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1MMYR2逆转紫杉醇诱导的细胞侵袭和转移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AC1MMYR2逆转紫杉醇诱导的细胞侵袭和转移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AC1MMYR2 紫杉醇 CDK5 CDK5RAP1 转移
【摘要】:目的紫杉醇作为一线化疗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类型癌症的治疗。但最新的研究表明,持续的紫杉醇治疗,有可能会导致肿瘤的扩散和外渗。Micro RNAs在促进肿瘤形成和转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课题组前期运用mi R-21反义寡核苷酸联合低剂量紫杉醇可有效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主要探讨紫杉醇诱导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以及运用mi R-21小分子抑制剂--AC1MMYR2联合紫杉醇对提高化疗药效和细胞转移的影响和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1.根据TCGA数据库,分析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mi R-21和CDK5的表达水平。利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58对有无淋巴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mi R-21和CDK5的表达水平,研究mi R-21和CDK5的表达模式与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2.采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VIII,实验分别设置为细胞对照组(control组)、低剂量紫杉醇组(0.5μM)和高剂量紫杉醇组(2μM)。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E-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和CDK5的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检测各组中mi R-21的表达水平。3.采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VIII,实验分别设为control组、紫杉醇组、AC1MMYR2组和紫杉醇+AC1MMYR2组。免疫荧光检测侵袭伪足的数目。Transwell和Wound Healing Assay分别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4.采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VIII,mi R-21小分子抑制剂AC1MMYR2处理细胞24 h,RNA测序分析、GO分析及KEGG分析这个过程中mi R-21下游的靶基因。采用上述两种细胞系,实验设置为control组、紫杉醇组、AC1MMYR2组和紫杉醇+AC1MMYR2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CDK5、CDK5RAP1和p-FAKSer732的表达水平。采用上述两种细胞系,转染sh CDK5的慢病毒或CDK5过表达质粒,建立CDK5敲除和过表达的细胞系。实验设置为control组、紫杉醇组和紫杉醇+AC1MMYR2组,Western blot检测3种细胞系中E-cadherin、β-caten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采用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VIII,实验设置为control组、紫杉醇组、AC1MMYR2组和紫杉醇+AC1MMYR2组,免疫荧光检测E-cadherin、N-cadherin、β-catenin及Tubulin-α的表达情况和亚细胞定位。5.采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VIII,实验分为control组、AC1MMYR2组和紫杉醇+AC1MMYR2组,Western blot检测CDK5RAP1、Egr-1和p39的表达水平。采用上述两种细胞系,实验分为control组、Ig G组、AC1MMYR2组和紫杉醇+AC1MMYR2组,免疫共沉淀研究p39和CDK5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上述两种细胞系,实验分为control组、AC1MMYR2组和紫杉醇+AC1MMYR2组,免疫荧光检测p39在细胞内的分布,Western blot检测p39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表达水平。6.构建MDA-MB-231裸鼠乳腺癌原位模型,体内研究AC1MMYR2对紫杉醇诱导的肿瘤转移的影响。5*106转染luciferase慢病毒的MDA-MB-231细胞注射到裸鼠乳腺脂肪垫上,建立裸鼠乳腺癌原位模型,小鼠被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PBS组、紫杉醇组、AC1MMYR2组和联合治疗组。小动物活体成像检测肿瘤大小和肺转移的荧光信号。HE染色鉴定是否发生肺转移。免疫组化检测4种治疗组中CDK5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1.根据TCGA数据库,我们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mi R-21和CDK5在肿瘤组织中都是高表达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杂交实验发现,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相比,转移性乳腺癌组织中mi R-21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免疫组化结果发现,在39例侵袭性乳腺癌组织中全部检测到CDK5的表达,但是在19例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只有7例检测到CDK5的表达。