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带光谱成像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评估
发布时间:2017-10-14 02:40
本文关键词:窄带光谱成像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评估
更多相关文章: 窄带成像技术 放大内镜 靛胭脂色素内镜 早期胃癌 肠上皮化生
【摘要】:目的:通过常规白光内镜、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靛胭脂色素内镜技术以及结合放大内镜技术后对于镜下发现早期胃癌病变的诊断效率进行观察和对比。评价NBI结合放大内镜技术在诊断、发现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胃镜室接受胃镜检查符合标准的患者115例,男性59例,女性56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50.8±14.9岁。115例患者按照如下顺序观察病变:常规白光内镜→常规白光内镜+放大内镜→NBI→NBI+放大内镜→靛胭脂色素内镜→靛胭脂色素内镜+放大内镜。对于疑似病变患者,镜下钳取组织活检,切片后行HE染色确诊。依据病理确诊结果结合镜下图像评分进行最终评价。结果:镜检后获得11例疑似病变组织,最终镜下图像结合病理结果确诊早期胃癌5例。2例局限于黏膜层,3例局限于黏膜下层;隆起型早期胃癌1例,表浅隆起型早期胃癌1例,表浅凹陷型早期胃癌3例,未见凹陷型胃癌和表浅平坦型早期胃癌。按照病理类型分类,中分化腺癌3例,低分化腺癌2例。在所有最终确诊的5例早期胃癌中,未发现有远处淋巴结的转移。其余110例中,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15例,胃溃疡52例,胃息肉8例,胃部黏膜萎缩6例,肠上皮化生17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1例,镜下图像结合病理结果确诊进展期胃癌1例。在镜下观察胃部病变轮廓方面,NBI和靛胭脂色素内镜的镜下观察清晰度显著优于常规白光内镜;观察胃部病变胃小凹形态方面,NBI和靛胭脂色素内镜结合放大内镜的镜下观察清晰度显著优于常规白光内镜结合放大内镜;观察胃部病变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形态方面,NBI结合放大内镜观察清晰度显著优于常规白光内镜和靛胭脂色素内镜结合放大内镜。NBI结合放大内镜技术在镜下观察LBC(Light blue create,蓝嵴征)诊断肠上皮化生方面特异性较好。NBI结合放大内镜技术发现患者早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为98.26%,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99.10%,阳性预测值为80.00%、阴性预测值为99.10%、约登指数为0.79、假阳性率为0.90%、假阴性率为20.00%。靛胭脂色素内镜发现患者早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为95.65%、灵敏度为50.00%、特异度为98.17%,阳性预测值为60.00%、阴性预测值为97.27%、约登指数为0.48、假阳性率为1.83%、假阴性率为50.00%。结论:本研究中认为NBI结合放大内镜技术在诊断早期胃癌方面较优于靛胭脂色素内镜,并且能够清晰显示镜下胃部病变黏膜轮廓,黏膜胃小凹形态和黏膜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形态,能够特异性显示肠上皮化生病变后的LBC影像。提示今后胃镜检查中NBI技术将是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诊断方面必要的一个辅助检查技术,能够极大提升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靶向活检准确率,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窄带成像技术 放大内镜 靛胭脂色素内镜 早期胃癌 肠上皮化生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3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13-20
- 1. 研究对象与材料13-14
- 2. 实验方法14-15
- 3. 病理组织的收集和HE染色镜下观察15-16
- 4. 病理组织学诊断16-17
- 5. 镜下评价标准17-19
- 6.统计学分析19-20
- 第二章 结果20-32
- 1. 患者临床基本资料的收集20
- 2. 胃镜检查中应用咽部麻醉剂、解痉药和去粘液剂后扩展镜下视野,提升诊断效率20-21
- 3.常规白光内镜、NBI与靛胭脂色素内镜下观察胃部黏膜图像比较21-24
- 4.常规白光内镜、NBI与靛胭脂色素内镜下观察胃部病变轮廓的表现比较24-25
- 5.常规白光内镜、NBI与靛胭脂色素内镜结合放大内镜观察病变黏膜胃小凹形态的清晰度比较25-26
- 6.常规白光内镜、NBI与靛胭脂色素内镜结合放大内镜观察病变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形态的清晰度比较26-28
- 7. NBI结合放大内镜下对胃部病变黏膜胃小凹形态的分析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比对的关系28-29
- 8. NBI结合放大内镜下对胃部病变黏膜浅表血管形态的分析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比对的关系29
- 9. NBI结合放大内镜观察LBC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29-30
- 10. NBI与靛胭脂色素内镜结合放大内镜对于早期胃癌病变诊断效率的比较30-31
- 11.病理组织的获取、组织切片及HE染色镜检31-32
- 第三章 讨论32-38
- 1. 早期胃癌在胃癌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32-33
- 2.常规白光内镜、NBI与靛胭脂色素内镜以及结合放大内镜之后对于胃部黏膜病变的诊断比较33-35
- 3.NBI结合放大内镜与靛胭脂色素内镜结合放大内镜技术对早期胃癌发现率的比较35-38
- 第四章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3
- 综述43-51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52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5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弘;;嘉峪关市3350例社区妇女宫颈疾病筛查情况分析[J];甘肃医药;2014年05期
2 吕建民;张家义;朱成;殷玉玲;李先江;;安徽省120922例宫颈癌筛查分析[J];安徽医学;2014年07期
3 沈艺南;何海冠;王舟,
本文编号:1028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028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