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西他滨与洛铂方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吉西他滨与洛铂方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对吉西他滨介入方案组和洛铂介入方案组之间的比较,客观评价两组介入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探索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少的治疗方案,追求更高生活质量,更长的生存时间。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经过TACE治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其介入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吉西他滨介入方案组与洛铂介入方案组。所有患者均选择改良Seldinger's法,经股动脉穿刺成功后,先行腹腔动脉或肝总动脉造影明确肝癌供血动脉的走向、病灶性质、大小、分布情况、供血情况、有无门静脉癌栓、动静脉瘘等情况,然后超选择插管进入肝癌的供血动脉(部分患者用微导管超选)进行化疗栓塞。所有患者均先注入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齐鲁制药)8mg预防呕吐,地塞米松(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10mg预防过敏反应。吉西他滨组:然后将吉西他滨(江苏豪森药业)1.0~1.6g/m2,吡柔比星(浙江海正药业)30~50mg/m2,丝裂霉素(浙江海正药业)2~8mg/m2。洛铂组:将洛铂(海南长安制药)30-50mg/m2,吡柔比星(THP) 30~50mg/m2,丝裂霉素2~8mg/m2。以上化疗药物根据患者病情、肿瘤的大小选取药量组合,再选择5~20ml碘油组合成混悬液缓慢注入栓塞,直至碘油在瘤灶内沉积浓密或血流缓慢。部分病例可用明胶海绵或PVA加强栓塞。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碘油沉积量、甲胎蛋白(AFP)水平、KPS评分、毒副反应、临床症状等情况。对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平均生存时间,6月、12月、18月、24月、30月、39月的累计生存率等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介入前后肝功能(ALP、ALT、 AST、GGT、IBIL、DBIL)变化,肾功能(UREA、CREA、UA),血细胞(WBC、 RBC、PLT、 HGB),凝血功能(PT、APTT)的变化,术后纳差、肝区疼痛、乏力、食欲不振(纳呆)、咳嗽咳痰、发热、双下肢轻度水肿等不良反应情况。对所收集资料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60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患者的资料,随访至2016年3月30日。其中吉西他滨组30例,洛铂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HBsAg、肝癌类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ECOG评分、是否合并肝硬化、KPS评分情况、介入治疗次数、肝功能、肾功能、血细胞、凝血功能等基本资料。经卡方、T、非参数秩和检验检验分析,两组所选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均衡,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瘤体客观反应方面:吉西他滨组中有效(CR+PR)11例,0RR为36.7%,洛铂组中(CR+PR)12例,ORR为40%;两组的(CR+PR+SD)例数均为24,DCR均为80.0%;吉西他滨组及洛铂组患者中均有6例(20.0%)治疗后出现病情进展。两组间客观有效率和肿瘤控制率经X2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①吉西他滨与洛铂均有干扰DNA合成的作用,两者在控制肿瘤大小方面无明显差异。②PHC大部分为富血供肿瘤,因此单纯栓塞肝癌的供血动脉就可以使病灶缺血、缺氧坏死,所以在栓塞充分的情况下,即使不使用化疗药物,也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AFP值的变化:目前AFP作为我国肝癌诊断的最佳标志物,对于肝癌的疗效分析、随访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在降低AFP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AFP下降50%以上分别为8例和3例。吉西他滨组治疗前AFP阴性有6例,阳性共有24例,其中20-400AFug/L、400Aug/L的例数分别是8、16例。洛铂组治疗前阴性有10例,阳性共有20例,其中20-400AFug/L、400Aug/L的例数分别是6、14例。两组患者治疗后AFP下降50%以上分别为8例和3例。经独立样本T检验及非参数秩和检验,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组间治疗后、疗后差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7天时的AFP值是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介入治疗后肝癌细胞大量坏死,无法分泌甲胎蛋白,导致血清AFP的值明显下降。而术后1个月后患者的AFP值是升高的,洛铂组更明显,考虑可能是介入术后肝癌复发或者存活癌细胞明显活动的标志。生存期和生存率方面:吉西他滨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29.2月(标准误2.297),中位生存期为30个月(标准误1.936),介入治疗后6月、12月、18、24、39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3.3%、86.7%、66.7%、53.3%、26.7%;洛铂组平均生存期为18.8月(标准误1.902),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标准误1.936),介入治疗后6月、12月、18月、24、39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6.7%、60.0%、33.3%、13.3%、0。