2.Western blot结果发现,与control组相比,低剂量紫杉醇组中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升高,β-catenin、vimentin和CDK5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高剂量紫杉醇组中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β-catenin、vimentin和CDK5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此外,Real-time PCR结果发现,低剂量紫杉醇组中mi R-2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高剂量紫杉醇组中mi R-2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荧光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紫杉醇显著增加了MDA-MB-231和U87VIII细胞中侵袭伪足的数目,MDA-MB-231细胞中几乎增加了2~3倍,AC1MMYR2处理后显著降低了MDA-MB-231和U8VIII细胞形成侵袭伪足的能力;与紫杉醇处理组相比,紫杉醇+AC1MMYR2组中只形成了很少量的侵袭伪足。Transwell实验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紫杉醇显著增加了侵袭细胞的数目(P0.05),AC1MMYR2处理组中侵袭细胞的数目明显降低;与紫杉醇处理组相比,紫杉醇+AC1MMYR2处理组中侵袭细胞的数目降低大约45%~55%。Wound Healing Assay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紫杉醇促进了两种细胞的迁移能力,而AC1MMYR2组中细胞的迁移能力受到了抑制;与紫杉醇处理组相比,紫杉醇+AC1MMYR2组中细胞的定向迁移受到了明显的抑制。4.根据RNA测序分析、GO分析和KEGG分析,我们发现只有CDK5RAP1(CDK5调节亚基相关蛋白1)是MDA-MB-231和U87VIII细胞中mi R-21共同的靶基因。Western blot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紫杉醇显著增加了CDK5及其下游靶p-FAKSer732的表达水平(P0.05);AC1MMYR2和AC1MMYR2联合紫杉醇组中这两种蛋白的表达都明显减少(P0.05),但CDK5RAP1的表达却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h RNA介导的CDK5的沉默增强了E-cadherin的表达水平,与control组细胞相比,紫杉醇组和联合组中间质标志物β-caten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相反,在转染CDK5过表达质粒的两种细胞系中,CDK5的过表达阻断了AC1MMYR2的作用,AC1MMYR2组和联合组中E-cadherin的表达减少(P0.05),β-catenin和vimentin的表达增加(P0.05)。此外,U87VIII细胞的免疫荧光结果发现,与control组相比,紫杉醇处理组中几乎检测不到E-cadherin的表达,β-catenin和N-cadherin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与紫杉醇处理组相比,联合组中E-cadherin的荧光强度增加,β-catenin的荧光强度降低,在细胞核中的分布减少,N-cadherin的荧光强度也降低;此外,与control组相比,紫杉醇处理组中Tubulin-α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Tubulin-α变得舒展,聚集在核周;与紫杉醇组相比,AC1MMYR2联合紫杉醇组中Tubulin-α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Tubulin-α变得卷曲。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AC1MMYR2和联合组中随着CDK5表达量的降低,CDK5RAP1和Egr-1的表达显著提高,而p39的表达量却减少。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在control组细胞中CDK5与p39相结合,而AC1MMYR2组和联合组中CDK5与p39之间的结合减少。免疫荧光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AC1MMYR2组和联合组中p39的荧光强度降低,p39在细胞核中的分布减少,转位到细胞浆。Western blot发现,与control组相比,细胞浆中p39表达水平降低,细胞质中p39表达水平也降低。6.建立MDA-MB-231乳腺癌裸鼠原位模型。小动物活体成像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紫杉醇治疗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肿瘤的生长,AC1MMYR2治疗组显著的抑制了肿瘤的生长;与紫杉醇治疗组相比,AC1MMYR2联合紫杉醇显著抑制了肿瘤的生长。治疗过程中对肿瘤体积的检测发现,与control组相比,紫杉醇治疗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肿瘤的生长,AC1MMYR2治疗组显著的抑制了肿瘤的生长;与紫杉醇治疗组相比,AC1MMYR2联合紫杉醇显著抑制了肿瘤的生长。肺部生物发光检测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相比,紫杉醇治疗组增加了肺转移,AC1MMYR2治疗组没有肺转移;与紫杉醇治疗组相比,AC1MMYR2联合紫杉醇治疗组显著抑制了肿瘤的肺转移。HE染色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免疫组化发现,与control组相比,紫杉醇治疗组中CDK5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AC1MMYR2组中这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紫杉醇治疗组相比,联合组中CDK5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紫杉醇通过激活mi R-21/CDK5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转移,mi R-21的小分子抑制剂AC1MMYR2通过抑制mi R-21/CDK5RAP1/CDK5信号通路的活性,逆转紫杉醇药物诱导的细胞侵袭和转移,可作为临床紫杉醇治疗的潜在辅助给药方案,为增强紫杉醇药物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AC1MMYR2 紫杉醇 CDK5 CDK5RAP1 转移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3
【目录】:
- 中文摘要4-8
- Abstract8-16
- 缩略语16-17
- 前言17-20
- 研究现状、成果17-18
- 研究目的、方法18-20
- 一、AC1MMYR2逆转高剂量紫杉醇诱导的细胞侵袭的体外研究20-55
