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食管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治疗评价

发布时间:2017-11-03 21:16

  本文关键词:食管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治疗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食管间叶源性肿瘤 临床病理特点 内镜下表现 内镜下切除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间叶源性肿瘤(GIMTs)的临床病理、内镜特点及内镜下切除的具体方法术式,并进一步评价、比较内镜下不同术式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行内镜下治疗的食管间叶源性肿瘤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病变多位于食管中下段,多起源于粘膜肌层,以平滑肌瘤最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吞咽梗阻及胸骨后不适。36例行内镜下多环粘膜套扎切除术(EMBM),肿瘤起源于粘膜肌层且瘤体直径2.0cm,均一次性完整切除,仅1例发生少量渗血;3例行内镜粘膜下切除术(ESD),肿瘤起源于粘膜肌层,直径3.0 cm,均一次性完整剥离,无出血、穿孔并发症的发生;3例行内镜下粘膜下肿物挖除术(ESE),肿瘤起源于固有肌层,可达到一次性完整切除,但有1例肿瘤剥离后发生0.2cm穿孔,无出血并发症;4例行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肿瘤起源于固有肌层,均一次性完整剥离,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3个月复查均痊愈,未发现肿瘤残留、复发及术后狭窄发生。结论:对起源于粘膜肌层的食管间叶瘤内镜下治疗安全、有效,瘤体较小者(直径2.0cm)采用EMBM治疗效果可达到ESD同等疗效;瘤体较大者(直径2.0cm)主张采用ESD治疗。对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食管间叶瘤可达到一次性完全切除,出现穿孔并发症的风险相应增加,但穿孔一般较小,运用止血夹往往能夹闭穿孔。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燕琼;李世辉;罗辉玉;;胃间叶源性肿瘤13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J];四川肿瘤防治;2006年01期

2 唐韵;李凤华;夏建国;李萍;;超声在胃间叶源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年04期

3 盛卫忠;刘寒;纪元;吴海福;楼文晖;;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研究[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2年02期

4 郁敏,侯英勇,王坚,朱雄增;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49例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年04期

5 张小茜;张红梅;孙秀菊;冯玉光;;食管间叶源性肿瘤的内镜下切除[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8期

6 王翠翠;邹泓;刘春霞;齐妍;李锋;;上皮间叶转化及其在间叶源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年04期

7 王子干;许春梅;周峰;贾国法;张楠;钟辉;李飞;陆军;冯秀云;朱建常;;组合超声影像技术诊断胃间叶源性肿瘤[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年03期

8 刘翠平;秦和平;郭瑜;白岚;;免疫组化及超声内镜在食管、胃间叶源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J];广东医学;2009年11期

9 丁芳;程斌;谢华平;赵秋;杨玉珍;;上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46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年21期

10 缪艳霞;成春丽;;微探头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30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3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华成舸;潘剑;温玉明;李龙江;王昌美;;间叶源性肿瘤中Ⅳ型胶原蛋白酶的检测、定位与活性分析[A];第一届全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红娜;食管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治疗评价[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37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137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0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