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V相关胃癌T细胞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EBV相关胃癌T细胞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临床研究
【摘要】:背景与目的:亚洲是胃癌的高发地区,且中国的胃癌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位。胃癌的预后较差,五年生存率不到20%。传统的胃癌分期(AJCC)虽然可以评估患者的预后,但不能很好地指导治疗。随着分子生物及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2014年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提出了四种全新的胃腺癌分子分型,包括:Epstein-Barr virus(EBV)阳性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胃癌(Microsatellite unstable,MSI)、染色体不稳定性胃癌及染色体稳定性胃癌。文献报道显示肿瘤免疫微环境中淋巴细胞浸润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尤其在EBV阳性胃癌中,淋巴细胞浸润现象明显且预后较好。然而,肿瘤免疫微环境中不同亚群淋巴细胞浸润水平,尤其是在EBV阳性胃癌的研究较少。此外,随着免疫抑制分子单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明星分子PD-1/PD-L1在胃癌中的表达也随即得到关注,部分研究显示PD-L1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差。TCGA发现,EBV阳性胃癌中PD-L1/L2过表达。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EBV阳性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评估胃癌,尤其是EBV阳性胃癌中不同亚群淋巴细胞的浸润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探索PD-1/PD-L1在EBV阳性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与总体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入西京消化病医院须经外科手术切除的原发胃癌患者并纳入研究。排除以下病例:术前行肿瘤相关化学药物治疗;患自身免疫性疾病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术前感染四项提示HIV阳性;病理诊断明确的淋巴瘤;其他来源的胃转移恶性肿瘤。收集相关的临床、实验室、病理学资料及预后信息(随访终点60个月)。将组织蜡块制作成组织芯片进行EBV小RNA(EBER)原位杂交筛选EBV阳性病例,同时进行CD4,CD8,CD80,Foxp3,PD-1,PD-L1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描述EBV阳性胃癌与阴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基本特征;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预后;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不同亚群T淋巴细胞及PD-1/PD-L1在肿瘤微环境中的浸润程度和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影响。此外,为进一步了解CD8+细胞浸润与免疫抑制分子表达的关系,分析CD+和CD8-浸润胃癌中Foxp3,PD-1和PD-L1的表达水平。所有数据资料均是通过电子病历、临床随访和电话随访得到。结果:该研究一共纳入571例原发胃癌患者进行分析,均成功进行胃癌手术切除术。失访51例(失访率8.9%)。EBV阳性胃癌共计32例(占5.3%),与EBV阴性胃癌相比,EBV阳性胃癌患者年龄较小(p=0.049),其余临床病理学特征与EBV阴性胃癌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纳入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95%可信区间为22.2-27.8个月。EBV阳性胃癌生存预后好于阴性胃癌(p=0.003)。EBV阳性胃癌患者1年、2年、3年、4年和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3.9%、70.9%、64.5%、51.6%和35.5%;EBV阴性胃癌患者1年、2年、3年、4年和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7.2%、51.3%、31.7%、23.9%和17.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D8+EBV+胃癌患者占64.5%,CD8+EBV-胃癌患者占27.2%(p0.001);Foxp3+EBV+胃癌患者占60.0%,Foxp3+EBV-胃癌患者占38.6%(p=0.020);CD80+EBV+胃癌患者占37.0%,CD80+EBV-胃癌患者占13.1%(p=0.002);PD-1+EBV+胃癌患者占48.0%,PD-1+EBV-胃癌患者占32.0%(p=0.096);PD-L1+EBV+胃癌患者占41.9%,PD-L1+EBV-胃癌患者占40.7%(p=0.912)。CD4及PD-1在EBV阳性与阴性胃癌中的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分层分析发现:CD8-PD-1+胃癌患者预后明显差于CD8-PD-1-的患者(p=0.034);CD8+PD-L1-胃癌患者预后优于CD8+PD-L1+患者(p=0.008)。Cox回归分析表明:肿瘤微环境中CD8+T细胞与Foxp3+细胞浸润预示胃癌预后较好;而PDL1阳性表达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BV阳性胃癌是一类预后较好的特殊类型胃癌,免疫微环境中可见大量CD8+和Foxp3+细胞浸润。PD-1/PD-L1在EBV阳性胃癌和EBV阴性胃癌患者中表达无明显差异。在整体胃癌中CD8+细胞及Foxp3+细胞浸润是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D-L1阳性表达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正德,刘亚谊,张辉,闫静,申昆玲;抗体亲合力检测对诊断儿童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2005年05期
2 黄汉麟;用原位杂交检测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的EBV[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2年01期
3 张丽,竺晓凡,吴克复;EBV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白血病.淋巴瘤;2005年02期
4 苏丽;张亚宾;李胜伟;;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异型淋巴细胞比率对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24期
5 唐淑君;;鼻咽癌在日本——EBV 血清学及 EBV 相关核心抗原试验的临床价值[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4年03期
6 周午琼;;EBV与HCMV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实验室指标比较[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年05期
7 刘强,贺润花;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患者血清中EBV-IgM的检测[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6年06期
8 ;小青龙汤组成生药的抗促癌作用(1):细辛中抑制EBV活化的成分[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年05期
9 星学花;;儿童EB病毒(EBV)感染50例临床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6年04期
10 谭美英;甘润良;;EBV相关胃癌临床及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罗晓明;周馥英;周永列;王欣欣;邱莲女;;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转化“永生”细胞的凋亡[A];2005年浙江省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刘启发;凌奕文;范志平;江千里;孙竞;赵婕;韦祁;张钰;阴常欣;余国攀;吴梅青;冯茹;;脑脊液和外周血中EBV负载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V相关性脑疾病中的意义[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3 范志平;刘启发;孙竞;江千里;赵捷;余国攀;韦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pStein-Barr病毒(E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分析[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4 卓士超;党宏;;隐匿性前列腺癌及其EBV、HPV蛋白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病理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薛景;吴锦昌;周俊东;;靶向治疗EBV阳性鼻咽癌的初步研究[A];2010’全国肿瘤分子标志及应用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兵;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分子机理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麻婧;EBV相关胃癌T细胞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2 凡琳琳;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EBV及HTLV-1的检测及病理意义[D];中南大学;2012年
3 辛苗苗;EBV不同感染状态与SLE发病、病情活动性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4 李海义;住院感染儿童EB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近期感染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49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149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