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载体递送小分子miRNA-34a调节剂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07:08
本文关键词:纳米载体递送小分子miRNA-34a调节剂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肝细胞癌 miR-34a miRNA小分子调节剂 基因治疗 纳米粒子
【摘要】:MicroRNA(miRNA)是一种内源性的非编码单链RNA,长约20~23个核苷酸,在进化上具有高度保守性,能够调控后转录基因的表达。大量研究发现miRNA在许多癌症中呈异常表达,发挥抑癌或者致癌功能。因此,基于miRNA的基因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如何将治疗性基因导入病灶组织和细胞成为制约其临床应用的最大问题。近年来,研究发现了若干种miRNA小分子调节剂,它们为研究miRNA的功能与调节机制提供了新的工具,同时为靶向miRNA的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Rubone(2’-羟基-2,4,4’,5,6’-五甲氧基查尔酮)是一个天然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能够靶向调节miR-34a的表达,增强miR-34a的抗肝癌活性,达到肝癌治疗的目的。但是它的疏水性限制了其直接使用。在本研究中,我们构建出了包裹Rubone的羧甲基葡聚糖修饰的聚乙烯亚胺-聚己内酯纳米颗粒,并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其抗肝癌活性。首先,我们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了包载Rubone的聚乙烯亚胺-聚己内酯纳米颗粒,通过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在纳米颗粒表面修饰了一层羧甲基葡聚糖。对纳米粒子的粒径尺寸、表面电荷及形貌、Rubone的包装效率、Rubone的体外释放效率、纳米颗粒稳定性能、纳米颗粒的质子缓冲能力进行了表征。我们进一步对载药纳米粒子体外细胞水平与体内动物水平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体外细胞水平的实验结果显示载药纳米粒子能够被细胞有效摄取,使Rubone在细胞内发挥对miR-34a的调节作用,提高miR-34a的表达,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此外,本研究还建立了肝细胞癌动物肿瘤模型并研究了载药纳米粒子在动物体内的抗肿瘤效果及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载药纳米粒子能够通过EPR效应被动靶向进入肿瘤部位,抑制肿瘤的生长。本研究为靶向miR-34a的肝细胞癌治疗探索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肝细胞癌 miR-34a miRNA小分子调节剂 基因治疗 纳米粒子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缩略语6-10
- 第1章 绪论10-24
- 1.1 HCC的研究及其诊治现状11-13
- 1.1.1 HCC的简介及发病情况11-12
- 1.1.2 HCC治疗的治疗现状12
- 1.1.3 HCC的治疗进展12-13
- 1.2 miRNA与HCC13-18
- 1.2.1 miRNA的研究进展13-15
- 1.2.2 miRNA在HCC中的研究进展15-18
- 1.2.3 miRNA在HCC治疗中的展望18
- 1.3 miRNA靶向小分子调节剂18-19
- 1.4 纳米载体19-22
- 1.4.1 纳米载体的分类19-20
- 1.4.2 纳米载体在药物递送中的优势20-21
- 1.4.3 基于高分子材料的纳米载体21-22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22-24
- 第2章 CMD-PEI-PCL纳米载体的构建及其包载miRNA-34a小分子调节剂性能研究24-40
- 2.1 引言24-25
- 2.2 实验材料25
- 2.3 实验仪器25
- 2.4 实验方法25-30
- 2.4.1 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EI-PCL纳米粒子25-26
- 2.4.2 制备CMD修饰的PEI-PCL纳米粒子26
- 2.4.3 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26
- 2.4.4 BP-NPs、BC-NPs、RP-NPs、RC-NPs理化性质的表征26-27
- 2.4.5 BP-NPs、BC-NPs、RP-NPs、RC-NPs的稳定性研究27
- 2.4.6 RP-NPs包载Rubone效率27-28
- 2.4.7 RC-NPs体外释放Rubone动力学研究28-29
- 2.4.8 蛋白吸附实验29-30
- 2.4.9 纳米粒子的溶血性测试30
- 2.4.10 纳米粒子的质子缓冲能力测试30
- 2.5 结果与讨论30-37
- 2.5.1 纳米粒子的构建、表征及其稳定性研究30-33
- 2.5.2 纳米粒子包载Rubone的效率33-34
- 2.5.3 载药纳米粒子体外释放动力学研究34-35
- 2.5.4 纳米粒子血液相容性的测定35-37
- 2.5.5 纳米粒子的质子缓冲能力37
- 2.6 本章小结37-40
- 第3章 负载Rubone的CMD-PEI-PCL纳米粒子体内外抗肿瘤效果评价40-58
- 3.1 引言40-41
- 3.2 实验材料41-42
- 3.2.1 主要药品及试剂41
- 3.2.2 细胞株41
- 3.2.3 实验动物41-42
- 3.3 实验仪器42
- 3.4 实验方法42-48
- 3.4.1 细胞传代培养42
- 3.4.2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y-3 标记的RC-NPs纳米粒子进入HepG-2细胞的能力42-43
- 3.4.3 CCK-8 实验测定不同组分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43-44
- 3.4.4 流式细胞法测定不同组分对细胞凋亡的影响44
- 3.4.5 细胞划线实验44
- 3.4.6 qRT- PCR检测miRNA-34a及其靶基因的表达44-46
- 3.4.7 Western blot检测Bcl-2、Cyclin D1和CDK6蛋白表达水平46-47
- 3.4.8 体内抑瘤实验47
- 3.4.9 体内成像实验47-48
- 3.4.10 qReal-Time PCR检测肿瘤组织中miRNA-34a及靶基因的表达水平48
- 3.4.11 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48
- 3.5 结果与讨论48-56
- 3.5.1 RC-NPs的细胞摄取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48-49
- 3.5.2 载药纳米粒子对细胞毒性、凋亡及迁移的影响49-50
- 3.5.3 载药纳米粒子对细胞内miRNA-34a及其靶基因表达的调控50-51
- 3.5.5 载药纳米粒子的体内分布情况51-52
- 3.5.6 载药纳米粒子体内抑瘤活性的研究52-55
- 3.5.7 肿瘤组织中mi RNA-34a及其靶基因的表达水平55
- 3.5.8 纳米粒子对裸鼠各主要器官组织的毒性55-56
- 3.6 本章小结56-58
- 结论58-60
- 参考文献60-64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64-66
- 致谢66
本文编号:1107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107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