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调节自噬增强口腔癌放化疗敏感性的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6 07:29

  本文选题:自噬 切入点:氯喹 出处:《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简称为口腔癌)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90%以上,全身恶性肿瘤的4%,是世界范围内第六大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学部位、复杂多样的类型以及患者对保留功能和治疗后生活质量的需求,使得口腔癌手术存在肿瘤细胞切除不完全,术后易复发的特点。而放射治疗与手术相比的优势是较少受解剖部位及重要器官的限制,放射野可以足够大,能对已侵入到瘤外组织的散在肿瘤细胞(称为亚临床灶)进行杀灭,并能同时对淋巴引流区进行治疗,因此放射治疗成为口腔癌非手术治疗及术后放化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效果不尽如人意,口腔癌细胞对放疗自身产生的以及获得的耐受性,是导致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增强放疗的敏感性、消除或克服肿瘤细胞的放疗耐受性,减轻副作用,是口腔癌临床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自噬是通过降解细胞内细胞器和长寿命蛋白来实现氨基酸重复利用和能量循环的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程序。自噬可在应激条件下,清除细胞质内受损的细胞器,回收代谢物质,降低活性氧簇的伤害,修复受损的DNA,保护细胞,促进肿瘤细胞在逆境中的存活,被认为是肿瘤细胞耐受放疗的一种机制。我们前期研究证明,化疗药物顺铂作用于口腔癌Tca83、CAL-27细胞,细胞自噬水平都显著增强。而在顺铂给药前加入自噬抑制剂CQ或3-MA,调节细胞基础水平的自噬,可增强顺铂对口腔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而细胞凋亡率也高于单独应用顺铂。得出高水平的自噬可促进口腔癌细胞凋亡,增强顺铂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但是细胞自噬是如何参与口腔癌细胞放疗及放化疗抵抗的过程及其机制,国内外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利用自噬抑制剂氯喹、3-甲基腺嘌呤联合顺铂及电离辐射作用于口腔癌CAL-27和KB细胞株,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以及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调节自噬,观察放化疗对口腔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口腔癌综合治疗提供新思路奠定实验基础。
[Abstract]: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 accounts for more than 90%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alignant tumors, and 4 parts of systemic malignant tumors, which are 6th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in the world. Complex and diverse types and the patient's need for reten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treatment lead to incomplete resection of tumor cells in oral cancer surgery. The advantage of radiotherapy in comparison with surgery is that it is less restricted by anatomical sites and important organs, and the radiation field can be large enough. It can kill scattered tumor cells (called subclinical foci) that have invaded the extracancerous tissue, and it can also treat the lymphatic drainage area at the same time. Therefore, radiotherap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non-operative treatment and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for oral cancer. However, the effect of radiotherapy is not satisfactory in the actual treatment process. Therefore, enhancing the sensitivity of radiotherapy, eliminating or overcoming the radiation tolerance of tumor cells, reducing side effects, Autophagy is a highly conserved cellular program that reuses amino acids and circulates energy by degrading intracellular organelles and long-lived proteins. Autophagy can be used under stress. Remove damaged organelles in the cytoplasm, recover metabolites, reduce damage to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epair damaged DNA, protect cells and promote survival of tumor cells in adversity. Our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isplatin, a chemotherapeutic drug, acts on oral cancer cells Tca83 and CAL-27. The level of autophagy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addition of autophagy inhibitor CQ or 3-MAbefore administration of cisplatin could enhance the killing effect of cisplatin on oral cancer cells by regulating the basic level of autophagy. The cell proliferation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apoptosis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isplatin alone. It was concluded that high levels of autophagy could promote apoptosis of oral cancer cells. To enhance the cytotoxicity of cisplatin to tumor cells, but how autophagy participates in the process of radiotherapy and chemoradiotherapy resistance of oral cancer cells and its mechanism. In this study, autophagy inhibitor chloroquine 3-methyladenine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and ionizing radiation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roliferative activity of oral cancer CAL-27 and KB cell lines. Apoptosis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the expression of autophagy related protein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By regulating autophagy, the killing effect of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on oral cancer cells was observed and its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To provide a new idea fo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oral cancer to lay the experimental found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9.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杰,张建国,赵福运;多药耐药基因在口腔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析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2 Jatin Shah;黄俊伟;周维国;黄志刚;;口腔癌[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8年06期

