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激素受体通过抑制miR-145促进肾癌细胞侵袭和增殖的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肾癌 切入点:雄激素受体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第一部分AR促进RCC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功能研究目的检测雄激素受体(AR)在肾癌(RCC)中的表达,构建干扰和过表达AR的RCC细胞系,通过检测干扰或过表达AR的RCC细胞系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的差异,探讨AR对RCC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的功能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检测OSRC-2、HK、ACHN和SW-839细胞中AR的表达情况。并以AR阳性前列腺癌(PCa)细胞系C4-2和AR阴性PCa细胞系PC-3作为AR对照,GAPDH作为内参。构建稳定低表达AR (sh-AR)的SW-839的细胞系及稳定高表达AR(OE AR)的OSRC-2、ACHN细胞系。Western blot检测sh-AR SW-839细胞中AR的表达情况以及OEAR的OSRC-2、ACHN细胞系中AR的表达情况,以验证所构建细胞系是否成功。采用Transwell Assay检测sh-AR的SW-839细胞和OE AR的OSRC、ACHN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并两两比较组问RCC细胞侵袭能力差异:①sh-AR的SW-839细胞组对比scr对照组;②OE AR的OSRC-2、ACHN细胞组对比空载质粒对照组(Vec),并做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利用3D spheroid侵袭试验进一步证实Transwell侵袭实验的结果:①sh-AR的SW-839细胞组对比scr对照组;② OEAR的OSRC-2细胞组对比Vec对照组,并做统计学分析组问差异。最后采用MTT增殖实验在细胞增殖能力差异的角度论证调控AR表达对RCC进展的影响:① sh-AR的SW-839细胞组对比scr对照组;② OE AR的OSRC-2、ACHN细胞组对比Vec对照组,并做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结果我们首先检测了AR在各种RCC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发现AR在SW-839细胞系中高表达,而在OSRC-2、ACHN细胞系中低表达。然后我们通过调节AR的表达水平研究AR在RCC进展中所扮演的角色。采用Transwell Assay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我们发现与各自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干扰SW-839细胞AR的表达可以抑制细胞侵袭。而过表达AR的OSRC-2、ACHN细胞获得更强的侵袭能力。通过3D spheroid侵袭实验我们得到了与Transwell Assay类似的结果,与各自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干扰SW-839细胞AR的表达可以抑制细胞侵袭。而过表达AR的OSRC-2、ACHN细胞获得了更强的侵袭能力。我们还用MTT法检测AR表达程度对各个细胞系增殖能力的影响,与各自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干扰AR的表达使得SW-839增殖能力明显下降,而过表达AR的OSRC-2、ACHN细胞增殖能明显上升。经统计学分析,所有组问差异P0.05。结论首先,sh-AR SW-839的细胞系及OE AR的OSRC-2、ACHN细胞系构建成功。AR在普通OSRC-2、ACHN细胞中低表达,在普通SW-839细胞中高表达。AR可以促进RC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侵袭。以上结论为下一步探讨AR促进RCC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的机制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MiR-145受AR负性调节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功能研究目的研究miR-145在RCC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AR表达的相关性。研究miR-145对RCC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来检测AR对下游一系列miRNA差异性表达的影响。PCR检测分析验证AR对miR-145的影响。应用Real-time PCR对RCC临床标本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R和miR-145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做相关性分析。通过Transwell assay和MTT assay检测同时调控AR和miR-145的表达对RCC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的影响。结果我们采用Real-time PCR发现人为调控AR的表达水平后,在一系列的miRNA差异变化中miR-145差异性表达最显著。同时采用PCR分别在SW-839和OSRC-2、ACHN细胞中验证了干扰AR后miR-145差异性高表达(P0.01);过表达AR后miR-145差异性低表达(P0.01)。最后我们检测20例RCC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AR及miR-145的表达情况,发现在肿瘤组织中AR高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miR-145高表达,相关性分析提示AR和miR-145表达呈负相关(r=-0.453,p=0.045,n=20)。