两组间治疗后6月生存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治疗后12月、18月、24、39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吉西他滨组或洛铂组均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是吉西他滨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均较洛铂组长。KPS评分方面:两组间治疗后6月KP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月、12月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本研究选择ALP、ALT、AST、GGT、IBIL、DBIL作为肝功能变化的观察指标。吉西他滨组与治疗前相比:ALP、AST有统计学差异(P0.05),ALT、GGT、TBIL、DBIL无统计学差异(P0.05)。洛铂组与治疗前相比:ALP有统计学差异(P0.05), ALT、AST、GGT、TBIL、DBIL无统计学差异(P0.05)。吉西他滨组与洛铂组治疗后相比:ALT、AST有统计学差异(P0.05), ALP、GGT、TBIL、DBIL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情况:吉西他滨组与治疗前相比:CREA有统计学差异(P0.05), UREA、UA无统计学差异(P0.05)。洛铂组与治疗前相比:UREA有统计学差异(P0.05), CREA. UA无统计学差异(P0.05)。吉西他滨组与洛铂组治疗后相比:CREA、UREA、UA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血细胞变化情况:吉西他滨组、洛铂组与治疗前相比:PLT、WBC、RBC、HGB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PLT、WBC、RBC、HGB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吉西他滨组、洛铂组与治疗前相比:PT、APTT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APTT有统计学差异(P0.05), PT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症状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吉西他滨组治疗后、疼痛、乏力、食欲不振(纳呆)、腹胀、肝肿大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洛铂组疼痛、腹胀、肝肿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乏力、纳呆(食欲不振)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吉西他滨组治疗后有10例患者发热,5例患者出现呕吐;6例患者出现咳嗽咳痰,5例患者出现双下肢轻度水肿。洛铂组治疗后19例患者发热,11例患者出现呕吐;13例患者出现咳嗽咳痰,12例患者出现双下肢轻度水肿。两组相比,发热与双下肢轻度水肿治疗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相比,呕吐与咳嗽咳痰吉西他滨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西他滨组在生存期及累计生存率、平均生存时间及中位生存期等方面,与洛铂组有统计学差异,疗效较洛铂组好;2.吉西他滨组在降低血清AFP水平、控制瘤体大小、KPS评分方面较洛铂组无明显差别。3. 介入术后的主要毒副反应是肝毒性、凝血功能、肾毒性、血液毒性。吉西他滨组与洛铂组治疗后相比:ALT、AST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吉西他滨组对肝功能的损害较洛铂轻。在肾毒性、凝血功能及血液毒性方面,无明显差异。吉西他滨组在疼痛、乏力、食欲不振(纳呆)、腹胀、肝肿大等方面有明显改善,提示吉西他滨对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较洛铂强。两组在术后均有发热、呕吐、咳嗽咳痰、双下肢轻度水肿出现,但吉西他滨组发生率比洛铂组低。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鲲鹏;刘荣;滕小军;;丝裂霉素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年01期
2 聂艳丽;阮之平;南克俊;;吉西他滨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后对DR5、caspase-8、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J];肿瘤防治研究;2013年02期
3 李征;米登海;杨克虎;曹农;田金徽;马彬;;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年06期
4 邢冬娟;徐爱民;;明胶海绵颗粒+碘油与单纯碘油化疗栓塞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研究[J];肝胆外科杂志;2012年01期
5 王海霞;沈海洋;刘瑞宝;林晶;;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Survivin,Bax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0年05期
6 张健;王洪林;张潜;赵媛;;渥曼青霉素联合丝裂霉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14期
7 高磊;;影像学检查在肝细胞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疗效评估中应用价值[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0年04期
8 周脉耕;王晓风;胡建平;李光琳;陈万青;张思维;万霞;王黎君;项春;胡以松;杨功焕;;2004-2005年中国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的地理分布特点[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4期
9 宫卫东;李亚洲;王珩;倪代会;阳威;王执民;吴智群;;介入性灌注化疗与热灌注化疗对兔VX2肝癌模型的作用比较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年03期
10 石明;陈继安;林小军;陈敏山;郭荣平;李升平;李锦清;;肝动脉栓塞化疗不同化疗方案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1193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193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