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ubran胶术前栓塞脑膜瘤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Glubran胶术前栓塞脑膜瘤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脑膜瘤 术前栓塞 Glubran胶 PVA颗粒 脑膜瘤 术前栓塞 并发症 完全栓塞 Glubran胶
【摘要】:研究背景:脑膜瘤(Meningiomas)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大部分起源于蛛网膜细胞,也可能来自硬膜成纤维细胞和软脑膜细胞,可发生于任何含有蛛网膜成分的部位。颅内脑膜瘤的年发病率为2/10万,根据文献报道脑膜瘤占原发脑肿瘤的21%,其发生率仅次与颅内胶质瘤,居第2位。女性居多,其发病的男女比例约为1:2。平均发病年龄为59+15岁,发病高峰年龄为45岁。脑膜瘤多数属于良性肿瘤,其生长速度慢,病程较长,呈球形生长,与脑组织分界明显。根据肿瘤部位的不同可发生不同的局部症状,其局部症状常常以头痛及癫痫症状首发,其他症状还包括在:肢体运动障碍、视力、视野、听觉及嗅觉障碍等。近年来由于CT(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的发展,偶然发现的无症状脑膜瘤也逐渐增多。然而由于脑膜瘤通常接受颅内及颅外的双重血供,所以常常血供丰富,术中出血量多,导致手术术野不清、手术操作困难,从而容易损伤肿瘤周围的血管、神经及脑功能区,导致术后神经功能缺损。对脑膜瘤进行术前栓塞,可有效阻断或者减少肿瘤的血供,有助于减少切除术中出血量,使脑膜瘤坏死、软化,令其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变清,从而使手术操作更加简单,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脑膜瘤术前栓塞的常见栓塞材料可分为固体栓塞材料及液体栓塞材料,固体栓塞材料包括:明胶海绵、PVA颗粒、微弹簧圈等,而液体栓塞材料包括Glubran、NBCA及Onyx等。其中以300-500μm PVA颗粒应用最为广泛,至今依然有很多医疗机构将其作为以颅外动脉供血为主的脑膜瘤的常规栓塞材料。但是,PVA颗粒依然有其不足之处,包括:大颗粒无法渗入肿瘤血管床、可透射线、高摩擦系数等,限制其主要应用于颈外动脉分支。Glubran胶作为一种液体栓塞材料,是由意大利GE公司生产的粘附性材料,为颅内动静脉畸形(Intracrani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栓塞的常用栓塞剂。它相对于PVA颗粒有以下优势:1、Glubran为液体栓塞剂,可深入肿瘤血管床,达到更好的血流阻断作用;2、不可透射线,可实时观察栓塞过程。随着脑血管介入技术及栓塞材料的出现,使应用微导管超选栓塞肿瘤供血血管,达到更好的栓塞效果成为可能。但是,国内及国外使用Glubran栓塞颅内高血运脑膜瘤的文献报道甚少。对于部位深在的颅底脑膜瘤及由颅内血管分支供血的脑膜瘤而言,使用微导管超选进行Glubran胶等液体栓塞剂的栓塞尤为有意义。本研究通过收集我院行术前脑血管造影的脑膜瘤病例,评估Glubran胶栓塞脑膜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进一步分析术前栓塞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影像学特点、治疗方式、预后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脑膜瘤的术前栓塞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第一章Glubran胶术前栓塞脑膜瘤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目的:探讨Glubran胶术前栓塞不同供血模式的脑膜瘤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术前栓塞脑膜瘤后肿瘤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总结使用液体栓塞材料术前栓塞脑膜瘤的临床经验,为今后预防及减少术前栓塞相关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临床脑膜瘤的术前栓塞提供经验性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5年6月连续收治的经全脑血管造影术证实血供丰富的脑膜瘤患者157例。其中使用Glubran胶进行术前栓塞的脑膜瘤患者40例,使用PVA颗粒进行术前栓塞的脑膜瘤患者55例,因手术切除早期可阻断供血动脉或患者及其家属拒绝行术前栓塞术等原因,未予行术前栓塞直接行手术切除的脑膜瘤患者62例。在全麻下根据脑膜瘤的供血模式选择PVA颗粒或不同浓度的Glubran胶对脑膜瘤供血血管进行术前栓塞,术后予监护、镇静、控制血压平稳,栓塞术后2-4天予行脑膜瘤切除术。收集记录患者基本资料、脑膜瘤特征、术前栓塞程度、手术切除术中出血量、手术切除时间、切除肿瘤程度及栓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统计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采用相应的t检验、秩和检验(Wilcoxon)、卡方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取α=0.05(双侧),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的157例患者中,男性61例,女性96例,平均年龄48.3岁(21-79岁)。Glubran胶栓塞组为40例,PVA栓塞组为55例,未予栓塞组为62例。肿瘤直径平均值为5.6cm。部位为凸面脑膜瘤69例,矢状窦旁或大脑镰旁脑膜瘤20例,嗅沟脑膜瘤7例,鞍结节脑膜瘤13例,蝶骨嵴及中颅窝脑膜瘤13例,后颅窝脑膜瘤18例,脑室内脑膜瘤2例,桥小脑角脑膜瘤8例以及多发脑膜瘤7例。术后病理类型中WHO Ⅰ级122例(77.7%),WHO Ⅱ级33例(21%),WHO Ⅲ级2例(1.3%)。脑膜瘤术前栓塞术中出血1例,患者经急诊血肿清除术及肿瘤切除术后康复出院,未有明显相关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经统计学对比三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及术后病理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lubran栓塞组手术切除术中出血量为657±375ml,PVA栓塞组手术切除术中出血量为698+376ml,未予栓塞组手术切除术中出血量为900±±520m1,经多样本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te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术中出血量两两比较中,Glubran组与未栓塞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Bonferroni法调整检验水准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0), Glubran组与PVA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603),PVA组与未栓塞