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与个体化靶区勾画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8 17:07
本文关键词: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与个体化靶区勾画的临床研究
【摘要】: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早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方式,对于具有切缘阳性、盆腔淋巴结阳性、宫旁浸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深肌层浸润等高危因素的患者,补充放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最早及最常见的转移途径,虽然国际妇产科联盟()的宫颈癌临床分期系统没有包括淋巴结转移状态,但盆腔淋巴结转移状态是影响宫颈癌综合治疗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术后放疗的重要指征之一。资料显示,术后盆腔淋巴结阳性的宫颈癌患者具有更高的复发迹象,术后补充以铂类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比单独放疗提高了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同步放化疗给患者带来更好疗效的同时也使患者遭受了比单纯放疗更多的副作用,级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为,而泌尿生殖系统副反应发生率则多达。另有研究表明,扩大放射治疗野并且联合应用化疗时,急慢性毒副反应明显增加,级急性非血液毒性的发生率达到,而且随诊个月时级副反应仍高达。尽管已有很高的毒副反应,但随着时间推移,情况会随之加剧。一项对例行放疗的宫颈癌患者进行的回顾性分析显示,随诊年和年时级毒性反应分别为和,但接下来年的随访时间里毒性反应每年增加。以上研究表明,我们需要改善现有的放射治疗方式。一种方式,我们应用调强放疗来改善放射治疗。调强放疗非常适合宫颈癌的不规则放射野,提高了局部控制率的同时降低了急慢性毒副反应。有研究报告了妇科肿瘤患者应用普通放疗和调强放疗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普通放疗和调强放疗的级急性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和,而且随诊发现晚期胃肠道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和,调强放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另一种改善放射治疗的方式是精确的靶区勾画。精确的靶区勾画保证靶区放疗剂量的同时避免了过大的放射野,为降低毒副作用提供了前提。有文献提及,并非所有病人的全部盆腔淋巴结都需要包括在临床靶区()内,但未明确提出具体的个体化淋巴结勾画范围。虽然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相继颁布了一些关于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靶区的勾画指南,但主要集中在边界外放问题上,依据不同危险因素选择性勾画淋巴结靶区的研究报道甚少。【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分布规律,提出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对个体化临床靶区勾画影响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年月至年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的例ⅠⅡ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分布情况;()盆腔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髂总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在例ⅠⅡ期宫颈癌患者中,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为例,转移率为()。其中宫旁淋巴结的转移率为(),闭孔淋巴结的转移率为(),髂内外淋巴结的转移率为(),髂总淋巴结的转移率为(),髂外末端淋巴结的转移率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转移率为(),骶前淋巴结的转移率为()。二分类!"#$"%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保护因素(',','),而肌层浸润深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闭孔淋巴结、髂内外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及大体病理类型是髂总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大小及髂总淋巴结的转移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闭孔淋巴结、髂内外淋巴结转移是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应该依据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不同危险因素对早期宫颈癌术后临床靶区进行个体化勾画。对于内生型肿瘤或肿瘤直径大于%)的宫颈癌,放疗靶区应该适当放大。当闭孔淋巴结和髂内外淋巴结未受累时,髂外末端淋巴结不建议包括在放疗靶区内。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3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杜霄勐;安菊生;吴令英;黄曼妮;;子宫颈癌体外放疗新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3年09期
2 柯桂好;黄啸;黄晓炜;刘素萍;吴小华;;体外延伸野调强加腔内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子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3年09期
3 黄龙;郑敏;刘继红;熊樱;丁慧;唐莉;王辉云;;IB~IIB期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J];癌症;2010年04期
4 ;Evaluation of pelvic lymph node coverage of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fields based on bony landmarks in Chinese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using CT simulation[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An International Biomedicine,Biochemistry & Biotechnology Journal);2009年09期
5 ;早期宫颈癌(Ⅰb-Ⅱa期)预后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英文)[J];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8年12期
6 温宏武;孙晓梅;刘U,
本文编号:1158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158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