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未折叠蛋白反应相关信号分子在DLBCL中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2 05:06

  本文关键词:未折叠蛋白反应相关信号分子在DLBCL中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 出处:《浙江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UPR ERS DLBCL 凋亡


【摘要】: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是一种细胞自我保护性应答反应。在细胞遭受影响蛋白质折叠的不利条件时,错误折叠与未折叠蛋白质在内质网腔内聚集,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UPR通过增加细胞蛋白质折叠能力,重塑分泌通路以适应生长需要和环境改变,使细胞功能恢复正常并使之存活。近年来的研究提示,UPR通路的活化在B细胞正常发育或恶性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某些UPR信号分子的活化能诱导B淋巴瘤细胞启动保护性自噬,促进细胞的存活;也有研究表明UPR相关基因PRDM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ABC亚型中扮演肿瘤抑制因子的角色。因此,关于UPR在DLBCL中的研究尚存争议。本研究旨在对UPR相关分子和下游活化通路进行整合分析,探索其在DLBC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DLBCL预后的相关性,为DLBCL的预后评估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首先,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个重要的UPR通路分子IRE1α和PERK磷酸化蛋白(IRE1α-pS724和PERK-pT981)的表达水平。我们发现,在实验组DLBCL临床组织样本中IRE1α-pS724, PERK-pT981的中/高度表达水平分别为78.57%(121/154)和66.88%(103/154),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淋巴组织样本的36.67%(11/30)和23.33%(7/30)。通过对DLBCL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和预后随访,截止至2015年10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39月(1月-65月)有71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46.10%。预后分析显示, IRE1α-pS724和PERK -pT981高表达可能是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P=0.0054,P=0.0386)。接下来,采用免疫印迹法分别对实验组8株DLBCL细胞系和对照组正常健康捐赠者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进行UPR相关分子BiP, ATF6, IRE1α, PERK以及它们的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我们发现,上述UPR相关分子在DLBCL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普通B细胞。由此可知,在DLBCL细胞中存在UPR通路的基本活化。进而,我们用ERS诱导剂毒胡萝卜素(TG)刺激DLBCL细胞OCI-LY10和SU-DHL-4,发现在DLBCL细胞系中,ATF6, IREla, PERK和eIE2a的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随着TG刺激时间(0h,12h,24h,36h)的增加而持续升高。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实验,发现TG刺激并不能诱导DLBCL细胞发生凋亡,但相同处理能够诱导对照组细胞HEK293发生凋亡,同时免疫印迹结果提示,HEK293细胞中UPR下游信号分子ATF4和促凋亡分子CHOP的表达水平升高。通过CO-IP试验,我们发现TG处理组和对照组细胞中ATF6-BiP、IREla-BiP以及PERK-BiP复合物均不发生解离;共聚焦显微镜下ATF6, p-IRE1α, p-PERK三者和Bip共定位。根据以上结果,我们构建了ATF6, IRE1α和PERK慢病毒敲低载体,分别感染OCI-LY10和SU-DHL-4细胞。我们发现,TG刺激能诱导ATF6, IRE1α敲低的细胞发生凋亡;PERK敲低的细胞,TG刺激对其凋亡并无明显诱导作用;将ATF6和IRE1α敲低的细胞稳株,再次进行PERK敲低,则TG组细胞凋亡率比PERK未敲低时明显下降。免疫印迹结果提示,ATF6或IRE1α敲低的细胞,TG刺激后ATF4和CHOP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ATF6或IREla和PERK双敲低的细胞,TG刺激后ATF4和CHOP的表达水平比对照组略有增高,但差异并不明显。综上所述,在DLBCL中存在UPR信号通路的持续活化,该通路的活化不依赖于ERS的诱导,且能对抗ERS诱导的细胞凋亡。在对抗ERS诱导的DLBCL细胞凋亡中,ATF6和IRE1α信号分子起重要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的存活,具体分子调控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PERK激活的CHOP途径则在诱导细胞凋亡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还发现,IREla和PERK的高活化水平可能是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小燕;赵永波;;未折叠蛋白反应与细胞转归[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7年01期

2 汤旭明;;生命,死亡,未折叠蛋白反应与细胞凋亡[J];生理科学进展;2007年04期

3 刘丽丽;郭启煜;;未折叠蛋白反应的信号通路[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9年06期

4 谢建民,古洁若;未折叠蛋白应答通路与疾病[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5年05期

5 朱勇飞;张天宝;孙鹂;袁红;;未折叠蛋白反应关键基因在小鼠前肢正常发育和异常发生过程中的表达[J];癌变.畸变.突变;2008年06期

6 陈志欣;顾振纶;秦正红;;未折叠蛋白反应及其在生理功能与疾病中的作用[J];Neuroscience Bulletin;2005年05期

7 李明辉;刘箭;;未折叠蛋白应答与疾病的关系[J];生命的化学;2006年01期

8 生晖;卢奕;;未折叠蛋白应答与白内障[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3年01期

9 刘宝琴;王华芹;;内质网应激与未折叠蛋白反应的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年11期

10 王琼;刘志国;田俊;宗义强;屈伸;;胆固醇诱导未折叠蛋白反应及其调节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2基因的表达[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勇飞;张天宝;孙鹂;袁红;;未折叠蛋白反应关键基因在小鼠前肢正常发育和异常发生过程中的表达[A];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中国毒理学会免疫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突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畸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癌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周菁华;韩晓凤;刘艳娜;张鹏;郭风劲;;Bip调控IRE1启动子转录活性及蛋白表达的效应[A];全国生物遗传多样性高峰论坛会刊[C];2012年

3 王琼;刘志国;田俊;宗义强;屈伸;;胆固醇诱导的未折叠蛋白反应及其调节acat2基因表达的探讨[A];湖北省暨武汉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八届第十七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薛欣;张永祥;;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ATF6、IRE1介导的未折叠蛋白反应[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赵丽珂;古洁若;余得恩;;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能否诱因内质网未折叠蛋白应答(ER UPR)[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尚德淑;陈誉华;宋今丹;;未折叠蛋白反应在维甲酸诱导的鼠胚胎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免疫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戚欣欣;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在Sir2抑制帕金森转基因果蝇的作用[D];桂林医学院;2016年

2 翁媛媛;未折叠蛋白反应相关信号分子在DLBCL中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杨雪莉;未折叠蛋白反应在白内障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李凌;未折叠蛋白反应在脊柱关节炎中的意义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5 闫东;未折叠蛋白反应相关因子GRP78、ATF6和XPB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郑州大学;2014年

6 王琼;胆固醇诱导的未折叠蛋白反应及其调节acat2基因表达的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18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318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2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