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持续时间的振荡运动对雌鼠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不同持续时间的振荡运动对雌鼠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摘要】:目的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经过癌症相关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最常见的一种长期处于疼痛、睡眠障碍、抑郁的主观感受。有研究表明运动可以缓解乳腺癌癌因性疲乏,但其机制及具体的运动方案尚不明确。本实验通过建立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雌鼠模型,对其进行不同持续时间的运动干预,检测不同持续时间的运动对雌鼠乳腺癌CRF、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以探讨不同持续时间的运动对雌鼠乳腺癌CRF的影响,从而为运动改善乳腺癌CRF的治疗及其护理干预的效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实验采用清洁级实验动物SD雌鼠,共100只,8-9周龄,平均体重170g~190g。清洁级实验动物SD雌鼠100只,建立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动物模型,将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疲乏组,疲乏运动15分钟组,疲乏运动30分钟组,疲乏运动45分钟组,疲乏运动60分钟组。对照组为正常雌鼠进行常规饲养,疲乏组及疲乏运动4个组的雌鼠将0.2ml SHZ-88乳腺癌细胞皮下注射在其腋窝或腹壁第4对乳腺处,接种1周后肉眼可见肿块后,进行2周期表柔比星化疗药物的治疗完成造模。疲乏组造模后按常规饲养,疲乏运动4个组的实验动物按计划进行运动干预。所有的实验动物均进行体重及鼠尾悬挂实验的检测;疲乏组、疲乏运动4个组的雌鼠在运动干预后的第4周进行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IL-6、IL-1β和TNF-α水平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造模前,疲乏组、疲乏运动4个组的雌鼠体重与对照组的雌鼠体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疲乏组、疲乏运动4个组的雌鼠鼠尾悬挂实验与对照组的雌鼠鼠尾悬挂实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建模后,运动干预前,对照组与疲乏组、疲乏运动4个组在鼠尾悬挂实验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运动干预后,疲乏运动4个组与疲乏组在鼠尾悬挂实验的比较:运动15分钟组与疲乏组鼠尾不动时间比较均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30、45分钟组比疲乏组鼠尾不动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60分钟组与疲乏组鼠尾不动时间比较均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运动干预后,疲乏运动4个组与疲乏组在血清中IL-1β含量的比较:疲乏运动15分钟组与疲乏组IL-1β水平比较均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30、45分钟组比疲乏组IL-1β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60分钟组与疲乏组IL-1β水平比较均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运动干预后,疲乏运动4个组与疲乏组在血清中TNF-α含量的比较:疲乏运动15分钟组与疲乏组TNF-α水平比较均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30、45分钟组比疲乏组TNF-α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60分钟组与疲乏组TNF-α水平比较均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运动干预后,疲乏运动4个组与疲乏组在血清中IL-6含量的比较:疲乏运动15分钟组与疲乏组IL-6水平比较均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30、45分钟组比疲乏组IL-6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60分钟组与疲乏组IL-6水平比较均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组、疲乏运动4个组的动物模型的鼠尾悬挂实验中鼠尾不动的时间比对照组鼠尾不动的时间长,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动物模型的疲乏程度比对照组的疲乏程度高。2、通过运动干预,表明运动的时间以持续30、45分钟的缓解CRF的效果最好,CRF的症状减轻最为明显;运动时间小于15分钟疲乏减轻的程度不明显,运动时间大于60分钟会增加疲乏的程度。3、在30、45分钟运动组中IL-6水平的增加,IL-1β和TNF-α水平的降低。因此考虑IL-6可能是缓解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子之一。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铮;;癌因性疲乏的概念分析及其护理措施[J];护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2 黄彩辉;钱耀荣;姚晚侠;;癌因性疲乏初探[J];现代肿瘤医学;2006年05期
3 李艳;袁长蓉;徐燕;;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及其机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年09期
4 李艳;徐燕;袁长蓉;;癌因性疲乏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年28期
5 梁骊敏;张美芬;张俊娥;;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6 李艳;袁长蓉;;癌因性疲乏管理中的障碍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0年01期
7 薛广伟;;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研究;2010年05期
8 高青;;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年01期
9 王婷;赵江;张淼;李成;王维利;;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干预策略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护理学报;2011年07期
10 宁泽;;80例癌因性疲乏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观察与体会[J];当代医学;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爱琴;;癌因性疲乏的现状及护理进展[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钱莉;庞冬;路潜;;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李珍;孙萌;豆艳;;癌因性疲乏患者的护理[A];肿瘤研究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丁兰;;癌因性疲乏初探[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张翠莲;;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李兰生;马俊婷;;有效护理干预对癌因性疲乏病人的作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王爱梅;李浮;;癌因性疲乏的护理现状及展望[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张翠莲;;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A];全国第13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王丁兰;;癌因性疲乏粗探[A];全国中医、中西医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谭佳丽;边志衡;;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连炜铃;癌因性疲乏中医辨证及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龙;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何明珠;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3 丁金霞;自我管理对化疗期胃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4 张涛;癌因性疲乏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卢会琴;复方守宫散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王海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综合干预疗效及血清代谢物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7 王玉杰;PICC置管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心理社会影响因素[D];山东大学;2015年
8 邹凌云;不同持续时间的振荡运动对雌鼠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D];辽宁医学院;2015年
9 杜富秀;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10 李娜;复方阿胶浆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02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202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