双功能细胞迁移小室微器件的构建及其在肿瘤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双功能细胞迁移小室微器件的构建及其在肿瘤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细胞迁移是一个多步性、周期性的生理和化学过程,包括突出物的伸展、突出物前缘附近粘附物的形成、细胞体向前移动、粘附因子的释放和细胞后方的撤回等过程。在生理过程和病理过程中,尤其肿瘤转移过程中是一个关键的细胞功能。为此,近年来国内外在细胞迁移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大量的研究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方法上,未能实现对细胞迁移过程中产生的重要生物化学分子进行实时监测。本工作中,首次制作了一种集成电化学传感器的细胞迁移小室微器件,实时灵定量检测细胞迁移过程中释放的生物化学分子,并探究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的作用。该器件包含了两部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和细胞迁移室,这种双模块细胞迁移平台能够同时实时研究细胞分泌物和细胞功能,检测生物化学分子进而分析探讨细胞活动性和细胞迁移的可能性机理。检测的生物化学分子包括活性氧(过氧化氢,H_2O_2)和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通过记录分析相应的数据来探讨过氧化氢的产生与肿瘤细胞迁移的相关性,体外评估抗肿瘤免疫水平。该器件为生物医学研究细胞功能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方法,解决了实时检测生物分子这一问题。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果归纳如下:1.构建细胞迁移小室微器件实现实时检测肿瘤细胞迁移过程中释放的H_2O_2本工作中,合成多层碳纳米管/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复合物,并用于功能化修饰电极以检测在生长因子浓度梯度诱导下肿瘤细胞迁移过程中所产生、释放的过氧化氢。研究的肿瘤细胞包括:黑色素瘤A375细胞、喉癌HEp-2细胞和肝癌Hep G2细胞。在生长因子趋向性的情况下检测到A375、HEp-2和Hep G2细胞释放过氧化氢的最高浓度分别是(130±1.3)n M,(70±0.7)n M和(63±0.7)n M。相应的细胞迁移率为(98±6)%、(38±4)%和(32±3)%。该工作首次实现了实时分析肿瘤细胞迁移过程中过氧化氢的动态水平变化,利用极少样品,监控H_2O_2的释放及变化量,探讨细胞活动性并分析细胞迁移的可能性机理。2.检测免疫细胞在肿瘤抗原刺激下释放的IFN-γ应用设计的双模型器件检测免疫细胞释放的IFN-γ,研究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的作用,体外评估抗肿瘤免疫水平。应用适配体传感器对IFN-γ灵敏性检测(LOD=2.45pg/ml),定量检测人类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和巨噬细胞RAW264.7在脂多糖LPS和肝癌细胞Hep G2的刺激下产生的IFN-γ。研究发现,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比脂多糖LPS刺激其释放的IFN-γ浓度更高。另外,应用双模型装置实时检测肿瘤细胞迁移过程中与免疫细胞作用,释放IFN-γ的量。该工作证实肿瘤细胞作为肿瘤抗原,使人类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和巨噬细胞RAW264.7活化,释放IFN-γ。综上所述,H_2O_2传感和IFN-γ适配体传感的电化学性能优良,可实时检测细胞迁移过程中释放的小分子、随时检测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作用产生的干扰素。实验证实在细胞迁移过程中会产生过氧化氢,采用所需样品量少的双模型器件,通过细胞迁移平台同时研究了过氧化氢的产生和细胞功能。采用双模型器件研究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共培养,检测免疫细胞释放的干扰素。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细胞作为肿瘤抗原,使免疫细胞活化,释放IFN-γ。
【关键词】:细胞迁移 电化学传感器 活性氧 细胞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0.2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1章 文献综述11-21
- 1.1 芯片实验室的概述11-12
- 1.1.1 芯片实验室的含义11
- 1.1.2 芯片实验室的制作及特点11-12
- 1.1.3 芯片实验室对肿瘤生物学研究的影响12
- 1.2 细胞释放活性氧小分子的概述12-14
- 1.2.1 ROS的产生12-13
- 1.2.2 ROS的生理作用13-14
- 1.2.3 ROS的研究意义14
- 1.3 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概述14-16
- 1.3.1 细胞因子的产生14-15
- 1.3.2 细胞因子的生理作用[17]15
- 1.3.3 细胞因子的研究意义15-16
- 1.4 细胞迁移的概述16-17
- 1.4.1 细胞迁移的含义16
- 1.4.2 细胞迁移的生理作用16-17
- 1.4.3 细胞迁移的研究意义17
- 1.5 电化学传感的概述17-21
- 1.5.1 电化学传感的含义18
- 1.5.2 电化学传感的分类18-21
- 第2章 绪论21-23
- 2.1 研究目的21
- 2.2 研究内容21-23
- 第3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23-27
- 3.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23-25
- 3.1.1 实验用细胞种类23
- 3.1.2 实验试剂23-25
- 3.1.3 实验仪器25
- 3.2 实验方法25-27
- 3.2.1 细胞的培养25-26
- 3.2.2 ITO电极的制备26
- 3.2.3 传感定量检测26
- 3.2.4 细胞染色26-27
- 第4章 构建细胞迁移小室器件实现实时检测肿瘤细胞迁移过程中释放的H_2O_227-43
- 4.1 引言27-28
- 4.2 实验步骤28-31
- 4.2.1 双模型器件的设计和制备28-29
- 4.2.2 用于H_2O_2分析的电化学器件29-30
- 4.2.3 用完全组装的器件定量检测细胞迁移过程中产生的H_2O_230-31
- 4.3 统计分析31
- 4.4 结果与分析31-41
- 4.4.1 组装器件的电化学表征31-33
- 4.4.2 电化学器件定量检测细胞迁移过程中产生的H_2O_233-41
- 4.5 本章小结41-43
- 第5章 检测免疫细胞在肿瘤抗原刺激下释放的IFN-γ43-53
- 5.1 引言43-44
- 5.2 实验步骤44-47
- 5.2.1 实验原理44-45
- 5.2.2 IFN-γ适配体传感的制备45
- 5.2.3 双模型器件的制备45-46
