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苯并(a)芘对幽门螺杆菌CagA的影响及对胃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23 17:30

  本文关键词:苯并(a)芘对幽门螺杆菌CagA的影响及对胃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幽门螺杆菌 苯并(a)芘 胃癌 增殖 CagA


【摘要】:目的胃癌是目前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发生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阳性者胃癌发生的危险是幽门螺杆菌阴性者的3-6倍。苯并(a)芘(BaP)是一种常见环境致癌物,已有研究表明长期吃烧烤、油炸类食物以及吸烟均是胃癌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烧烤、油炸食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密切,长期食用烧烤食品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更高。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BaP对幽门螺杆菌增殖能力及其毒力因子表达的影响,并将BaP和幽门螺杆菌共同作用于胃粘膜上皮细胞GES-1,检测对GES-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为幽门螺杆菌与环境因素在导致胃癌过程中是否有协同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幽门螺杆菌培养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BaP (0.2,0.5,1.0,2.0 μmol/L),并设置空白对照组(BaP 0.0 μmol/L)及二甲基亚砜(DMSO)溶质对照组。设置三个时间点(24,48,72 h)。分别检测各浓度组及时间点幽门螺杆菌增殖能力变化;RT-PCR检测幽门螺杆菌CagA mRNA表达水平。将幽门螺杆菌稀释菌液100μL按不同细菌/细胞比(MOI 20:1,50:1,100:1,200:1,400:1)以及将不同浓度BaP溶液10 μL(0.2,0.5,1.0,2.0μmol/L)分别作用于GES-1细胞24 h;将各浓度BaP及幽门螺杆菌稀释菌液(MOI 20:1)共同作用于GES-1细胞24 h。最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结果BaP能促进幽门螺杆菌增殖。BaP1.0 μmol/L、2.0μmol/L在24h对幽门螺杆菌增殖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各浓度组BaP在48、72 h对幽门螺杆菌增殖的影响均有统计学差异。BaP能促进幽门螺杆菌CagA mRNA表达。在24、48 h,随着浓度的增加,CagA表达相应增加;在72 h,随着BaP浓度增加CagA的表达逐渐减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幽门螺杆菌对GES-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随着MOI的不同明显不同,在MOI 20:1,50:1,100:1时,幽门螺杆菌促进GES-1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当MOI继续增大时(200:1,400:1)GES-1细胞增殖率逐渐下降,在MOI 400:1时出现抑制增殖。BaP呈浓度依赖性促进GES-1细胞增殖。当幽门螺杆菌(MOI 20:1)和BaP共同作用于GES-1细胞,随着BaP浓度的升高,GES-1细胞增殖率并没有逐渐升高,但各浓度组同单纯幽门螺杆菌组相比仍具有统计学差异。另外,在BaP浓度为0.2,0.5μmol/L,GES-1细胞增殖率同未加幽门螺杆菌菌液的BaP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BaP能以时间、浓度依赖方式促进幽门螺杆菌增殖和CagA mRNA表达。幽门螺杆菌和BaP共同作用于GES-1细胞,对GES-1细胞增殖有协同促进作用。BaP可能增加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的风险。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苯并(a)芘 胃癌 增殖 CagA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前言9-13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13-23
  • 2.1 实验材料13-14
  • 2.2 主要实验用液配制14-16
  • 2.3 幽门螺杆菌培养与检测16-17
  • 2.4 幽门螺杆菌与苯并(a)芘共培养17-18
  • 2.5 幽门螺杆菌总RNA提取及浓度测定18
  • 2.6 RT-PCR检测幽门螺杆菌CagA mRNA表达18-20
  • 2.7 细胞增殖实验20-22
  • 2.8 统计方法及制图22-23
  • 第三章 实验结果23-29
  • 3.1 幽门螺旋杆菌的培养和鉴定23-24
  • 3.2 苯并(a)芘对幽门螺杆菌增殖的影响24-25
  • 3.3 苯并(a)芘对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CagA mRNA表达的影响25-27
  • 3.4 BaP和幽门螺杆菌对GES-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27-29
  • 第四章 讨论29-32
  • 第五章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40
  • 文献综述40-50
  • 参考文献45-50
  • 缩略语表50-51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51-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明,张秋丽;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0例疗效观察[J];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2000年01期

2 史继波;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07期

3 薛玉兰;三联四味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139例疗效分析[J];中原医刊;2004年15期

4 张俊桥;;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8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年07期

5 杜志刚;;幽门螺杆菌阳性18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年07期

6 黄涛;;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年09期

7 吕大夫;;体检时发现胃部幽门螺杆菌阳性是否应该治疗?[J];药物与人;2010年10期

8 杨振领;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J];吉林中医药;2004年09期

9 张群肖;;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32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24期

10 王仲略;周刚;李之印;吴翔燕;;人β-防御素2在幽门螺杆菌阳性胃黏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三平;李彩丽;侯晓华;;8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根治18个月追踪[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2 孙秋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56例疗效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3 裴仁治;李双月;马俊霞;张丕胜;刘旭辉;杜小红;李小平;陈冬;沙科娅;陈列光;曹俊杰;陈颖;;幽门螺杆菌阳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细胞凋亡的研究[A];2009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4 周毅;刘红华;;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对比[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李天望;汪琪;;胃复春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脾虚兼热型的临床研究[A];第二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易屏;李国成;刘胜洪;;幽门螺杆菌阳性与阴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胃粘膜中热休克蛋白72的免疫电镜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涂庭义;;短程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脂肠球部溃疡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8 施杰民;李伟平;;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分析[A];2007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胡伏莲;;关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临床疾病[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刘文忠;;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对象的若干问题[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梨平;幽门螺杆菌[N];大众卫生报;2008年

2 袭文军 刘晓峰;76例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分析[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3 吴东方 郝建宇;三联疗法灭幽门螺杆菌[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4 武汉同济医院消化内科教授 刘南植;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一定要治疗[N];健康报;2008年

5 王长洪;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辨证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6 李益农;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研究新结论[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特约专家:武汉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消化科 教授 侯晓华 撰稿 熊汉华;认识幽门螺杆菌[N];家庭医生报;2005年

8 健康时报记者 孙为立邋特约记者 刘宁春;家长别给宝宝吹凉食物[N];健康时报;2008年

9 江春;左氧氟沙星也能根除幽门螺杆菌[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10 邵阳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 伍新华;口腔异味 小心幽门螺杆菌“作怪”[N];大众卫生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晗;幽门螺杆菌抑制PDCD4促进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张孝林;幽门螺杆菌HspA和UreB在蚕蛹中的表达及表达产物免疫活性的鉴定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刘有恃;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耐药性及其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斌;苯并(a)芘对幽门螺杆菌CagA的影响及对胃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2 陆友祝;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年龄、季节、性别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3 王改芹;幽门螺杆菌培养指导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4 唐金福;香芹酚对幽门螺杆菌抗菌效果的实验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5 杜春;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流行病学调查[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赵静;幽门螺杆菌感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中的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7 包文中;幽门螺杆菌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之间的关系[D];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

8 朱艳;新四联与标准三联根除幽门螺杆菌不同疗程的临床对比观察[D];泰山医学院;2011年

9 唐春丽;幽门螺杆菌与胃粘膜病变关系的基础及临床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10 温福兴;替普瑞酮与麦滋林-S在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治疗中的疗效观察[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84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084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a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