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肿瘤细胞微环境的BODIPY类探针分子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面向肿瘤细胞微环境的BODIPY类探针分子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肿瘤细胞微环境 厌氧 荧光探针 光动力学治疗 聚合物纳米粒子
【摘要】:肿瘤与癌症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对于肿瘤细胞组织的检测与治疗常常用到荧光成像与光动力学治疗的方法。为此本文构建了两种BODIPY探针分子,分别针对肿瘤细胞微环境的两大特征——厌氧与酸性来对肿瘤进行成像与治疗。本文首先设计合成了一种针对肿瘤细胞溶酶体进行特异性成像的荧光探针Hyp-Ly。该探针是由一分子哌嗪连接一个BODIPY荧光团和一个偶氮苯基团而构成的分子体系。偶氮苯基团既是一种良好的荧光淬灭基团,同时也对厌氧细胞中过表达的偶氮还原酶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在偶氮还原酶的作用下,偶氮双键被还原切断,探针分子发生自消除反应释放出连有哌嗪的BODIPY荧光团(B0D-Ly)。由于具有容易被质子化的特点,BOD-Ly多聚集于细胞体内的酸性细胞器——溶酶体中。因此,Hyp-Ly表现出对厌氧细胞环境的敏感性与对细胞溶酶体的靶向性,是一种新型的厌氧肿瘤细胞溶酶体靶向荧光探针。此外,本文还设计合成了一种用于光动力学治疗的聚合物光敏剂PDPA-AMA-BOD。为构建PDPA-AMA-BOD分子,本文首先合成了两性聚合物分子PDPA-AMA,并将可在光照刺激下产生单重态氧杀死细胞的双碘取代BODIPY光敏剂通过共价键连接于PDPA-AMA的疏水端上。在中性水环境中,聚合物自组装形成胶束,疏水端的光敏剂被包裹在内部形成聚集,引发homo-FRET效应从而导致产生单重态氧的效率大幅降低;相反,在酸性条件下,由于疏水端众多的氨基位点被质子化致其转为亲水,胶束形态被破坏,聚合物分子有效地分散开来,从而终止了光敏剂的聚集抑制效果。这一特性使得PDPA-AMA-BOD表现为一种酸性敏感的光动力学治疗光敏剂,在酸性的肿瘤细胞环境中呈现出更强的治疗效果。测试实验结果证明了PDPA-AMA-BOD的酸性敏感性,预计其可被开发应用于酸性肿瘤细胞微环境的特异性识别光动力学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57.3;R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剑东;用于光动力学治疗的酞菁配合物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余招焱;;光动力学治疗肿瘤的疗效调控[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外科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宋晓东;杨为民;袁晓奕;艾星;王保军;史涛平;王超;张国玺;叶章群;;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的光动力学治疗[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周传农;谢建国;许秉责;杨伟志;杨耀;丁志霞;沈虹;陈艳;张华;哈献文;;膀胱癌光动力学治疗前后的超微结构改变[A];第四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6年
4 李昱;钟成;秦金贵;;含卟啉/环糊精/双光子吸收剂三组份的超分子光敏体系的构筑与性能[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5 朱菁;张慧国;严敏;陆丽萍;;氨乙酸丙酸联合血卟啉衍生物光动力学治疗的研究[A];上海市激光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吴德群;张先正;卓仁禧;;含卟啉基团的细胞靶向胶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7 张元芳;;光动力学治疗膀胱癌的研究和应用[A];上海市激光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孔梦云;陈秋云;曲玲玲;;光响应氟硼吡咯铁(钴)配合物与水作用机制和运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志;以富勒烯(C60)纳米材料为载体的肿瘤光动力学治疗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吴英鹰;光动力学治疗诱导舌癌肿瘤模型中活性氧离子发生特性与抗肿瘤效应相关性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3 周广军;5-氨基乙酰丙酸介导光动力学治疗人胃癌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4 宋坤;光敏剂—纳米粒载体系统在卵巢癌光动力学治疗中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薛峰峰;金属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光动力学治疗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骆司航;面向肿瘤细胞微环境的BODIPY类探针分子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冀嫣丹;基于纳米磁性二氧化钛抗肿瘤药物递送系统的构建及体内外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4 石敏;金属铱配合物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磷光成像与光动力学治疗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5 廖明德;皮肤毛细血管瘤的光动力学治疗及其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3年
6 蔡红星;光动力学治疗脑胶质肿瘤[D];长春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249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249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