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胃肠间质瘤甲磺酸伊马替尼耐药细胞株诱导及其生物学特性

发布时间:2017-10-13 17:05

  本文关键词:胃肠间质瘤甲磺酸伊马替尼耐药细胞株诱导及其生物学特性


  更多相关文章: 胃肠间质瘤 耐药细胞株 甲磺酸伊马替尼 耐药诱导


【摘要】:目的: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IM)是一种蛋白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是不可切除的原发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或转移复发患者标准的一线靶向治疗药物,它显著延长了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但临床实践表明,GIST患者对IM存在广泛的耐药现象。本研究拟构建对IM继发性耐药的稳定细胞株,探索与GIST继发性IM耐药相关的细胞生物学特征,为构建IM耐药GIST裸鼠模型及耐药逆转提供新线索。方法:1.体外培养胃肠间质瘤细胞株GIST-T1并绘制生长曲线,在生长对数期加入特定浓度的IM,48小时后以无药培养基培养至剩余细胞稳定传代并重复该浓度;细胞稳定后以浓度递增间歇给药方法对GIST重复诱导,直到细胞在50μmol/L IM下稳定生长并将此浓度下能稳定生长的细胞株定义为耐药的细胞株,命名为GIST-T1 IR。利用细胞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以及耐药指数(Resistance Index,RI)鉴定细胞的耐药程度2.比较GIST-T1与GIST-T1 IR的细胞生物学行为包括细胞形态、细胞周期、倍增时间或增殖倍增速率、细胞迁移能力的差异。结果:1.成功建立了GIST-T1对IM具有4倍耐药的细胞株GIST-T1IR。2.研究GIST-T1与GIST-T1 IR的生物学行为差异分析得出:GIST-T1和GIST-T1 IR其细胞倍增时间平均分别为26.59±1.34小时和33.63±2.82小时,倍增时间延长且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E染色GIST-T1细胞狭长呈梭型且体积较大,细胞为单核或者双核,细胞质颗粒较少。GIST-T1 IR体积略小,细胞核深染,多为双核、三核以上,且核较大,核分裂像明显增多、核质比增加,其细胞质颗粒增多。划痕实验检测其迁移能力表明GIST-T1 IR相较于GIST-T1有更强的迁移能力。CCK-8检测细胞IC50分别为10.5±0.12μmol/L以及42.0±0.32μmol/L增加约为4.0倍,属于低度耐药。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显示耐药细胞相较于亲本细胞其S期细胞比例16.46%和20.72%。G0/G1期分别为33.45%和39.88%。G2/M期分别为28.48%和19.01%。GIST-T1 IR的S期增加约4.26%以及G0/G1比例增加约6.43%,而G2/M期比例降低约9.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IST-T1细胞经历25、37.5、50μmol/L的浓度梯度递增诱导,历时六个月,构建的GIST-T1 IR为IM低度耐药细胞株。2.GIST-T1 IR细胞变小、细胞轮廓不规则欠光滑、边界不清。细胞核增多且形态异常、核质比核分裂像增加、细胞颗粒增多。3.IM对GIST-T1 IR细胞的抑制能力减弱,GIST-T1 IR在IM环境中仍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4.GIST-T1 IR可能因其能量重分配或自我调节导致其细胞倍增时间延长、细胞周期改变明显。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 耐药细胞株 甲磺酸伊马替尼 耐药诱导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前言7-10
  • 材料与方法10-18
  • 2.1 细胞株10
  •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10-11
  • 2.3 主要溶液和培养基的配置11-13
  • 2.4 实验方法13-18
  • 2.5 统计学方法18
  • 结果18-26
  • 3.1 GIST-T1 IR耐药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18-21
  • 3.2 GIST-T1和GIST-T1 IR生物学行为差异分析21-26
  • 3.2.1 GIST-T1和GIST-T1 IR形态学变化21-23
  • 3.2.2 细胞生长曲线及倍增时间测定结果23
  • 3.2.3 GIST-T1和GIST-T1 IR细胞周期的测定结果23-24
  • 3.2.4 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24-26
  • 讨论26-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5
  • 综述35-41
  • 参考文献39-41
  • 致谢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冀子中,陈家林,詹利永;多发性胃肠间质瘤一例[J];中华消化杂志;2003年03期

2 叶金明,瞿丽,施政;胃肠间质瘤37例诊治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5年01期

3 林华欢,万进,骆新兰;腹腔巨大恶性胃肠间质瘤一例[J];中华消化杂志;2005年01期

4 曾健英;胃肠间质瘤12例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5年05期

5 贾丽琼;潘炯;奚美敏;姚丽华;陈洪耀;;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胃肠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2006年01期

6 何裕隆;;胃肠间质瘤外科治疗的选择[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年01期

7 余剑波;姚光飞;;31例胃肠间质瘤临床分析[J];肿瘤学杂志;2007年03期

8 阚云珍;谢玉琴;马学莉;;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7年15期

9 吴雪花;张镇宇;;胃肠间质瘤8例诊治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7年07期

10 蒋羽;林杰成;郑茂松;许燕常;;胃肠间质瘤外科治疗32例[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月波;周燕芳;;巨大恶性胃肠间质瘤1例超声所见[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威;叶再元;邵钦树;王跃东;竺扬文;赵仲生;;原发性胃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附73例病例资料)[A];2008年浙江省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寻航;黄仲奎;龙莉玲;;胃肠间质瘤多层螺旋CT诊断与病理对照[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4 蒋雪;张晶;张红;;直肠阴道隔恶性胃肠间质瘤1例超声表现[A];第九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贲丽媛;许祥丽;刘凤英;;超声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罗成刚;冯晓波;张勇;邱大胜;刘玉林;陈宪;;晚期胃肠间质瘤介入栓塞治疗二例报告[A];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肿瘤介入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邵伟;;胃肠间质瘤患者口服格列卫引起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吴贞;丁纪元;马胜林;;胃肠间质瘤分子靶向治疗进展[A];2013年第六届国家级分子靶点药物治疗新进展学习班暨浙江省肿瘤化疗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贲丽媛;许祥丽;刘凤英;;超声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徐少杰;朱忆凌;周新木;;42例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A];2005年浙江省病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熊昌彪;我国胃肠间质瘤发病人数逐年增加[N];中国医药报;2014年

2 记者 彭东;专家称靶向药物可延迟胃肠间质瘤复发[N];科技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韩璐;靶向药物有助延迟胃肠间质瘤复发[N];健康报;2014年

4 徐述湘;对疑难癌症的诊治也应给予关注[N];中国医药报;2008年

5 健康时报记者 吴尧;及时换药可延长生存期[N];健康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杰华;胃肠间质瘤多基因全序列联合检测及预后因素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涛;胃肠间质瘤ETV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杨健;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张伟;胃肠间质瘤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与手术疗效的分析[D];青岛大学;2015年

4 罗礼琴;钙激活氯通道DOG1与胃肠间质瘤(GISTs)增殖关系初探[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5 周飞;胃肠间质瘤的病理特征与手术预后的相关分析[D];皖南医学院;2015年

6 王玮;格列卫不同用药时间对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7 水寒莉;胃肠间质瘤甲磺酸伊马替尼耐药细胞株诱导及其生物学特性[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8 龚勋;胃肠间质瘤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侯海侠;小肠胃肠间质瘤的临床预后分析和微血管密度表达的临床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10 桂小龙;胃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26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026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b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