- 5.2.4 IFN-γ的电化学定量检测46
- 5.2.5 免疫细胞释放IFN-γ的检测46-47
- 5.3 结果与分析47-52
- 5.3.1 AuNPs修饰ITO电极表征47-48
- 5.3.2 AuNPs/适配体功能化修饰ITO电极用于IFN-γ的灵敏性检测48
- 5.3.3 定量免疫细胞产生的IFN-γ48-52
- 5.4 本章小结52-53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53-55
- 6.1 主要结论53
- 6.2 主要创新点53
- 6.3 展望53-55
- 参考文献55-67
- 致谢67-69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工作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晋浩,高波;淋巴细胞迁移在某些疾病中的意义[J];四川解剖学杂志;1998年01期
2 张迪;;细胞迁移机制研究获进展[J];前沿科学;2012年02期
3 王淑华,胡京红,卢咏才;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对淋巴细胞迁移的影响[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6年01期
4 梁光波,张国平,金惠铭,汤大侃;体外定量测定细胞迁移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年02期
5 芦曙辉,王玉琦;细胞迁移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2003年06期
6 方海林,邵传森,李敏伟,张立煌;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CCL-64细胞迁移及其受TGF-β1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9年04期
7 梁光波,张国平,金惠铭;碱性成纤维细胞成长因子对ECV304细胞迁移的影响(英文)[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5年01期
8 李春蕊;焦点粘附物及其在细胞迁移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2年06期
9 梁光波,张国平,金惠铭,钱睿哲;粘着斑激酶在bFGF引起细胞迁移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J];生理学报;2004年04期
10 王玉珍;姜慧卿;扈彩霞;;Rho信号转导通路与细胞迁移[J];医学综述;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金秀;吴可贵;詹熙;;肿瘤转移消失蛋白对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2 吴金丹;洪一峰;毛峥伟;高长有;;材料表面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密度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张德玲;欧阳静萍;张亚辉;别婧华;;AKAP对PDGF诱导的细胞迁移的调控作用[A];第六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田林杰;綦辉;郭晓欢;李婷;张颖妹;王应;马大龙;;CKLF1 C端肽抑制CCR3、CCR5和CXCR4所介导的细胞迁移[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高金珉;孙蕾;霍丽红;刘敏;李登文;周军;;CYLD对微管动态性、细胞迁移及血管新生的调节[A];遗传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0中国青年遗传学家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佳;中国科学家发现细胞迁移秘密[N];北京科技报;2008年
2 海迅;我国学者发现细胞迁移的重要调节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8年
3 耿挺;谁在控制细胞迁移[N];上海科技报;2008年
4 康言;博奥生物细胞芯片实验研究获重要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8年
5 常丽君;新研究发现指导细胞迁移的深层机制[N];科技日报;2012年
6 记者 张巍巍;科学家记录到胚胎细胞迁移路径[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浩;应用光镊细胞操作系统研究细胞迁移模型及细胞迁移控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2 吴金丹;接枝密度梯度表面的构建及其对细胞迁移行为的调控[D];浙江大学;2012年
3 张德玲;VASP磷酸化对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D];武汉大学;2010年
4 万萍;Exocyst的一个亚基Sec3促进果蝇卵巢边界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D];南京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云丽;双功能细胞迁移小室微器件的构建及其在肿瘤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6年
2 谢哲;藁本内酯对c-Myc/MMP信号通路介导A7r5细胞迁移中的作用[D];广东药科大学;2016年
3 庄海;siRNA干扰HB_X基因对HepG2.2.15细胞迁移的影响[D];遵义医学院;2013年
4 郑淑蓉;幽门螺杆菌CagA与YWHAE相互作用对细胞迁移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5 陆毅卿;NudC对细胞迁移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郭宇光;Myosin X参与NLT细胞迁移和极性的确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倩倩;Myosin X调节细胞迁移的初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璐敏;POLD1-siRNA对细胞骨架及细胞迁移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9 陈新宏;用FRET技术研究TRPC1和Akt在细胞迁移中的相互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10 吕运成;SDF-1α/CXCR4对THP-1细胞迁移及其与血管平滑肌细胞黏附的影响[D];南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05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005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