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长链非编码RNA-BCYRN1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10-20 22:13

  本文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BCYRN1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长链非编码 RNA BCYRN1 食管鳞癌 预后


【摘要】:背景:食管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最新的研究数据表明全球每年约有455800例新发病例,400200例死亡病例。组织学上食管癌主要分为鳞癌和腺癌两种类型,其病因及病理特征明显不同,我国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占食管癌的90%以上。近年来虽然在ESCC的诊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并未明显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主要原因在于ESCC的早期诊断、复发转移防治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存在较多困难,特别是由于缺乏有效的预后标志物,ESCC的预后评估水平仍较低。因此,寻找敏感特异的标志物,为ESCC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客观指标,对提高ESCC整体治疗水平意义重大。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是一类长度大于或等于200nt,无蛋白编码功能的RNA,由RNA聚合酶Ⅲ介导转录合成。Lnc RNA在保护染色体的完整性、维持基因组的结构、基因印记、转录、翻译和表观遗传调控等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lnc 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脑细胞质RNA1(Brain Cytoplasmic RNA 1,BCYRN1)是长度为200nt的lnc RNA,又被称为BC200,曾经被认为选择性地表达于灵长类动物的神经系统,之后的研究显示其在乳腺癌、肺癌、宫颈癌、卵巢癌等癌组织中也存在异常表达。最近,有研究报道在肺癌中c-MYC通过与BCYRN1的启动子区的结合位点结合,促进BCYRN1在癌组织及细胞系中表达上调,从而增加细胞的侵袭力。那么,BCYRN1在我国ESC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如何?BCYRN1表达与ESCC患者预后关系如何?迄今尚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检测ESCC患者组织中BCYRN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BCYRN1在ESCC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系EC9706、Eca-109、AGC-7901,以及70例接受根治手术的ESCC患者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BCYRN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BCYRN1相对表达水平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1.BCYRN1在细胞系EC9706、Eca-109及SGC-7901中的表达为高丰度。2.与配对癌旁组织相比,BCYRN1在57.1%(40/70)的ESCC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ESCC癌组织中BCYRN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t=2.325,P=0.023)。3.BCYRN1的相对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如年龄、临床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等均无关(P=0.05)。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BCYRN1高表达组患者的DFS和OS显著缩短(x~2=4.488,P=0.034和x~2=4.629,P=0.031)。多因素回归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及BCYRN1表达水平对DFS和OS的影响结果显示,BCYRN1表达水平对DFS和OS的风险比(HR)分别为2.165(95%CI:1.119-4.186,P=0.022)和2.242(95%CI:1.120-4.488,P=0.023)。结论:BCYRN1高表达与ESCC患者预后差有关,BCYRN1可能是接受根治手术的ESCC患者潜在的预后指标。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 RNA BCYRN1 食管鳞癌 预后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符号说明10-11
  • 引言11-13
  • 1 实验材料13-17
  • 2 实验方法17-24
  • 3 结果24-31
  • 4 讨论31-34
  • 5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37
  • 综述 非编码RNA在食管鳞癌中的研究进展37-66
  • 参考文献55-66
  • 个人简历66-67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所参与课题67-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慧英;Detec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RNA sequences in cholangiocarcinomas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patients[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0年12期

2 ;Detection the HCV RNA by PCR-microplate hybridization method from clinical specimens[J];中国输血杂志;2001年S1期

3 付汉江,郑晓飞;类mRNA RNA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2002年04期

4 Verheyden B ,徐其武;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核壳和RNA的稳定性[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2年01期

5 CMBE译文组;探索小RNA的功能[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4年03期

6 沈维干;RNA interference and its current application in mammals[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4年07期

7 ;Potent and specific inhibition of SARS-CoV antigen expression by RNA interference[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5年09期

8 孙娣;汪洋;张丽娟;闫玉清;;一种简捷提取植物总RNA的方法[J];黑龙江医药;2005年06期

9 熊慧华;于世英;胡广原;庄亮;;Effects of Survivin Expression Suppressed by Short Hairpin RNA on MCF-7 Cells[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英德文版);2006年03期

10 杨益超;;RNA干扰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由辛;;面向21世纪的RNA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第四届RNA全国研讨会大会报告日程安排[A];第四届全国RNA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Function of Transfer RNA Modifications in Plant Development[A];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现代农业——全国植物生物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王峰;张秋平;陈金湘;;棉花总RNA的快速提取方法[A];中国棉花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关力;陈本iY;iJ云虹;郭培芝;魏重琴;邱苏吾;苗健;;关于动物}D~T中RNAn,定方法的研究[A];中国生理科学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生物化学)[C];1964年

6 夏海滨;;小RNA在免疫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7 ;The stability of hepatitis C virus RNA in various handling and storage conditions[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郭德银;;RNA干扰在病毒研究和控制中的应用[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甘仪梅;杨业华;王学奎;曹燕;杨特武;;棉花总RNA快速提取[A];中国棉花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interactive partner proteins for PCBP1 that is a RNA-binding protein[A];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第四届全国学术论文报告会暨基因科学高峰论坛论文专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冯卫东;研究人员发现可破坏肿瘤抑制基因的小RNA[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储笑抒 通讯员 盛伟;人体微小RNA有望提前发出癌症预警[N];南京日报;2011年

3 泸州医学院副教授、科普作家 周志远;“大头儿子”与环状RNA[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4 麦迪信;小分子RNA可能有大作用[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董映璧;美发现基因调控可回应“RNA世界”[N];科技日报;2006年

6 张忠霞;特制RNA轻推一下,就能“唤醒”基因[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聂翠蓉;RNA:纵是配角也精彩[N];科技日报;2009年

8 冯卫东;RNA干扰机制首次在人体中获得证实[N];科技日报;2010年

9 冯卫东 王小龙;英在地球早期环境模拟条件下合成类RNA[N];科技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常丽君;新技术让研究进入单细胞内RNA的世界[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赵玮;昆虫RNA病毒复制及昆虫抗病毒天然免疫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包纯;一类新非编码RNA的发现以及产生和功能的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语丽;基于MeRIP-seq的水稻RNA m6A甲基化修饰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2015年

4 熊瑜琳;miR-122靶位基因STAT3调控长链非编码 RNA Lethe促进HCV复制的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5 范春节;高通量测序鉴定毛竹小RNA及其功能分析[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6 王加强;小鼠着床前胚胎特异ERV相关长非编码RNA的定向筛选及功能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王业伟;非编码RNA SPIU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和p19INK4D在APL发病中的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8 邹艳芬;子痫前期中非编码RNA对滋养细胞功能的调控及机制探索[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9 朱乔;miR-10b在人肝细胞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探索[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10 蒋俊锋;长链非编码RNA BACE1-AS促进Aβ聚集及其调节BACE1和SERF1a的ceRNA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弘扬;长链非编码RNA在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中的相关作用及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胡亮;DDX19A识别PRRSV基因组RNA并激活NLRP3炎症小体[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雷文婕;小菜蛾不同发育时期RNA编辑位点的识别与验证[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周燕;RNA干扰对大鲵蛙病毒(CGSRV)主要功能基因表达与增殖影响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5 石新新;改进的RNA-Seq数据转录组表达分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6 陈金梅;利用植物表达药用干扰小RNA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7 郭维超;miR-17家族在肿瘤生长和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8 沈晓彤;RNA“一步法”检测的酶学基础及凝血酶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9 孙文阳;猪miR-15b前体单碱基突变对其生物加工过程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10 郅淑引;微小RNA25在肺癌血清中的表达量与临床意义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69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069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a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