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多糖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Bax、Bcl-2、Caspase-3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黄芪多糖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Bax、Bcl-2、Caspase-3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黄芪多糖 顺铂 人肺腺癌A549细胞 协同作用
【摘要】:目的:以人肺腺癌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黄芪多糖与顺铂对该细胞的增殖抑制、周期调控、诱导凋亡的影响,并对两药联合作用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从而为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提供新的思路,为以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实验,实验分四组:阴性对照组;黄芪多糖组;顺铂组;黄芪多糖+顺铂组。MTT法检测黄芪多糖、顺铂及两药联合对细胞的增殖影响,并用Q值公式评估两药联合的作用效果;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影响;RT-PCR技术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的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Caspase-3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黄芪多糖、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呈时间-浓度依赖抑制作用;联合用药的增殖抑制作用优于单一用药,两药联合作用表现为单纯相加。2、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48h的A549细胞,黄芪多糖作用后可出现G1期细胞阻滞(P0.01);顺铂作用后出现S期细胞阻滞(P0.01);两药物联用将细胞阻滞于G1和S期(P0.01)。黄芪多糖、顺铂均能诱导A549细胞凋亡,且同一作用时间两者联合的凋亡率高于单一用药(P0.01)。3、黄芪多糖、顺铂均可促进人肺癌A549细胞Bax、Caspase-3 m RNA表达和抑制Bcl-2 m 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一用药组比较,黄芪多糖及顺铂联合作用效果更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黄芪多糖、顺铂均可明显促进人肺癌A549细胞Bax、Caspase-3蛋白表达,而抑制Bcl-2蛋白表达;与单一药物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黄芪多糖与顺铂联合作用效果更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多糖、顺铂具有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及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两药联合效果明显增强。黄芪多糖协同顺铂促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增强Caspase-3表达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丽;刘婷婷;梁剑锋;余精中;;黄芪多糖的分离和纯化[J];食品与药品;2007年04期
2 王梅;李秀丽;刘蕊;;黄芪多糖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年05期
3 ;黄芪多糖的真伪辨别[J];北方牧业;2010年02期
4 刘立民;张彦明;陆沭华;孙雨梅;何广胜;;黄芪多糖对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功能及成熟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0年08期
5 张先海;史丽岩;史景明;;不同方法提取黄芪中黄芪多糖的比较[J];海峡药学;2010年10期
6 朱虎成;;黄芪多糖的提取与应用研究[J];中国动物保健;2011年03期
7 李桂菊;;黄芪多糖的几种鉴别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2011年05期
8 封士兰,王顼瑞,赵富虎,曹育超,苟克义;黄芪多糖生产工艺研究[J];中成药;1997年12期
9 尹俊青,宋淑珍,田亚平,汪德清;黄芪多糖对健康人群血脂水平的干预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31期
10 宋淑珍,田亚平,汪德清,王玲,姜辉,董矜,张阳东;黄芪多糖对健康体检者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淑珍;田亚平;汪德清;王玲;姜辉;董矜;张阳东;;黄芪多糖提高免疫力机理探讨[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宋淑珍;田亚平;汪德清;王玲;姜辉;董矜;张阳东;;黄芪多糖提高免疫力机理探讨[A];第六届全国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会议和海峡两岸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宋淑珍;田亚平;汪德清;王玲;姜辉;董矜;张阳东;;黄芪多糖对健康体检者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张敬芳;吴勇;王光浩;欧阳静萍;;黄芪多糖对胰岛素信号调节分子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的影响[A];全国血栓/止血与微循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刘立民;柴晔;张连生;;黄芪多糖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6 邵鹏;赵鲁杭;;黄芪多糖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成熟的影响[A];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林t,
本文编号:1187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187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