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强放疗时代咽后淋巴结转移与鼻咽癌预后关系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调强放疗时代咽后淋巴结转移与鼻咽癌预后关系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鼻咽癌/NPC 咽后淋巴结/RPN 侧数 调强放射治疗/IMRT 磁共振/MRI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咽后淋巴结大小、侧数、坏死等具体参数对经过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情况。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1197例首诊、无远处转移且经过病理证实的鼻咽癌病例。所有患者均有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资料且采用IMRT放射治疗技术照射。分析并评价咽后淋巴结及其具体参数如淋巴结侧数、大小、坏死、内外侧组、垂直水平及包膜侵犯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整组1197例中,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有1027例,其中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74.0%(886/1197)。在102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咽后淋巴结和II组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是86.3%和81.6%,且这两组淋巴结的发生率远大于I组(2.3%),III组(21.1%),VA组(8.4%),IV组(5.8%)和Vb组(3.0%),同时II组和RPN转移率为68.3%。咽后淋巴结转移是远处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Hazard ratio(HR)=1.615,95%CI=1.063~2.452,p=0.025)。咽后淋巴结侧数对远处转移(p=0.006)和疾病进展(p=0.001)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中,咽后淋巴结侧数是疾病进展的独立预后因素(HR=1.342,95%CI:1.066-1.834,P=0.015)。在N1期中,咽后淋巴结侧数是无疾病生存及无进展生存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p值分别为0.045和0.049)。同时双侧咽后淋巴结和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是远处转移和疾病进展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咽后淋巴结和II组淋巴结均是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第一站。咽后淋巴结及其侧数均是影响鼻咽癌预后的因素。在N1期中,同时发生双侧咽后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最差,应引起临床的注意。关于咽后淋巴结侧数,尤其在N1期中的影响应得到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鼻咽癌/NPC 咽后淋巴结/RPN 侧数 调强放射治疗/IMRT 磁共振/MRI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9.63
【目录】:
- 附录3-4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前言7-8
- 材料和方法8-11
- 2.1 病例资料及治疗前评估8
- 2.2 磁共振检查8
- 2.3 磁共振上淋巴结的诊断标准和测量方法8-9
- 2.4 治疗策略9
- 2.5 随访与统计方法9-11
- 结果11-18
- 3.1 临床资料及失败模式11
- 3.2 淋巴结的分布11
- 3.3 咽后淋巴结参数11-12
- 3.4 咽后淋巴结转移的生存预后价值12
- 3.5 探索咽后淋巴结参数对预后的影响12-14
- 3.6 N 期中咽后淋巴结的生存预后情况14-15
- 3.7 N1期合并双侧RPN和颈部淋巴结的生存情况15-18
- 讨论18-22
- 结论22-23
- 参考文献23-27
- 综述27-42
- 参考文献35-42
- 致谢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玲珑;刘立志;马骏;宗井凤;黄莹;林爱华;卢泰祥;崔念基;;咽后淋巴结转移在鼻咽癌分期中的意义[J];癌症;2006年02期
2 张国义;刘立志;胡伟汉;赵充;高远红;刘学文;;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磁共振诊断标准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18期
3 崔春艳;李立;刘学文;刘立志;;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规律[J];中华肿瘤杂志;2007年10期
4 王昆润;;喉癌向咽后淋巴结转移问题[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2年05期
5 黄毅;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磁共振成像[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1998年02期
6 李坊铭;陈国健;张钦华;;鼻咽癌伴咽后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2年01期
7 唐玲珑;马骏;刘立志;宗井凤;孙颖;黄莹;卢泰祥;崔念基;;咽后淋巴结对鼻咽癌预后影响的研究[J];中国肿瘤;2005年12期
8 程霞;陈国健;李坊铭;张钦华;;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与预后关系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1年07期
9 庞国栋;;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放疗的放射标准[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0年04期
10 黄志纯;头颈部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及处理[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孝深;胡超苏;何霞云;应红梅;朱国培;吴永如;冯炎;;618例鼻咽癌咽后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分析[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崔春艳;刘立志;刘学文;李立;;核磁共振成像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唐玲珑;刘立志;林爱华;马骏;;基于磁共振成像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研究[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吕正华;徐伟;邹纪东;姜振;曹洪源;;下咽癌术后咽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A];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马士];刘鹏鹏;;头颈部癌的咽后淋巴结转移[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6 刘立志;李立;刘学文;崔春艳;;磁共振成像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7 孙新儒;张旭;胡莹莹;;基于~(18)F-FDG PET/CT的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版编辑 张旭 任铭 任铭;头颈部肿瘤化疗药物市场的2+1[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唐林波;鼻咽癌颈部淋巴结最大径和转移水平的不同评价方法对N分期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陈碧娟;调强放疗时代咽后淋巴结转移与鼻咽癌预后关系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日光;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特点的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4 敬强斌;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调强适形放疗的剂量学和近期疗效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5 包婺安;鼻咽癌咽后淋巴结治疗失败相关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6 刘波;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疗效评价及临床预后分析[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年
7 项红霞;上石疽的辩证分型及临床病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元龚骏;鼻咽癌区域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36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136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