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洛石纳米管负载盐酸阿霉素治疗胃癌的疗效研究
本文关键词:埃洛石纳米管负载盐酸阿霉素治疗胃癌的疗效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埃洛石纳米管负载盐酸阿霉素对胃癌的疗效及生物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胃癌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和思路。方法本研究通过磷脂包裹修饰和物理搅拌的方式获得负载有DOX的HNTs/LIP/DOX纳米颗粒,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技术、热重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表征材料,评价了埃洛石纳米管负载阿霉素的浓度、稳定性及释放曲线,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HNTs/LIP/DOX的体外抗胃癌效果;建胃癌裸鼠异位种植瘤模型,尾静脉给药后定期测量肿瘤体积及肿瘤组织CD31免疫组化等指标,评价药物体内治疗胃癌的效果和生物相容性。结果结果显示:当HNTs的浓度为3 mg/mL,DOX的浓度1 mg/mL时,HNTs对DOX的负载效率最高,可达22.01±0.43%。透射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热重分析结果证实磷脂包裹的可行性。X-射线衍射结果证实DOX可能主要通过电荷吸引和物理吸附的方式吸附于HNTs的表面和内部空腔中。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DOX从HNTs/DOX中的释放呈现出显著的pH依赖性,即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pH=7.4)时,DOX的释放速率较慢;而在弱酸性的条件下(模拟肿瘤环境,pH=5.4)时释放则增快,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效果更好。体内抗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和纯DOX相比,HNTs/DOX能更有效地抑制MFC小鼠胃癌异位移植瘤的生长,明显延长了荷瘤鼠的生存时间,并且有效降低了DOX的毒副作用。结论HNTs/DOX较DOX具有更好的胃癌治疗效果,且可以显著地减低DOX的毒副作用。
【关键词】:埃洛石纳米管 阿霉素 胃癌 药物载体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2
- 1.1 绪论10-11
- 1.1.1 胃癌现状10
- 1.1.2 埃洛石纳米管10-11
- 1.2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性11-12
- 1.2.1 主要研究内容11
- 1.2.2 创新性11-12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12-21
- 2.1 引言12-14
- 2.2 实验部分14-21
- 2.2.1 材料和仪器14-15
- 2.2.2 HNTs/DOX载药体系的构建方法与优化15
- 2.2.2.1 HNTs/DOX的制备及DOX负载率测定15
- 2.2.2.2 大豆磷脂包裹修饰15
- 2.2.3 载药体系的表征15-17
- 2.2.3.1 FESEM和XRD16
- 2.2.3.2 热重分析16
- 2.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16
- 2.2.3.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16-17
- 2.2.4 体外释放实验17
- 2.2.5 HNTs /DOX的体外抗癌活性评价17
- 2.2.6 HNTs /DOX的体内抗癌活性评价17-19
- 2.2.6.1 建模17
- 2.2.6.2 分组17-18
- 2.2.6.3 给药18
- 2.2.6.4 数据采集18
- 2.2.6.5 HE染色及免疫组化18-19
- 2.2.6.6 HNTs的组织分布测定19
- 2.2.6.7 药物毒性测试19
- 2.2.7 数据分析19-21
- 第三章 实验结果21-33
- 3.1 载药体系优化结果21
- 3.2 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21-22
- 3.3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22-24
- 3.4 热重分析结果24
- 3.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结果24-25
- 3.6 体外释放结果25-26
- 3.7 HNTs /DOX的体外抗癌活性结果26-27
- 3.8 HNTs /DOX的体内抗癌活性27-29
- 3.9 HNTs体内组织分布结果29-30
- 3.10 药物系统毒性结果30-33
- 第四章 讨论33-39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39-40
- 5.1 结果39
- 5.2 展望39-40
- 参考文献40-45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45-46
- 致谢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阳;刘颖;冯年平;;埃洛石:缓释药物的新型载体[J];药学进展;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新运;李淑秋;;西藏土壤中的埃洛石[A];第四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6年
2 谭道永;袁鹏;刘冬;刘红梅;何宏平;朱建喜;;管状埃洛石铝羟基表面的硅烷嫁接及其对布洛芬负载、释放的影响[A];2012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梁瑾;董碧桃;丁书江;;埃洛石管基纳米结构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4分会:化学电源[C];2014年
4 曹艳霞;张国栋;严欣兵;王万杰;王经武;;聚环氧乙烷/埃洛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方正东;汪敦佳;吴秀云;;埃洛石红外光谱及热分解动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2005年中西部十五省(区)、市无机化学化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传秀云;卢先春;卢先初;;热处理对TiO_2/埃洛石降解亚甲基蓝特性的影响[A];2007年全国粉体工业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7年
7 谭道永;袁鹏;刘冬;刘红梅;何宏平;朱建喜;;布洛芬在埃洛石上的负载、释放及其机理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8 闫淑玉;传秀云;卢先初;;管状矿物-埃洛石负载TiO_2降解苯酚的实验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周卫军;王亚红;杨一青;;XRD法测定埃洛石含量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郭宝春;杜明亮;刘明贤;贾志欣;蔡晓佳;刘丽;罗鸿鑫;郑小瑰;类延达;邹全亮;张倩;杨树颜;贾德民;;埃洛石纳米管改性聚合物的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包祖国;埃洛石及蒙脱土改性汽车用PP和SBR/BR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2 左士祥;凹凸棒石与埃洛石表面功能化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茹;埃洛石纳米管表面改性及其负载Pt纳米催化剂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涂文涛;高砷碱式碳酸铜硫酸浸出及埃洛石吸附除杂理论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3 祁晓烨;改性对埃洛石纳米管脱硫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胡春联;几种矿物材料对水体污染物吸附特性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伟;碳纤维和埃洛石对聚乳酸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6年
6 邢维奇;埃洛石纳米管/有机硅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王寅;纳米粘土/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赫文芳;改性埃洛石对几种废水的吸附行为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6年
9 许春兰;基于壳聚糖的口服胰岛素制剂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10 赵冬翠;磁性纳米钴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70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070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