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Anti-cMet抗体耦合空心纳米金球对宫颈癌光热治疗增敏之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6 08:04

  本文关键词:Anti-cMet抗体耦合空心纳米金球对宫颈癌光热治疗增敏之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纳米微球 光热治疗 宫颈癌 靶向治疗


【摘要】:研究背景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仍是肿瘤主要的死亡原因。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副作用及放疗抵抗是临床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光热治疗是在激光照射的基础上,利用光热转换产生的高热量消除肿瘤细胞,以其全身副作用少和不易引起治疗抵抗等特点正成为肿瘤治疗新方法的研究热点。cMet,也被称作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R),过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的表面,并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抗凋亡有关。本论文主要通过合成具有特殊结构的空心纳米金球并偶联抗cMet单克隆抗体以构建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靶向肿瘤细胞的生物探针,得到的靶向抗体金球在光热治疗所用的激光波长处具有明显的红外吸收峰,使得在较低能量的激光照射下即可达到靶向消融宫颈癌细胞的目的,从而提高光热治疗的治疗效应。研究目的讨论靶向抗体金球在肿瘤光热治疗增敏方面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对光热治疗增敏作用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方法利用金置换银的方法合成大小、形状均一的中空纳米金球(HGNs),利用带有异官能团的聚乙二醇复合物(SH-PEG-COOH)作为连接剂,聚乙二醇复合物的巯基末端与空心纳米金球表面的金原子形成稳定的Au-S连接,聚乙二醇复合物的羧基末端与抗cMet单克隆抗体的氨基末端形成酰胺键,从而合成稳定的、分散性良好的具有靶向功能的抗体纳米金球(anti-cMet/HGNs)。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等对纳米金球进行表征。选择人子宫颈腺癌细胞系HeLa和人子宫颈鳞癌细胞系CaSki两种细胞系作为体外实验对象来研究光热作用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应用免疫荧光对两种细胞系进行染色并使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两种宫颈癌细胞表面肝细胞因子受体-cMet的表达情况。应用CCK-8方法通过检测不同浓度HGNs和anti-cMet/HGNs对细胞抑制率的影响,研究它们对两种细胞的毒性作用。CCK-8实验筛选出细胞相容性良好的纳米金工作浓度即为安全的生物浓度,在此药物浓度下进行接下来的实验。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统计两种细胞系对HGNs和anti-cMet/HGNs的摄取情况。两种细胞系分别分为四组:对照组,NIR照射组,HGNs+NIR照射组以及anti-cMet/HGNs+NIR照射组。宫颈癌细胞摄取纳米金球后,应用与抗体金球等离子共振吸收峰相近的NIR(808nm)激光照射,照射能量采用1.7J/cm2,近红外光光斑面积为1cm×2cm,照射时间为10分钟。使用CCK-8法应用酶标仪测定各组细胞在450nnm处的吸光度值以评价纳米金球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后杀伤肿瘤细胞的效能。将各组细胞用FITC Annexin V和PI双染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测定各组细胞对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所制备的平均粒径67.35nm平均壁厚7.25nm的空心纳米金球规格均一,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在788nm左右。经聚乙二醇复合物修饰的空心纳米金球结合抗cMet单克隆抗体后得到靶向抗体金球(anti-cMet/HGNs),其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发生了约20nm的轻度右移。HeLa和CaSki两种细胞系均可在细胞膜观察到cMet的高表达。经聚乙二醇复合物修饰后的抗体金球与空心纳米金球相比,其细胞毒性明显降低。空心纳米金球对HeLa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1nmol/L,对CaSki的IC50为0.6mnol/L。ICP-AES结果显示两种细胞系对靶向抗体金球的摄取量均明显高于对空心纳米金球的摄取量。纳米金球分别与两种细胞共孵育24小时,接受NIR激光照射后,CCK-8法测得抗体金球+NIR照射组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34.8%(HeLa)和53.6%(CaSki),其余三组未见明显的细胞死亡,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流式细胞仪测得接受激光照射的抗体金球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54%(HeLa)和31.6%(CaSki)。接受激光照射后,摄取纳米金球组中Bax, Caspase-3和Cyclin E2在两种细胞系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而Bcl-2的表达量则与之相反。其中,抗体金球组比裸金组以及单纯光热治疗组趋势更明显。结论Anti-cMet单克隆抗体耦合空心纳米金球对宫颈癌的光热治疗具有增敏作用,可能通过破坏Bcl-2与Bax之间的平衡并激活Fas通路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阳德,罗育林;纳米科技——21世纪社会发展的推进器[J];中国医学工程;2003年06期