- 1.1 对象和方法20-27
- 1.1.1 细胞系20
- 1.1.2 实验材料20-27
- 1.2 实验方法27-41
- 1.2.1 细胞培养27
- 1.2.2 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miR-21和CDK5的表达水平27-29
- 1.2.3 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29-32
- 1.2.4 Real-time PCR检测不同浓度紫杉醇对miR-21表达水平的影响32-34
- 1.2.5 免疫荧光检测侵袭伪足的形成34-35
- 1.2.6 Transwell和划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35-36
- 1.2.7 Western blot检测CDK5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36-37
- 1.2.8 Western blot检测敲除和过表达CDK5后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37-38
- 1.2.9 免疫荧光检测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亚细胞定位38
- 1.2.10 Western blot检测CDK5RAP1、Egr-1 和p39表达水平38
- 1.2.11 免疫共沉淀检测CDK5和p39之间的相互作用38-39
- 1.2.12 免疫荧光检测p39的亚细胞定位39
- 1.2.13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和细胞质中p39的表达水平39-40
- 1.2.14 统计学方法40-41
- 1.3 实验结果41-51
- 1.3.1 miR-21和CDK5的表达水平与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41-42
- 1.3.2 不同剂量紫杉醇对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42-43
- 1.3.3 不同剂量紫杉醇对miR-21表达水平的影响43
- 1.3.4 AC1MMYR2对侵袭伪足形成的影响43-44
- 1.3.5 AC1MMYR2对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44-45
- 1.3.6 AC1MMYR2对CDK5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45-46
- 1.3.7 敲除和过表达CDK5对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46-47
- 1.3.8 AC1MMYR2对EMT标志物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亚细胞定位47-48
- 1.3.9 AC1MMYR2对CDK5RAP1、Egr-1 和p39表达的影响48-49
- 1.3.10 AC1MMYR2对CDK5和p39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49-50
- 1.3.11 AC1MMYR2对p39的亚细胞定位的影响50
- 1.3.12 AC1MMYR2对细胞核和细胞质中p39表达水平的影响50-51
- 1.4 讨论51-54
- 1.4.1 miR-21和CDK5的表达水平与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51
- 1.4.2 高剂量紫杉醇对EMT的影响51-52
- 1.4.3 AC1MMYR2对高剂量紫杉醇诱导的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52
- 1.4.4 CDK5在AC1MMYR2逆转高剂量紫杉醇诱导的细胞侵袭中的地位52-53
- 1.4.5 AC1MMYR2调控CDK5活性的机制53-54
- 1.5 小结54-55
- 二、AC1MMYR2抑制肿瘤发生、减少高剂量紫杉醇诱导的肿瘤转移体内研究55-64
- 2.1 实验材料55-56
- 2.1.1 细胞系及重组慢病毒载体55
- 2.1.2 实验动物55
- 2.1.3 实验药品与试剂55
- 2.1.4 实验仪器55-56
- 2.2 实验方法56-57
- 2.2.1 重组慢病毒的转染56
- 2.2.2 乳腺癌原位肿瘤模型56-57
- 2.2.3 H&E染色57
- 2.2.4 免疫组化检测CDK5和 β-catenin57
- 2.2.5 统计学处理57
- 2.3 结果57-62
- 2.3.1 肿瘤治疗的效果57-59
- 2.3.2 肺转移情况59-60
- 2.3.3 H&E染色和免疫组化结果60-61
- 2.3.4 AC1MMYR2逆转紫杉醇诱导的肿瘤转移的机制61-62
- 2.4 讨论62-63
- 2.5 小结63-64
- 结论64-65
- 参考文献65-71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71-72
- 综述 MiRNAs在调控EMT过程中的作用72-87
- 综述参考文献79-87
- 致谢8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红;许文;陈小娥;;瘢痕疙瘩同位素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J];东南国防医药;2013年04期
2 崔永奇;耿沁;顾爱琴;朱淼鑫;孔韩卫;孙磊;刘蕾;闫明霞;姚明;;肺腺癌骨转移裸小鼠模型的建立及MicroCT观察[J];中国肺癌杂志;2013年09期
3 孙衍昶;郭t$t$;赛克;王翦;王洁;陈芙蓉;张宗平;陈忠平;;MicroRNA-181b提高U87细胞对VM-26的敏感性研究[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13年02期
4 李海明;;动态增强MRI在卵巢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放射学实践;2013年09期
5 廖萌;严孙杰;;成骨细胞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研究进展[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3年03期
6 汪章勋;周权;孟慧敏;张军;黄勃;;金龟子绿僵菌MicroRNA在蝉蜕和蚕血淋巴诱导下的差异表达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7 李艳华;魏素菊;;凝血功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2013年12期
8 王峗;柯飞;赵安芳;陈兰英;;自噬在癌症发生中的双重作用[J];癌变.畸变.突变;2013年06期
