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全外显子测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5 04:00

  本文关键词: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全外显子组测序 TRPS1 出处:《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背景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是临床中第二高发的良性肝脏肿瘤,仅次于肝血管瘤,女性人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比例在1:8-1:12,并且女性患者的年龄主要分布于30至50岁之间。大多数FNH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相应病灶通常是在腹部影像学筛查时偶然发现,即使部分患者有腹痛症状,但其与病变本身是否有直接关系目前尚无定论。经典FNH组织病理学特点为:以纤维瘢痕为中心,由呈放射状的纤维板性隔膜分割而成的无包膜性肝细胞增生性结节。中央纤维瘢痕区通常含有管径大小不同的异常血管以及增生胆小管。而非典型FNH约占到总病例数的20%,共同特点为无中央纤维瘢痕性结构,其中包含三种亚型分别为毛细血管扩张型(Telangiectatic FNH, tFNH)、增生腺瘤混合型和非典型细胞型。FNH的病生理机制考虑是由已有的血管结构紊乱所致的增生性改变,目前认为其本身并无潜在恶变风险。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认为100%典型FNH具有多克隆性,75-100% tFNH与100%肝细胞腺瘤具有单克隆性。临床上,非典型FNH与肝细胞腺瘤、纤维板层状肝细胞肝癌较难鉴别。二代测序技术是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测序效率、相对低成本的优势。全外显子组测序基于二代测序技术平台,可以全面筛查具有编码蛋白功能的全外显子组内的突变情况,对肿瘤学研究有重要的突破作用。实验目的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FNH病变的全外显子组进行全面筛查,期望可以发现特异的突变,对FNH的病因、病生理机制、生物学特性或者与其他肝脏病变的鉴别中有一定提示作用。FNH虽为第二高发的肝脏良性肿瘤,但其发病率仍相对较低。少见肿瘤中可能会发现特异的基因突变。以少见肿瘤的特异突变为切入点,研究特异基因的功能,进而推广到其他肿瘤中验证该基因在肿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期望对肿瘤学机制研究能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实验材料和方法1.病例收集2011年至2014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肝胆外科手术切除肝脏局灶病变,术后病理诊断为FNH的病例5例。收集相应肿瘤组织标本及对照全血标本。2.全外显子组测序实验根据全外显子组测序的规范流程,完成gDNA提取、配对验证、建立DNA文库、外显子富集、上级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实验步骤。3.数据分析通过复习文献,根据生物学功能、突变频率等因素进一步总结选出感兴趣的候选基因。4.验证对候选基因进行PCR/Sanger验证。实验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5例FNH标本中发现158个突变,选出4个候选基因:ARID2、EGFR、TRPS1、DAXX,其中TRPS1在2例标本中检测到2个不同突变。对这5个突变进行了PCR/Sanger验证,得到了其中4个突变的阳性验证结果,包括ARID2基因14号外显子的错义突变、EGFR基因6号外显子的移码突变、TRPS1基因3号外显子的错义突变及其5号外显子的终止密码子获得突变。结论TRPS1基因在2例标本中均发现突变,突变频率较高,与FNH发病机制相关可能性大。相关研究提示TRPS1基因的表达具有抗纤维化的作用,而典型FNH的主要病理表现是中央纤维瘢痕,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及相关功能学研究进行作证。
[Abstract]:Background :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 FNH ) is a benign liver tumor with high sensitivity , high sequencing efficiency and low cost . The results of PCR / Sang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58 mutations in 5 cases of FNH , 4 candidate genes were identified as AR2 , EGFR , TRl and DAXX .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俊英;赵蕴华;;DNA测序技术领域的相关政府投入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年05期

2 ;低成本的DNA测序技术将引领医疗保健的变革[J];科技创业;2010年06期

3 ;第三代测序技术简介[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1年02期

4 余馨;刘启刚;王明蓉;;高通量DNA测序技术在抗体新药研发中的应用[J];药学学报;2012年03期

5 韦贵将;邹秉杰;陈之遥;宋沁馨;李佑志;周国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年19期

6 刘英华;陈瑛;;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3年12期

7 蔡晓静;朱煌;孔繁琪;冯婕妤;赵立全;牛宗镇;;DNA测序技术的进展和挑战[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年20期

8 刘莉扬;张学工;;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13年16期

9 刘燕;;新一代测序准备好了吗[J];IT经理世界;2013年17期

10 赵晓娟,刘金毅,蔡有余,琦祖和;发展中的DNA测序技术[J];生物工程进展;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彪;涂长春;;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应用及展望[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李晓峰;刘公社;;利用454测序技术大规模挖掘羊草抗逆转录因子的研究[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第七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卉;秦利涛;吴东;王红丹;廖世秀;;新一代测序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遗传病诊断与产前诊断学术交流会暨产前诊断和医学遗传学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倪培相;;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A];2010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后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博谊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王楷[,

本文编号:14920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4920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c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