3 杨静;梁新华;;年轻人口腔癌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4 郑家伟;钟来平;张志愿;;口腔癌的预防[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9年02期

5 孙玉娟;孙正;;乙醇与口腔癌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6 万阔;;用好牙刷 防口腔癌[J];农家科技;2009年04期

7 陆新萍;王代友;;口腔癌多药耐药的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2010年06期

8 宋文婷;李敏;彭骊苏;林梅;;口腔癌和癌前病变临床检测的现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年05期

9 秦伟;;口腔癌影响因素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口腔癌发病率[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薇;孙莉;谭宁;;人细胞色素P450 2A6基因在口腔癌中表达的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曹新颖;;口腔癌和癌前病损的研究[A];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贺宇彤;陈万青;张思维;李贺;杨杨;;中国2004~2005年口腔癌死亡分析——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分析[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赵士芳;刘雁鸣;何立波;樊立洁;;口腔癌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与微血管形成关系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吴煜农;王陈飞;宋晓萌;叶金海;;口腔癌患者手术前后生存质量状况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6 孙玉娟;孙正;;饮酒与口腔癌临床流行病学现况的初步研究[A];第七届全国口腔黏膜病暨第五届口腔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李向春;张素欣;段玉芹;;口腔癌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检测及临床意义[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环境·免疫与肿瘤防治综合交叉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陈平;;口腔癌治疗规范的思考[A];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王陈飞;宋晓萌;吴煜农;;口腔癌患者手术前后生存质量状况的初步研究[A];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张志华;曹新颖;;口腔癌的早期诊断和癌前病损的研究[A];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瑞金医院瑞安肿瘤中心 蔡德江;劣质假牙诱发口腔癌[N];健康时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项铮;嚼槟榔真能患口腔癌吗?[N];科技日报;2013年

3 重庆万州 崔键;可怕的口腔癌[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4 ;男人口腔癌的警讯[N];贵州日报;2005年

5 郭成兵;细说口腔癌[N];健康报;2004年

6 健康时特约记者  刘远桥 邹争春;80%口腔癌可以预防[N];健康时报;2006年

7 黄芳;怎样预防口腔癌[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浙江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 黄炜邋宋黎胜 整理;口腔癌与生活方式有关[N];健康报;2007年

9 刘桥斌;台湾口腔癌因槟榔高发?[N];健康时报;2007年

10 李博;上海找到口腔癌治疗新方案[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菁华;多能干细胞因子Oct4和Sox2对口腔癌发生发展作用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2 胡永;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口腔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3 余世斌;蛋白激酶C在口腔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王蓓克;基于金纳米棒的多功能复合材料在口腔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5年

5 刘华;口腔癌引流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转移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张素欣;不同方式负载抗原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对口腔癌抑瘤作用的体内外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7 韩波;反义HIF-1α基因转染提高口腔癌放疗敏感性的相关基础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谢春;化疗后口腔癌手术安全边界确定的临床及病理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陈方淳;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口腔癌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10 王丽京;Slit-Robo信号在口腔癌形成中的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大魁;口腔癌与嚼食槟榔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2 杨佳;口腔癌患者术前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3 蒋丽娟;口腔癌VEGF诱导致耐受性DC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6年

4 王红媛;罗格列酮与长春新碱合用对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龙小佳;HPV16E6、p53和TLR1在口腔癌中的表达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6 周美玲;MT1-MMP调控MMPs表达促口腔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7 丁继平;3D打印个体化口腔放疗支架的研制及初步临床评估[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8 杜闻;长株潭地区口腔癌患者血液微量元素检测临床相关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9 冯雪峰;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10 辛颖;双硫仑抑制TGF-β诱导的口腔癌KB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D];吉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573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573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5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