9 王阁;李建;;重视影像学检查在肝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地位[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年05期
10 Wenwen Jia;Wen Chen;Jiuhong Kang;;The Functions of MicroRNAs and Long Non-coding RNAs in Embryonic and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J];Genomics,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Ruiwen Fan;Shanshan Yang;Zhanquan Shi;Kaiyuan Ji;Xiaoyun Jia;Jianbo Yao;George W Smith;Changsheng Dong;;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miRNA important for melanogenesis in alpaca(Lama Pacos)[A];2013中国驼业进展[C];2013年
2 Xuejun Jiang;Zunzhen Zhang;;Sodium arsenite and arsenic trioxide differently affect the oxidative stress,genotoxicity and apoptosis in A549 cells:an implication for the paradoxical mechanism[A];第十一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生物医药专题)论文集(下册,墙报P25-P48)[C];2013年
3 曾清华;周箐;康秀华;;血清microRNA的检测及在肺癌诊断中应用的进展[A];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呼吸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秦燕;张玲云;张德玖;;核糖体展示技术在非编码核酸研究中的应用[A];生命科学——专题:RNA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第26卷第3期)[C];2014年
5 刘敏霞;周可成;曹毅;;新的肺癌相关基因MCRS1病理生理功能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3环境污染及职业暴露与人类癌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6 王彩莲;;肺癌抗血管生成的治疗机制及最新进展[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7 李文峰;钟伯雄;苏松坤;;蜜蜂级型分化机理[A];2014年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暨中国(哈尔滨)蜂业博览会论文集[C];2014年
8 宋毅;谢延风;张铃铛;冯清林;刘明冬;张鹏;范仕兵;杜江峰;;MiRNA在垂体泌乳素腺瘤中表达的初步研究[A];全国高血压防治知识推广培训班暨健康血压中国行海南海口会论文综合刊[C];2014年
9 陈轶;陈益耀;蔡曼妮;巫华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miR-29b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A];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论文综合刊[C];2015年
10 Junli Guo;Shaoping Zheng;Zhihong Weng;Keping Xie;Shaojiang Zheng;;Molecular Biomarkers of Pancre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 and Implications in Early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A];第七届生命科学联合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蓓;A型血友病人非整合诱导多能干细胞建系及其细胞疾病模型的建立[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2 王鑫鑫;SIRT1对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3年
3 邵耘;MicroRNA-101与环氧化酶-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4 朱智能;FOXQ1介导TGF-β1/Smad信号通路调控膀胱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佘笑梅;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株Warburg效应的影响和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张菊;神经干细胞Ankrd17蛋白和MCMV嗜神经蛋白M122相互作用与胎脑发育异常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艾熙;非Smad通路在小鼠结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闵江;结直肠癌中新的细胞亚群NCCC的分离与生物学功能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陈琦;慢病毒介导的FoxP2 knockdown蝙蝠模型建立与功能研究及长翼蝠小RNA转录组的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卢一鸣;基于统计建模方法研究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系统[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云园;ADAM2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SPC-A-1浸润和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彭荷玲;紫外辐射对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及五种耐药相关microRNAs表达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05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105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