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酸染色内镜下“增强白化征”及“延迟褪色现象”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
本文选题:胃黏膜肠上皮化生 切入点:染色内镜 出处:《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高居第二位。目前,组织病理学及流行病学均已证实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进行性发展的过程,即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GIM)-胃黏膜上皮内瘤变-肠型胃癌。其中,GIM作为一种公认的胃癌癌前状态,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早期发现和治疗GIM可延缓其进一步发展甚至使其逆转,是防治胃癌的有效途径。GIM往往存在于平坦黏膜上,与正常黏膜形态学差异较小,内镜下表现缺乏特异性,目前对其内镜下诊断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所以,传统内镜对GIM的诊断往往存在着较大的观察者间差异,且与组织病理学诊断一致性较差,目前仍主要依赖于活检后组织病理学诊断才能最终确诊。醋酸染色内镜是目前较常采用的用于提高内镜下对GIM识别的新技术之一。喷洒醋酸溶液后,可导致细胞内蛋白可逆性变性,从而使黏膜表面呈现一过性白化,此外,醋酸还可使黏膜肿胀,以上效应可使黏膜的表面结构更易被识别。Tanaka等将喷洒醋酸溶液后增强的胃黏膜表面微结构分为5型:Ⅰ型,胃小凹呈大小、排列规则的小类圆型结构;Ⅱ型,胃小凹呈裂隙样;Ⅲ型,胃小凹呈脑回样或绒毛样;Ⅳ型,胃小凹大小、排列不规则;V型,胃小凹结构破坏,其中Ⅲ型—脑回样或绒毛样结构—被认为与GIM相关。但是,这一诊断标准较为主观,新学者往往较难以掌握。其次,为了获得清晰的胃黏膜表面结构,需要结合放大内镜进行观察,但放大内镜操作复杂且价格昂贵,大部分基层医院的内镜中心并无条件配备。所有这些都阻碍了醋酸染色内镜的广泛普及应用。醋白反应是醋酸染色内镜的另一重要应用方面。之前已有研究证实其可用于诊断消化道上皮内瘤变。Yagi等的研究显示,喷洒醋酸溶液后,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区域较其周围黏膜褪色快,利用这一差异可诊断胃黏膜上皮内瘤变。这一差异同样存在于Barrett食管中,Longcroft-Wheaton等的研究证实,醋白反应持续时间短于142秒对诊断barrett食管瘤变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84%。但是,目前尚无关于醋白反应对GIM诊断价值的研究。研究目的1.探究醋白反应对GIM的诊断价值;2.比较醋白反应与普通白光内镜对GIM的诊断效能。研究方法1.预试验纳入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GIM患者,对这部分患者行醋酸染色内镜检查,探究GIM的醋白反应特点。2.前瞻性研究纳入自2016年6月至2016年8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已知GIM或可疑为GIM的患者。对纳入研究的患者首先行普通白光内镜检查,然后于胃窦、胃角、胃体均匀喷洒浓度为1.5%的醋酸溶液,根据醋白反应的特点对病变作出诊断。最后,于纳入病变处靶向活检,若普通白光内镜与醋酸染色内镜均未筛查出可疑病变,则于新悉尼系统建议的标准五点处随机活检。病理切片由一位具有十年以上胃肠病病理诊断经验的病理医师进行统一诊断。此外,我们还评估了三位内镜医师应用这一新方法诊断GIM的观察者间以及观察者内一致性。研究结果1.预试验喷洒醋酸溶液后,GIM区域与周围正常黏膜相比,白化程度更强,即"增强白化征",且持续时间更长,即"延迟褪色现象"。这两种征象被定义为GIM独特的醋白反应特征。2.前瞻性研究本研究共纳入82例患者(48男,34女,平均年龄52.87岁),共190处病变,其中92(48.42%)处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GIM。普通白光内镜对GIM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38.04%、95.92%、67.89%。基于"增强白化征"及"延迟褪色现象"的醋酸染色内镜对GIM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22%、90.82%、90.53%。基于"增强白化征"及"延迟褪色现象"的醋酸染色内镜对GIM的诊断敏感性高于普通白光内镜(p0.001),两者对GIM的诊断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229)。醋酸染色内镜下识别"增强白化征"的观察间和观察者内一致性评级均为极好(κ,0.88和0.92)。醋酸染色内镜下识别"延迟褪色现象"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一致性评级同样均为极好(κ,0.83和0.88)。研究结论基于"增强白化征"和"延迟褪色现象"的醋酸染色内镜是一种诊断GIM简单、有效的新方法。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俊美;;染色内镜在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诊治中的应用进展[J];安徽医学;2011年03期
2 陈伟斌;;染色内镜对于直肠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4年10期
3 汪一虹;用靛青红染色的染色内镜检查提高结肠腺瘤和非腺瘤病变的检出率[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2年02期
4 朱建新;应用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 提高内镜诊断水平[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年01期
5 张平;汤绍迁;袁丹江;刘丽琼;;电子染色内镜系统选型指标的决策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3年01期
6 林明哲;;染色内镜对直肠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分析[J];吉林医学;2014年23期
7 杨建荣;刘锦涛;李命清;;富士能智能染色内镜在大肠扁平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年05期
8 韩文;冯义朝;戴光荣;孟存英;马鹏;;染色内镜在早期食管、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对照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0年10期
9 殷桂香;王贞彪;乔进朋;鲁力峰;王晓燕;;双重染色内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重要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33期
10 缪石友;王超洋;卢维兰;;病灶染色内镜定位治疗Dieulafoy病5例[J];浙江实用医学;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姜泊;潘新颜;张亚历;刘思德;;NBI与染色内镜在大肠肿瘤中应用对比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2 龚飞跃;曲洁新;祝大奇;汪丽安;郑梅兰;;靛胭脂染色内镜对检测大肠微小腺瘤的价值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婧;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CLE)联合虚拟染色内镜I-Scan在体诊断消化道疾病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丽东;醋酸染色内镜下“增强白化征”及“延迟褪色现象”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D];山东大学;2017年
2 龚茂松;高清智能电子染色内镜对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性质的预测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贾玉磊;高清智能电子染色内镜(I-Scan)对胃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D];山东大学;2011年
4 韩明;窄带内镜、染色内镜与常规内镜对远端大肠异常隐窝灶发现率的对比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71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571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