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靶向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组织因子的免疫治疗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09:26

  本文关键词:靶向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组织因子的免疫治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TF FⅦ Fc 肿瘤基因治疗 L64 电脉冲


【摘要】:肿瘤基因治疗是通过功能性治疗基因的导入,利用基因的产物来对付癌变细胞和组织,达到治疗目的。建立一个安全有效能特异性靶向肿瘤部位的基因治疗体系是肿瘤基因治疗研究的热点。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在肿瘤血管内皮细胞高表达,也在一些类型的恶性肿瘤细胞上有表达,而在正常血管内皮细胞不表达,因此可以作为特异性治疗肿瘤的靶点。与TF能特异性结合的凝血酶因子FⅦ,由一条20 kD轻链和一条30 kD的重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轻链负责靶向和TF结合,重链负责凝血功能,小鼠的FⅦ轻链(mouse light chain of FⅦ, mLFⅦ)可以紧密的与人和小鼠的TF结合,而人的FⅦ轻链(human light chain of FⅦ,hLFⅦ只能和人的TF结合与小鼠的TF结合不紧密。因此,可以将小鼠FⅦ轻链部分作为一个具有靶向功能的原件用于靶向肿瘤治疗。IgG在体内分布广泛,是血液和组织液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该蛋白通过N端可变区Fab段识别和结合抗原,C端恒定区Fc段结合表达Fc受体的细胞(FcR细胞),引发抗原(如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或细菌)被FcR细胞清除。由于可变区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而Fc段所引发的免疫效应是非特异性的,因此,将IgG的抗原识别区换成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的分子而保留Fc段,所构建的新蛋白质就可以引发机体的免疫系统来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本文以TF为靶点,以mLFⅦ为靶向分子,以IgG1抗体Fc段为效应分子,构建了“靶向+效应”的融合基因治疗体系。第一、为了研究mLFⅦ的靶向性,构建了能表达mLFⅦ-E2的红色荧光融合蛋白和能表达mLFⅦ-YFP勺黄色荧光融合蛋白示踪质粒:pSCIgκ-mLFⅦ-E2, pSCIgK-mLFⅦ-YFP。第二、构建了能表达mLFⅦ和IgG1抗体Fc段的融合蛋白治疗质粒:pSCIgκ-mLFⅦ-Fc。第三、为了清晰直观的观测基因治疗效果,构建了发绿色荧光的人肝癌SK-Hep-1-G裸鼠皮下肿瘤模型。第四、为了检测TF的含量对肿瘤治疗效果是否有影响,构建了TF高表达的人肺癌NCI-H292裸鼠皮下肿瘤模型和TF低表达的人肺癌A549裸鼠皮下肿瘤模型。L64/电击结合的基因传递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肌肉基因传递方法,所以我们利用L64/电击结合的基因传递方法将构建好的质粒注射至裸鼠模型的胫骨前肌部位并传递进入肌肉细胞,利用肌肉细胞表达的目的蛋白在信号肽的作用下分泌至细胞外,经过血液循环,在mLFⅦ的引导下靶向结合到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的组织因子TF上,效应分子Fc与表达Fc受体的免疫细胞结合并活化补体功能,导致肿瘤新生血管的破坏和肿瘤组织的清除。实验研究表明,该基因治疗体系能明显治疗含有TF因子的肿瘤尤其是高表达TF的肿瘤的生长.
【关键词】:TF FⅦ Fc 肿瘤基因治疗 L64 电脉冲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0.51
【目录】:
  • 缩略词表6-7
  • 摘要7-9
  • Abstract9-14
  • 第一章 绪论14-26
  • 1.1 肿瘤的发病机制14
  • 1.2 肿瘤基因治疗的载体14-17
  • 1.2.1 病毒载体14-15
  • 1.2.2 非病毒载体15-17
  • 1.3 肿瘤基因治疗的方法17-20
  • 1.3.1 基因沉默治疗17
  • 1.3.2 免疫基因治疗17-18
  • 1.3.3 抑癌基因和肿瘤转移调节基因治疗18-19
  • 1.3.4 抑制血管生成治疗19-20
  • 1.4 肿瘤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20-22
  • 1.4.1 基因转染的效率及载体的安全性问题20-21
  • 1.4.2 治疗基因单一问题及其解决途径21-22
  • 1.5 TF,Fc和FⅦ因子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22-24
  • 1.5.1 TF因子22-23
  • 1.5.2 IgG抗体Fc段23
  • 1.5.3 FⅦ因子23-24
  • 1.6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24-26
  • 第二章 TF靶向融合质粒的构建26-46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26-27
  • 2.2 实验方法27-38
  • 2.2.1 E2,YFP,mLFⅦ片段的PCR扩增27-29
  • 2.2.2 目的质粒的构建29-35
  • 2.2.3 重组子的鉴定35-37
  • 2.2.4 质粒提取37-38
  • 2.3 实验结果38-44
  • 2.3.1 PCR扩增E2,YFP,mLFⅦ片段38-39
  • 2.3.2 重组质粒的酶切和PCR鉴定39-44
  • 2.4 小结44-46
  • 第三章 TF靶向融合质粒在人肝癌SK-Hep-1-G裸鼠肿瘤模型中的研究46-53
  •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46-47
  • 3.2 实验方法47-49
  • 3.2.1 SK-Hep-1细胞表面TF因子含量测定47
  • 3.2.2 SK-Hep-1-G裸鼠皮下肿瘤模型的建立47-48
  • 3.2.3 SK-Hep-1-G裸鼠皮下肿瘤的基因治疗及活体成像分析48
  • 3.2.4 mLFⅦ在裸鼠SK-Hep-1-G细胞肿瘤模型中靶向性分析48
  • 3.2.5 肿瘤血管密度的检测48-49
  • 3.3 实验结果49-52
  • 3.3.1 SK-Hep-1细胞TF含量的检测49-50
  • 3.3.2 mLFⅦ在人肝癌SK-Hep-1-G细胞裸鼠肿瘤模型中靶向性50
  • 3.3.3 pSCIgκ-mLFⅦ-Fc质粒对SK-Hep-1-G裸鼠皮下肿瘤的治疗50-52
  • 3.3.4 pSCIgκ-mLFⅦ-Fc质粒对肿瘤血管的作用52
  • 3.4 小结52-53
  • 第四章 TF因子的表达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53-67
  •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53
  • 4.2 实验方法53-55
  • 4.2.1 人肺癌A549/NCI-H292细胞表面TF因子含量测定53-54
  • 4.2.2 A549/NCI-H292裸鼠皮下肿瘤模型的建立54
  • 4.2.3 A549/NCI-H292裸鼠皮下肿瘤的基因治疗54
  • 4.2.4 mLFⅦ在裸鼠A549/NCI-H292细胞肿瘤模型中靶向性分析54
  • 4.2.5 A549/NCI-H292裸鼠皮下肿瘤的基因治疗检测54
  • 4.2.6 A549/NCI-H292裸鼠皮下肿瘤血管密度的检测54
  • 4.2.7 pSCIgK-mLFⅦ-Fc基因治疗体系对A549/NCI-H292裸鼠肿瘤血流量的影响54
  • 4.2.8 pSCIgκ-mLFⅦ-Fc基因治疗体系体内安全性的检测54-55
  • 4.3 实验结果55-66
  • 4.3.1 A549/NCI-H292细胞TF含量的检测55-56
  • 4.3.2 mLFⅦ在人肺癌A549/NCI-H292细胞裸鼠皮下肿瘤模型中靶向性分析56-58
  • 4.3.3 pSCIgκ-mLFⅦ-Fc质粒对人肺癌A549/NCI-H292细胞裸鼠皮下肿瘤的治疗58-61
  • 4.3.4 pSCIgκ-mLFⅦ-Fc质粒对A549/NCI-H292肿瘤血管的作用61-63
  • 4.3.5 pSCIgκ-mLFⅦ-Fc质粒基因治疗体系体内安全性评价63-66
  • 4.4 小结66-67
  • 结论67-68
  • 致谢68-69
  • 参考文献69-7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历宗,吴文溪,张慰丰;人类肿瘤基因治疗的伦理问题[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王苏丹;肿瘤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进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3 答嵘;王伟;楚雍烈;;肿瘤基因治疗载体的类型和特点[J];现代肿瘤医学;2006年02期

