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经典HLAⅠ类等位基因特异性mRNA表达与肝癌细胞免疫逃逸相关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2 01:20

  本文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经典HLAⅠ类等位基因特异性mRNA表达与肝癌细胞免疫逃逸相关性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肝癌 HLAⅠ类等位基因 KIR 免疫逃逸


【摘要】:经典HLAⅠ类基因包括HLA-A、-B、-C三个座位,在人群中具有高度多态性,每个基因座位来自父母的两种等位基因产物共显表达于有核细胞表面,作为NK细胞和CTL的重要配体在调节免疫效应细胞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ity T lymphocyte,CTL)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是免疫监视中最重要的两类效应细胞。HLA Ⅰ类分子在调节CTL和NK细胞的杀伤功能中均发挥了关键作用。CTL杀伤靶细胞时必须首先识别HLAⅠ类分子递呈的抗原肽,即T细胞的MHC限制性。因此经典HLA Ⅰ类分子表达缺失或降低有利于肿瘤细胞对CTL的免疫逃逸。NK细胞表面表达的抑制性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 KIR),与经典HLA Ⅰ类分子结合后抑制NK细胞的活化。因此HLAⅠ类分子表达上调或者不变有利于肿瘤细胞对NK细胞的免疫逃逸。在绝大多数肿瘤中,经典HLAⅠ类分子表达缺失或降低,使得肿瘤细胞逃逸CTL杀伤;而在肝癌中发现,绝大多数肝癌组织的经典HLA Ⅰ类分子表达上调或不变。不同于外周血及其他脏器,肝脏中NK细胞的比例约30%,和T细胞数目相当,在NK细胞和CTL的双重免疫监视下,肝癌细胞必须具有独特的免疫逃逸机制。由于经典HLAⅠ类分子与KIR分子均具有高度多态性,不同等位基因编码的经典HLA I类分子在调节NK细胞的杀伤活性中发挥了不同作用,因此,为了逃逸NK细胞和CTL的杀伤,肝癌中可能存在HLAⅠ类等位基因的选择性异常表达,即同一位点的两条等位基因表达水平变化不同。目前肝癌中经典HLA I类等位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未见报道。我们以原发性肝细胞癌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肝癌组织标本HLA基因和KIR基因进行分型,根据HLA分型结果设计HLA-A,-B,-C等位基因特异性定量PCR引物并验证,然后通过real time PCR对72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样本进行HLA Ⅰ类等位基因mRNA表达的检测,结合KIR分型结果探讨肝癌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本实验利用PCR-SBT方法完成HLA-A、-B、-C基因分型的样本例数分别为40例、3l例、72例;PCR-SSP方法完成33例样本的12个KIR基因分型。2.本实验完成HLA-A/C等位基因特异性定量PCR引物的设计与验证,共设计完成符合实验要求的20对HLA-C和4对HLA-A等位基因特异性定量PCR引物。3.本实验完成80个HLA-A、62个HLA-B及144个HLA-C等位基因mRNA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的检测。结合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结果,共统计了144个HLA-A、140个HLA-B、144个HLA-C等位基因]mRNA定量表达的结果,其中肝癌相比于癌旁,HLA-A等位基因上调表达36.11%,表达一致47.92%,下调表达15.97%;HLA-B等位基因上调表达26.43%,表达一致43.57%,下调表达30%;HLA-C等位基因上调表达27.78%,表达一致41.67%,下调表达30.55%。4.作为抑制性KIR配体的HLA-Bw4表达上调比例(45.46%)高于非KIR配体的HLA-Bw6表达上调比例(20.9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6)。抑制性KIR配体HLA-C*03在NK细胞活性高的KIR-BX个体中上调比例(62.5%)高于KIR-AA个体中的上调比例(14.29%),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1)。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设计并验证完成经典HLA I类等位基因特异性的定量PCR引物,能够定量分析同一HLA基因座位不同等位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72例肝癌和癌旁组织中的研究结果表明,肝癌细胞中存在经典HLA I类等位基因选择性得异常表达,且抑制NK细胞活性的HLA等位基因选择性高表达,可能是肝癌细胞在NK细胞与CTL双重免疫压力下的免疫逃逸机制之一。经典HLAⅠ类等位基因特异性定量PCR引物的设计为同一HLA基因座位不同等位基因mRNA表达的定量定性分析提供了方法,在HLA表达相关的病毒免疫、肿瘤免疫、自身免疫等领域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HLA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本研究为深入探讨肝癌细胞免疫逃逸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还需扩大样本量对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建春;张建中;张恩民;马凤琴;张建华;;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检测炭疽芽胞杆菌致死因子基因点突变的评价[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7年05期

2 马厚勋,牛永红,李章勇,谢正祥;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生物技术;2005年01期

3 白春英;史铁伟;瑞云;于晓明;张朝军;仝丽娟;李秀君;高丽枫;周静;;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在5-脂氧合酶基因多态性检测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2年31期

4 聂燕钗;王斌;赵子琴;周怀谷;;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及其法医学应用[J];法医学杂志;2014年04期

5 周代锋;张云霞;张勇;陈少华;李林江;习隽丽;王镇;;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血管紧张素原基因突变[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6 汪泽厚,朱锡华,曾毅,刘素英;人工合成HLA肽对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J];免疫学杂志;1999年01期

7 高红;张志波;王维林;张娟;吕良英;黄英;;双向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快速区分纯合子和杂合子SNP分型的新方法[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8年06期

8 陈巧云;李皓;徐红美;冷加燕;;CYP17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4期

9 黄代新,杨庆恩,赵贵森;片段长度差异等位基因特异性PCR—一种改良的SNP分型新方法[J];法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10 赵贵森,黄代新,冯文芳,杨庆恩;消化后片段长度差异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印记SNP rs220028多态性和甲基化模式研究[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夏勇;周新;郑芳;涂建成;刘芳;李霞;;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PCR技术对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方法学评价[A];湖北省暨武汉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七届第十四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金嘉琳;翁心华;胡忠义;陈澍;邵凌云;张文宏;;一种用于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株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PCR方法(摘要)[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04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厚勋;NOS SNP与EH、HPS谱的关系及其ASP-PCR检测技术[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立丽;SNP对于转录因子结合及基因表达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王文君;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经典HLAⅠ类等位基因特异性mRNA表达与肝癌细胞免疫逃逸相关性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43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243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8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