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但经Bonferroni法调整检验水准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lubran栓塞组手术切除时间中位数为7.5小时(7.0,8.43),PVA栓塞组手术切除时间中位数为8小时(6.5,10),未予栓塞组手术切除时间中位数为9.35小时(7,11),经多样本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te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手术切除时间两两比较中,Glubran组与未栓塞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Bonferroni法调整检验水准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6),Glubran组与PVA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584),PVA组与未栓塞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但经Bonferroni法调整检验水准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以颈内动脉供血分支或椎动脉供血分支供血为主的脑膜瘤子组中,Glubran栓塞组手术切除出血量为593+189m1,手术切除中位时间为7小时(6.67,8.0),PVA栓塞组手术切除出血量为1087+437m1,手术切除中位时间为10小时(8.5,12.5),两子组间手术切除出血量(P=0.012, Dunnett's T3test)、手术切除时间(P=0.005,Kruskal-Wallis test)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Glubran胶进行脑膜瘤的术前栓塞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同时对于以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分支供血为主的脑膜瘤子组而言,使用Glubran胶进行脑膜瘤的术前栓塞效果比PVA颗粒栓塞效果更好。总之,Glubran胶术前栓塞脑膜瘤是安全有效的,且更适于以颅内血管分支供血为主的脑膜瘤。第二章脑膜瘤术前栓塞程度及栓塞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影响脑膜瘤术前栓塞栓塞程度及栓塞相关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总结对脑膜瘤术前栓塞的临床经验,以达到更好的术前血流阻断效果,减少栓塞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目的,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5年6月行肿瘤术前栓塞术,术后石蜡病理确证为脑膜瘤的95例患者。其中使用Glubran胶进行术前栓塞的脑膜瘤患者40例,使用PVA颗粒进行术前栓塞的脑膜瘤患者55例。在静脉全麻下根据脑膜瘤的供血模式选择PVA颗粒或不同浓度的Glubran胶对脑膜瘤供血血管进行术前栓塞,术后予监护、镇静、控制血压平稳,栓塞术后2-4天予行脑膜瘤切除术。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部位、栓塞程度、栓塞相关并发症、术后病理以及有无软脑膜分支或皮层分支供血资料。分别以完全栓塞及栓塞相关并发症为因变量,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自的相关因素,检验水准取α=0.05,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资料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标准95例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48.1岁(21-75岁)。发生12例患者出现栓塞相关并发症,其中1例栓塞术中出血,1例头皮坏死,10例出现暂时性的功能障碍。肿瘤大小(≥6cm,优势比odds ratio[OR] 0.13,95%可信区间[CI]0.04-0.43,P=0.00),深部部位(OR 0.19,95%C10.05-0.67,P=0.001)以及有软脑膜或皮层分支供血(OR 0.07,95% C10.02-0.31,P=0.00)与完全栓塞有显著性关系。患者年龄(≥60岁,OR 7.10,95% CI1.42-35.43,P=0.02)以及软脑膜及皮层分支供血(OR 6.78,95%CI 1.33-34.46,P=0.02)为栓塞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使用Glubran胶进行脑膜瘤的术前栓塞能达到较低的栓塞相关并发症。大型肿瘤、部位深在及有软脑膜或皮层分支供血为完全栓塞的危险因子。老年患者及有软脑膜或皮层分支参与供血的脑膜瘤可能为栓塞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子。
【关键词】:脑膜瘤 术前栓塞 Glubran胶 PVA颗粒 脑膜瘤 术前栓塞 并发症 完全栓塞 Glubran胶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9.45
【目录】:
- 摘要3-8
- ABSTRACT8-15
- 前言15-23
- 第一章 Glubran胶术前栓塞脑膜瘤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分析23-42
- 第1节 资料与方法24-27
- 第2节 结果27-32
- 第3节 讨论32-38
- 第4节 结论38
- 参考文献38-42
- 第二章 脑膜瘤术前栓塞程度及栓塞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42-55
- 第1节 材料与方法43-45
- 第2节 结果45-49
- 第3节 讨论49-52
- 第4节 结论52
- 参考文献52-55
- 综述55-65
- 参考文献62-65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65-66
- 致谢66-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晔,李昭钧,胡东方;X刀治疗脑膜瘤24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00年03期
2 林志国,戴钦舜,阎志军;脑膜瘤细胞X线敏感性实验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庞琦,徐广明,张珑,胡永生,王成伟;脑膜瘤裸鼠移植模型的建立[J];肿瘤防治杂志;2000年04期
4 赵学明,闫青云,孙之洞;接触式激光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脑膜瘤[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5 费舟,章翔,王占祥;儿童脑膜瘤10例[J];肿瘤防治研究;2000年06期
6 马元煦;曹海光;于春莉;;脑膜瘤颞骨广泛浸润1例[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0年03期
