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靶向药物17-AAG和RO3280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分子靶向药物17-AAG和RO3280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出处:《苏州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Hsp90 17-AAG AML 凋亡 分子靶向 RO3280 AML PLK1 凋亡 靶向致癌基因
【摘要】:第一部分HSP90选择性抑制剂17-AAG可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凋亡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17-AAG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分子机制,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方法:17-AAG以依次递增的浓度处理AML细胞株HL60和NB4 24小时后,使用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Annexin V-FITC/PI凋亡试剂盒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细胞的凋亡;采用PI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ARP和Caspase-3的表达和活化状态。5μM 17-AAG处理NB4细胞24小时后,利用凋亡芯片PAHS-3012检测17-AAG处理组与DMSO对照组的370个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17-AAG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L60和NB4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试验表明,17-AAG加药组细胞被阻滞于G2/M期,且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增加,细胞周期发生紊乱。Annexin V-FITC/PI流式凋亡结果表明,随着药物处理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水平增加,其中NB4细胞凋亡率:DMSO对照组6.0%4±0.5%,17-AAG 5μM组36.5%±2.2%,17-AAG 10μM组46.9%±3.2%;HL60细胞凋亡率:DMSO对照组2.7%±0.7%,17-AAG 5μM组16.7%±2.6%,17-AAG 10μM组30.8%±1.6%。5μM和101μM处理NB4细胞24小时后,c-PARP的表达量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未检测到c-Caspase-3的表达。PCR Array结果表明:17-AAG处理NB4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相关的370多个基因中,有56个基因显著上调,23个基因显著下调。结论:17-AAG可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的凋亡以及阻滞周期于G2/M期。并且,这些作用是通过多种凋亡相关基因的改变共同实现的。第二部分肿瘤蛋白PLK1的新型分子靶向抑制剂:R03280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探讨Polo样激酶1(PLK1)抑制剂R03280对人类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分子机制,为后续的临床实验提供重要依据。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PLK1在白血病细胞株、AML病人和正常人骨髓中的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PLK1在105例儿童AML病人和30例非白血病病人标本中的mRNA表达。应用CCK-8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RO3280、Rigosertib (ON 01910. Na)以及B12536处理AL细胞株24小时的生长抑制作用,同时检测R03280对原代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50nM、00nM RO3280处理白血病细胞株24小时后,采用Annexin V-FITC/PI凋亡检测试剂盒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细胞的凋亡,碘化丙啶染色后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法观察药物处理前后细胞核的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ARP、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和活化状态。采用SABioscience公司的凋亡芯片PAHS-3012检测R03280处理组与DMSO组的370个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并验证候选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LK1蛋白在白血病细胞株中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在儿童AML的骨髓样本中表达率达73.3%(11/15),而正常骨髓标本表达很低甚至不表达;在mRNA水平上,AML病人的PLK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06×Log 2(-ΔCt):82.95 ± 110.28 vs.6.36 ± 6.35;p 0.001)0细胞增殖抑制实验表明,R03280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白血病细胞株及AML原代细胞的增殖,其在白血病细胞株中的IC50值为74 nM到797nM之间,而在AML原代细胞的IC50值在35.49-110.76 nM之间;三种PLK1抑制剂分别处理白血病细胞株24小时后,检测各组IC50值为:NB4细胞R0328013.45 nM, ON 01910. Na 13.02 nM, BI253687.65 nM, K562细胞:RO3280301 nM, ON 01910. Na 1606 nM, BI2536 448 nM,与另外两种抑制剂相比R03280在HL60与NB4细胞中的作用最敏感。Annexin V凋亡流式结果表明,R03280处理细胞24小时后,加药组细胞较对照组凋亡水平明显增加,提示R03280可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细胞周期结果表明,R03280可阻滞细胞在G2/M期,其中有些细胞随浓度增加出现周期紊乱现象;Hoechst 33342染色后,可观察到R03280处理组的异常细胞核及DNA碎片;以50nM和100nM RO3280处理NB4和HL60细胞24小时后,c-PARP、c-Caspase3、 c-Caspase9的表达量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CR-Array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03280处理NB4细胞组有32个基因明显上调,16个基因明显下调。其中上调基因DCC,CDKN1A在蛋白水平也显著上调,下调基因BTK和SOCS2在蛋白水平也显著下调。结论:R03280可高效抑制急性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和阻滞细胞在G2/M期,该作用可能通过多个凋亡相关基因的改变共同实现的。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3.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J];白血病.淋巴瘤;2001年06期
2 温莉娟,孟昭彦,刘利明,侯美仙,陈丽燕;染色体t(8;21)伴急性髓系白血病六例[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4年04期
3 徐升,李丽,朱子玲,张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年03期
4 上海市中美白血病合作课题组;微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四例报告[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5年06期
5 夏云金,万楚成,郭仁慈;不同病期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J];微循环学杂志;2005年02期
6 李玉芹;戴琼;龚武清;杨晓秋;;微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J];淮海医药;2007年04期
7 刘凯奇;秘营昌;李大鹏;白洁;井丽萍;卞寿庚;王建祥;;急性髓系白血病合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继续医学教育;2007年04期
8 谢晓恬;;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年15期
9 ;探寻白血病线索[J];世界科学;2013年08期
10 肖志坚,王建祥,郝玉书,,李建波,陈佩贞,卞寿庚,钱林生,孟庆祥;两例无t(8;21)M_(2b)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基因检测[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达;葛志红;吴顺杰;梁冰;;白血康为主治疗难治性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12例临床分析[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范洵楠;邵晓雁;杨永公;陈兵;许景艳;孙雪梅;欧阳建;;预激疗法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华佳叶;庞缨;蔡晓东;叶絮;冯莹;;急性髓系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维持化疗[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王建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合理治疗[A];2011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成立5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1年
5 杨文华;;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A];2009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6 顾龙君;帖利军;陈静;潘慈;董璐;陈静;叶辉;薛惠良;汤静燕;王耀平;邹佳音;;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张晓燕;李军民;;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异常与疗效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陈赛娟;王月英;王兰;周光飚;梁洋;焦波;武传凤;陈竺;;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多步骤发病机制和靶向治疗研究[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金洁;;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进展[A];2007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金洁;;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进展[A];第七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暨2008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王迎 王建祥;急性髓系白血病未解难题仍很多[N];健康报;2013年
2 记者 冯卫东;加找到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根源[N];科技日报;2014年
3 通讯员 章巍 记者 程守勤;汉黄芩苷或可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N];健康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超;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异常[D];苏州大学;2015年
2 尹甲伟;BCL11A在中国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中的表达水平及其调控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王凌波;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许华;SIRT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多药耐药中的作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5 余国攀;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与分层诊断体系的建立[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6 陈晓平;地塞米松抑制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7 王利军;Chidamide对急性髓系白血病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8 胡超;miR-550-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抑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9 肖敏;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子诊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迪;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突变的检测[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世极;EVI1基因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郝其姗;1.t(1;9)(p22;q34)形成DEK/NUP214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急性髓系白血病IGF2BPs和Nek2的表达及预后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矫丽丽;IA方案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及副反应的临床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4年
4 耿丽;MTT法体外药敏试验在优化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方案中的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朱颖超;FLT3-ITD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6 谢惠敏;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FLT3基因高表达的临床意义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7 郑慧菲;DNA甲基化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8 丁莎莎;FLT3-ITD突变数量、长度及水平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9 马金凤;Tim-3在急性髓系白血病NK细胞上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15年
10 汪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M2亚型的疗效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206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320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