2 ;我国在核酸药物的纳米载运体系研究中取得进展[J];功能材料信息;2012年01期

3 于菲菲;王新霞;邹豪;张国庆;钟延强;;三种不同功能化纳米金的制备及其稳定性比较[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11期

4 孔小丽;乔飞燕;齐晖;李富荣;周汉新;;抗体和寡核苷酸双标记纳米金生物探针的制备及性能分析[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8年05期

5 李红红;陈兴国;;纳米金银材料在比色检测汞中的应用[J];岩矿测试;2012年05期

6 郭常闰;关树文;黄磊;张超;董彪;宋宏伟;王丽萍;;次血红素六肽对纳米金诱导线虫热激损伤的保护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年01期

7 ;纳米金壳新材料可有效抑癌[J];功能材料信息;2012年01期

8 李宁;骆小平;高飞;;复合纳米金膜技术增强牙科钛瓷结合的基础研究[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14年03期

9 吴维明,蔡强,陈裕泉;纳米金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3年05期

10 ;纳米金壳新材料可有效抑癌[J];技术与市场;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廉学明;金洁;田佳;赵汉英;;具有温度响应可逆收缩的纳米金球簇[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2 李传新;潘春旭;;纳米科技现状及展望[A];中南地区第十六届电子显微镜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何微娜;林丰;郭祥群;;自旋标记-发光纳米金多模式探针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余玲;张彦峥;王亚丹;张银堂;徐茂田;;非标记纳米金光谱法检测雌激素[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郭彬;李青山;;纳米功能性纺织品的最新研究进展[A];雪莲杯第10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贾文峰;李津如;林官华;江龙;;简单方法制备单分散纳米金花及其表面拉曼增强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李竟先;鄢程;吴基球;;纳米颗粒制备过程中的机械力化学效应[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8 唐芳琼;;尺寸、结构、形貌可控纳米颗粒制备与调变技术开发[A];纳微粉体制备与应用进展——2002年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军;纪小慧;洪霞;王连英;贾若昆;菅文平;白玉白;;基于纳米晶特性的免疫检测研究[A];2003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袭著革;;纳米毒理学研究进展[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俊;“纳米食品”安全存疑[N];广州日报;2010年

2 张阳德;我国纳米生物医药科技发展的战略思考[N];科技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童岱;刘扬:发现“神水”之毒[N];北京科技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贾书哲;拨开迷雾看纳米[N];中国质量报;2002年

5 何屹;纳米金晶簇的催化活性与大小有关[N];科技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胜;一吨值一亿美元[N];深圳商报;2002年

7 李树龙;小纳米 大神通(上篇)[N];中国黄金报;2001年

8 记者 任荃;纳米金球让基因拷贝不走样[N];文汇报;2006年

9 中国包装联合会纸委会副秘书长 陈希荣;微观色彩学与包装设计应用[N];中国包装报;2010年

10 张唯诚;显微世界中的DNA纳米机器人[N];大众科技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洪;硒、碲及其化合物纳米线的液相化学合成和电子器件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淑华;金纳米棒—适配子耦联物的研制及其在体内外肿瘤热疗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3 霍子扬;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的调控合成、组装及其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4 庄家骐;水溶性掺杂型纳米晶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李锋;稀土掺杂发光纳米晶的制备及在细胞标记中应用的探索[D];东北大学;2010年

6 夏玮;纳米金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雷存喜;纳米活性界面构建新方法用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设计[D];湖南大学;2005年

8 徐林;分级结构纳米线的制备、表征与器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李文清;纳米金在雄性生殖毒理和雄性避孕中的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0 童春义;基于硒纳米颗粒的新型生物材料研制与表征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29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229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c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