7 杨长伟;胡宗强;胡国汉;;脑膜瘤的复发和治疗[J];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2001年02期
8 端木建华,庞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脑膜瘤[J];山东医药;2001年19期
9 钟鸣,诸葛启钏,郑伟明,吴近森;易误诊为恶性肿瘤的脑膜瘤[J];医师进修杂志;2001年05期
10 徐广明,杨树源,刘杰文;脑膜瘤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及受体表达与脑膜瘤增殖活性及凋亡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东;;脑膜瘤中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王岷;;老年人巨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附37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刘玉光;;儿童脑膜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李爱军;曹培成;王永和;刘维生;刘琦;邱少博;卜振富;;老年脑膜瘤治疗方法的选择与长期随访[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肖宏;张学新;苏君;杨海城;;60岁以上老年人脑膜瘤的外科治疗[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薛中南;;巨大脑膜瘤34例手术治疗[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黎辉;詹娜;;148例脑膜瘤临床病理与预后[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病理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刘玉光;;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李蕊;;脑膜瘤患者术后护理分析[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喻敬国;;脑膜瘤形状与其复发关系的探讨[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匡远深;儿童期脑膜瘤误诊率高[N];健康报;2008年
2 匡远深;儿童脑膜瘤易与多种肿瘤混淆[N];中国医药报;2008年
3 寸恩浩;头痛不止原来是脑膜瘤[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4 聂松义 李华虹 刘乙辉;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功实施动脉瘤合并脑膜瘤切除术[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匡远深;伽马刀“直捣”颅底脑膜瘤[N];健康报;2005年
6 朱丽丽;成功摘除罕见颅底脑膜瘤[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龄讯;欧盟警告高剂量醋酸环丙孕酮可致脑膜瘤[N];中国医药报;2010年
8 高国起;山东脑膜瘤与瘤周脑水肿研究获奖[N];中国医药报;2001年
9 通讯员 秦顾 记者 顾泳;鼻孔“入路”切除脑膜瘤[N];解放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匡远深 通讯员 石静;切除海绵窦区脑膜瘤有新术式[N];健康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虞猛;术前MRI预测脑膜瘤生物学行为及鉴别诊断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2 赵旭;脑膜瘤全切术后复发与生长激素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D];山东大学;2005年
3 陶英群;应用生物芯片技术对脑膜瘤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4 宫杰;多发性脑膜瘤的分子生物学及临床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董月青;高迁移率族蛋白B1诱导脑膜瘤发生及侵袭生长的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6 段波;环境雌激素双酚A对人脑膜瘤影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方亮娟;脑膜瘤浸润淋巴细胞表型及特性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8 赵一清;脑膜瘤瘤周硬膜血管增生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在凸面脑膜瘤切除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欧一博;脑膜瘤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曲福君;岩骨后脑膜瘤的解剖与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桥显;基质金属蛋白酶-2、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2与脑膜瘤侵袭性的关系[D];郑州大学;2003年
2 牛树江;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杨光;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脑膜瘤切除术病人凝血功能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王坤;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临床分析(附21例病例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5 梁颖莉;脑膜瘤中HER2、p-AKT、脂肪酸合酶及Ki-67的表达关系及其临床意义[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6 岳松虹;CT能谱联合MR波谱技术在脑膜瘤分级分型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郭正;脑膜瘤术后复发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8 许振喜;非颅底位置深在脑膜瘤手术切除及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9 赵庚水;颅底脑膜瘤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10 张冉;减影MRI对脑膜瘤诊断价值的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122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122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