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肝动脉灌注不同化疗药物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2 02:03
本文关键词:经肝动脉灌注不同化疗药物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化疗药物(雷替曲塞、替加氟)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吡柔比星、奥沙利铂碘油乳剂肝动脉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提供实践依据和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2月-2014年1月确诊的89例肝细胞癌患者,诊断符合2011年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修订的肝癌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CT平扫加增强、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分为雷替曲塞组(A组)27例,平均年龄58.2岁(37-68岁);替加氟组(B组)30例,平均年龄57.8岁(38-66岁);对照组(C组)32例,平均年龄58.0岁(37-67岁)。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肝功能分级、门静脉血栓、AFP水平及肿瘤大小的情况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Table 1)。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方法:雷替曲塞组:雷替曲塞肝动脉灌注化疗、吡柔比星+奥沙利铂+碘油+明胶海绵栓塞;替加氟组:替加氟肝动脉灌注化疗、吡柔比星+奥沙利铂+碘油+明胶海绵栓塞;对照组:单用吡柔比星+奥沙利铂+碘油+明胶海绵栓塞。记录术前及术后4周血细胞分析、肝功能、AFP值和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复查肝脏CT平扫加增强。对比分析三组患者行第一次治疗后4周肿瘤缩小情况、肝功能变化、AFP值变化,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患者3、6、9个月肿瘤累积转移率和近期6、9、12个月生存率情况以及人体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后三组患者肿瘤缩小情况:89例患者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第一次术后1个月行CT平扫加增强同时与术前CT平扫加增强比较(同一层面)观察肝癌缩小情况(Table 4)。结果显示:雷替曲塞组患者肝癌治疗有效率70.2%,替加氟组有效率63.3%,对照组有效率37.5%。肿瘤有效率方面雷替曲塞组和替加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替曲塞组和替加氟组的有效率差别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肝功能及AFP变化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4周检查肝功能、AFP值变化,结果显示介入治疗前、后三组患者肝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雷替曲塞组患者介入前有21例(21/27)AFP高于正常,治疗后4周复查AFP正常者4例,下降大于50%者6例,下降低于50%者有8例,较术前升高者3例。替加氟组患者AFP有22例(22/30)高于正常,治疗后4周复查AFP正常者6例,下降大于50%者5例,下降小于50%者有8例,较术前升高者3例。对照组患者AFP高于正常者24例(24/32),治疗后4周复查降至正常者1例,下降大于50%者7例,下降小于50%者12例,较术前升高者4例。雷替曲塞组、替加氟组AFP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AFP下降幅度最小,明显低于雷替曲塞组、替加氟组(P0.05)。(结果见Table 5、Table 6)3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三组患者术后发热情况:雷替曲塞组有21例患者出现发热,发生率77.8%(21/27);替加氟组25例出现发热,发生率83.3%(25/30),对照组15例患者出现发热,发生率46.9%(15/32),三组患者均为中度发热,无高热患者。对照组发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雷替曲塞组和替加氟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雷替曲塞组和替加氟组发热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雷替曲塞组患者有6例出现恶心、呕吐,替加氟组患者17例出现恶心、呕吐,对照组有14例出现恶心、呕吐,三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2.2%、56.7%、43.8%,雷替曲塞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替加氟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主要表现为Ⅰ度不良反应,给予奥美拉唑抑酸剂等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好转。(结果见Table 7)4肿瘤累积转移率3个月肿瘤累积转移率雷替曲塞组3.7%,替加氟组3.3%,对照组18.8%;6个月肿瘤累积转移率雷替曲塞组7.4%,替加氟组10.0%,对照组28.1%;9个月肿瘤累积转移率雷替曲塞组14.8%,替加氟组16.7%,对照组25.0%;3、6、9个月肿瘤累积转移率雷替曲塞组与替加氟组相近(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见Table 8)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评估雷替曲塞组与替加氟组两组患者治疗后乏力、腹胀等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替曲塞组与替加氟组两组患者腹胀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对照组患者乏力、腹胀较治疗前加重(P0.05),有统计学差异。疼痛、食欲差等症状发生情况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果见Table 9)6三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情况治疗后雷替曲塞组、替加氟组的KPS评分较前增加,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雷替曲塞组、替加氟组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提示灌注化疗药物加栓塞比单纯栓塞对改善患者短期体力状态有一定优势。(结果见Table 10)7三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生存率比较6个月生存率:雷替曲塞组、替加氟组、对照组分别为100%、96.7%、87.5%;9个月生存率:雷替曲塞组96.3%、替加氟组86.7%、对照组75.0%;12个月生存率:雷替曲塞组77.8%、替加氟组76.7%、对照组53.1%;治疗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雷替曲塞组、替加氟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雷替曲塞组虽高于替加氟组,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见Table 11)结论:1经肝动脉灌注不同化疗药物联合肝动脉栓塞较单一肝动脉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具有低转移率,高生存率的优势,且可提高患者短期体力状态。2经肝动脉灌注不同化疗药物联合肝动脉栓塞较单一肝动脉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腹胀、食欲差等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雷替曲塞治疗组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年11期
2 高文斌,梁敏,尹良伟,王怀瑾;FHP方案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栓塞中的评价[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4年03期
3 蔡永娥;乔建锦;孙晓茹;崔英;;我国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08年01期
4 叶胜龙;;肝癌的非手术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年07期
5 夏景林;肝癌微创治疗的并发症[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年07期
,本文编号:1213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213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