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乳腺肿瘤 实性乳头状癌 病理学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黏液癌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SPC)临床特征、组织学变化、免疫表型、治疗措施与预后。同时探讨其与B型黏液癌(B-type mucinous carcinoma,BMC)的关系以及研究其HER-2基因状态。方法:收集27例乳腺SPC病例,总结其临床特征(包括发病年龄、x线改变和超声变化等)、利用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组织化学染色(Histochemistry,HC)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以观察其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表型和HER2基因状态。结果:27例SPC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67.7岁,其中以乳头溢血或溢血性液体12例发病,多数病变位于乳晕周围及乳头后方2~3cm处。4例行扩大切除,2例行单纯乳腺切除,10例行单纯乳腺切除加腋下前哨淋巴结活检,11例行乳腺改良根治术。镜检27例SPC均检肿瘤细胞呈实体型增生充满整个管腔,瘤细胞之间有纤细的纤维脉管束。纤维脉管束周围的肿瘤细胞排列呈栅栏状,部分病例中可见假菊形团形成。受累的导管常膨胀性扩张形成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境界清楚的结节状团块。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梭形、多角形或浆细胞样,界限较清楚。27例细胞核级别轻~中核级,24例核分裂象5/10HPF,3例核分裂象≥5/10HPF。23例可见细胞内和细胞外黏液,24例伴导管内出血,6例伴粉刺样坏死,2例伴钙化。15例伴发浸润性癌:1例同时伴发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和MC;2例仅伴发NEC;4例仅伴发MC;另8例微小浸润性癌,其形态符合NEC特征。27例均强表达ER、PR,3例HER-2呈2+(包括2例伴发NEC的病例),5例呈1+,其余均判读为:0。Ki-67的平均阳性指数为9.1%(2%~20%)。肿瘤细胞的Syn、Cg A及CD5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3%(26/27)、74.1%(20/27)及77.8%(21/27)。肌上皮标记显示21例(77.8%)细胞巢周围肌上皮部分缺失,4例(14.8%)肌上皮完全缺失,2例(7.4%)完整的肌上皮围绕。27例肿瘤细胞均表达CK8/18,不表达CK5/6,2例CK34βE12弱阳性。27例肿瘤细胞E-cadherin、P120均阳性。2例伴NEC的SPC均无HER-2基因扩增。21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或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仅2例见癌转移,而这2例原发灶均见确切浸润性癌成分。本组乳腺SPC患者中共有25例(92.6%)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3~88个月(平均随访21.6个月),均无瘤生存,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1.实性乳头状结构伴细胞内、外黏液分泌及神经内分泌标记阳性是SPC主要病理特征。2.SPC可能为BMC的一种前驱病变,上皮外翻、含有大量黏液的上皮与间质裂隙形成以及黏液外溢致黏液湖形成(其内漂浮肿瘤细胞簇)是其发展成为BMC的步骤。3.多项临床病理参数及随访均提示SPC具有惰性生物学行为和良好的预后。4.多数SPC病例细胞巢周围肌上皮部分或完全缺失,提示其可能是一种呈扩张性侵袭生长的浸润性癌。
【学位授予单位】:皖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中校;;肝脏原发性胆管乳头状癌一例[J];内蒙古医学杂志;1986年03期
2 杨红霞,,王书圣;原发性腹膜多灶性乳头状癌1例[J];山东医药;1996年03期
3 杨智云,钟思陶;成人四脑室脉络膜乳头状癌一例报告[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0年01期
4 张静,杨冬野,常迎彬,韩杰;腹膜原发乳头状癌一例[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年05期
5 王海龙;陈立军;洪立立;刘名龙;;甲状腺原发性乳头状癌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J];现代肿瘤医学;2007年10期
6 刘芳;陈丽荣;;胃肠道微乳头状癌的研究现状[J];中国肿瘤临床;2012年06期
7 徐新运;章宜芬;吴鸿雁;孟奎;吕翔;;甲状腺原发性乳头状癌合并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3期
8 李刚;;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13例临床病理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9 车超;李占林;燕东阳;娄阳;王立山;刘明升;;甲状舌管囊肿并发乳头状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年09期
10 李晓娟;李秀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检出率的临床病理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文佳;程文;荆慧;;16例甲状腺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郭文佳;程文;荆慧;;16例甲状腺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刘方舟;;甲状腺非典型腺瘤137例病理诊断及预后研究[A];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廖书生;胡元平;陈顺平;贾志军;;甲状腺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A];2011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王雪玲;蒋树娟;;甲状腺乳头状隐灶癌与机械性损伤鉴别[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顾栋桦;宋鹏涛;董吉顺;平金良;;甲状腺玻璃样小梁状肿瘤合并乳头状癌一例[A];2013年浙江省病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7 李芝清;范乘龙;;甲状腺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及乳头状癌1例[A];2012年浙江省病理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山西省肿瘤医院超声科 原韶玲 翟建敏 闫玉玺 王慧芳;超声“看清”甲状腺癌分型[N];健康报;2012年
2 纪小龙;膀胱移行上皮乳头状增生·乳头状癌[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德生;甲状腺结节诊断方法的临床流行病学评价及误诊、漏诊病例的临床病理分析[D];青岛大学;2016年
2 方威;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6年
3 李晓静;甲状腺癌临床及病理学特点的回顾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078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207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