4 楚雍烈;答嵘;;肿瘤基因治疗载体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和研究进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5 胡玉莲;;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06年21期

6 刘洁;肿瘤基因治疗的最新途径[J];生理科学进展;1994年02期

7 张景迎,,王运坤;肿瘤基因治疗的可能途径[J];泰山医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8 董为人,李进,李福山,熊世钢;'1995肿瘤基因治疗临床概貌[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9 曹雪涛;肿瘤基因治疗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6年01期

10 赵亚刚;肿瘤基因治疗的方法及现状[J];河南肿瘤学杂志;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友会;;肿瘤基因治疗[A];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2 王启钊;吕颖慧;许瑞安;;肿瘤基因治疗的思路与出路[A];肿瘤病因学研究与中西医结合肿瘤综合诊疗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尹海林;JACK.LIU;;肿瘤基因治疗的动物实验研究[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0年

4 林晨;;肿瘤基因治疗研究进展[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翟静;;肿瘤基因治疗中腺相关病毒载体[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达;王青青;汤谷平;黄宏靓;李经忠;沈芬平;余海;;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作为转基因载体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A];浙江省第二十次肿瘤防治学术年会暨首届浙江肿瘤学术周论文汇编[C];2006年

7 王丽;钱关祥;葛盛芳;;重组人5型腺病毒联合RNA干扰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靶向细胞凋亡的肿瘤基因治疗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孙晓琳;王玉珍;;肿瘤基因治疗技术策略研究进展[A];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10 易霞;;MDM2——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中国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阳;肿瘤基因治疗需更多理性思考[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孔为民;肿瘤基因治疗研究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3 马丁 周剑峰;肿瘤基因相关治疗发展迅速[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4 肖绍文 张珊文;肿瘤基因治疗聚焦p53基因[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本报驻英国记者 李文云;英国科学家为癌症患者带来新希望[N];人民日报;2011年

6 马飞;肿瘤基因治疗仍在探索阶段[N];健康报;2001年

7 万同己;P53基因与肿瘤基因治疗[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杨昆;基因治癌 很有希望[N];中国老年报;2001年

9 杨昆;基因治癌初显威力[N];北京科技报;2000年

10 杨昆;基因治癌显威力[N];人民政协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震洋;减毒沙门菌作为新型肿瘤基因治疗载体的构建及其有效性检测[D];复旦大学;2012年

2 范国昌;耐药肿瘤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0年

3 任鹏康;肿瘤靶向性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6年

4 毛晨宇;腺病毒载体介导的靶向性肿瘤基因治疗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李兵华;靶向Survivin通路的肿瘤基因治疗[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6 兰萍;溶瘤型单纯疱疹病毒的构建及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7 王维刚;以抗体为基础的肿瘤基因治疗及导向药物治疗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8 张海增;重组腺病毒Ad-AscyclinD1、Ad-Asmyc、Ad-RA538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9 费琦;腺病毒介导的抗肿瘤基因治疗新策略的实验室评估[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屈艺;肿瘤基因治疗新策略:端粒酶核酶择时治疗肿瘤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30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030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9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