通过Transwell assay和MTT assay我们发现过表达miR-145或过表达AR可以分别抑制或促进RCC细胞的侵袭和增殖。反之,抑制miR-145或抑制AR后可以分别促进或抑制RCC细胞的侵袭和增殖。结论我们通过实验,多角度论证了在RCC细胞中AR可以抑制miR-145的表达。AR的表达与miR-145的表达成呈负相关。miR-145受AR的负性调节抑制RCC的增殖和侵袭迁移。第三部分AR-miR-145-HIF2a轴在肾癌中分子机制研究目的研究AR抑制miR-145的作用机制以及AR抑制的miR-145通路影响RCC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AR是否结合到miR-145的启动子区域。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R是否通过p53抑制miR-145的表达。建立稳定低表达AR(sh-AR)和稳定高表达AR (OE-AR)的RCC细胞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低表达AR及高表达AR时,HIF2α、VEGF、MMP9和CCND1的表达变化来研究AR与HIF2a、VEGF、MMP9和CCND1的影响关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转染了miR-145 mimic后,HIF2a、VEGF、MMP9和CCND1的表达变化,来了解它们之间的影响关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sh-AR的SW-839细胞及OEAR的OSRC-2细胞中分别转染miR-145 inhibitor及miR-145 mimic前后HIF2α、 VEGF、MMP9和CCND1表达变化来了解在VHL突变型RCC细胞系中AR抑制miR-145发挥促癌作用的机制。在VHL野生型ACHN细胞中的类似研究,探讨AR-VHL通路与AR-miR-145通路的关系。结果AR反应元件(ARE)位于miR-145转录起始区上游575个碱基处。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AR通过与miR-145启动子区域的ARE结合从而抑制miR-145的表达。提示AR能在转录层面调控miR-145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我们观察到sh-AR所诱导miR-145的表达增加程度可以被抑制p53表达(p53-shRNA)减弱,说明p53在AR的上游调控miR-145的表达。AR可以通过与miR-145启动子区域的ARE直接结合来抑制p53对miR-145转录的激活。通过western blot发现AR可以增加HIF2α、VEGF、MMP9和CCND1的表达;而miR-145能降低HIF2α、VEGF、MMP9和CCND1的表达,另外通过转染miR-145 mimic或miR-145 inhibitor可以一定程度上逆转AR对HIF2α、VEGF、MMP9和CCND1表达的影响,说明在VHL突变型SW-839及OSRC-2细胞中AR抑制miR-145发挥促癌作用是通过激活HIF2a/VEGF/MMP9/CCND 1信号通路来的实现的。在VHL野生型ACHN细胞中,miR-145抑制VHL表达;转染miR-145 mimic可以逆转AR对VHL表达的促进作用及AR对VHL下游通路的激活作用。无论是在VHL突变型还是VHL野生型RCC细胞中,AR抑制miR-145通路在RCC进展中都扮演重要角色,其作用是通过激活HIF2a/VEGF/MMP9/CCND 1信号通路来实现的。结论AR通过调控p53来抑制miR-145启动子活性。AR通过miR-145调节HIF2a的表达。无论是在VHL野生型还是VHL突变型RCC细胞中,AR-miR-145-HIF2a轴对于RCC的进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四部分AR通过抑制miR-145促进肾癌生长和转移的体内实验研究目的通过体内实验证实了AR通过抑制miR-145促进RCC进展,这种作用是通过诱导HIF2a表达上调来实现的。方法首先构建了高表达AR(OEAR)及高表达miR-145(OE miR-145)的OSRC-2细胞细胞系。通过PCR检测构建好的细胞系中miR-145的表达情况。将分组好的OSRC-2细胞原位异种移植到裸鼠肾包膜下,使用IVIS成像系统(体外成像)监测肿瘤进展对比肿瘤的大小。处死小鼠,取出肾脏及肿瘤。按照分组对比肿瘤的质量,统计学方法检验有无差异。观察RCC在膈肌及肝门的转移情况,比较各组间RCC转移发生的情况及转移灶的多寡。HE染色确认转移灶是否为RCC细胞。免疫组化确认AR/HIF2a/VEGF/MMP9/CCND1在不同组别的表达情况是否与第三部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所得结果相同。结果构建并验证稳定高表达miR-145的OSRC-2细胞系。PCR验证效果,两组之间比较miR-145的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细胞系构建成功。5周以后观察结果。与对照组Vec-AR相比,过表达AR的OSRC-2细胞导致裸鼠体内肿瘤生长速度和肿瘤质量明显增加;而稳定表达miR-145的OE-AR OSRC-2细胞可以部分逆转AR促癌作用,并减少RCC肿瘤生长速度和肿瘤重量。通过IVIS图像系统发现,OE-AR组的6只裸鼠中5只发生转移;对照组有2只发现转移灶。而在OE-AR+OE-miR-145组只有1只老鼠发生转移;OE-miR-145组没有老鼠发现转移灶。HE染色证实了裸鼠肾脏以及转移灶的肿瘤都是RCC细胞。免疫组化确认AR/HIF2α/VEGF/MMP9/CCND1在不同组别的表达情况与第三部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所得结果相同。结论通过体内实验证实了AR通过抑制miR-145激活下游HIF2α/VEGF/ MMP9/CCND1等因子而促进RCC生长和转移的机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青;杨崇礼;;雄激素的疗愈原理[J];天津医药;1986年05期
2 崔毓桂;雄激素受体研究方法及其进展[J];实用男科杂志;1996年03期
3 刘颖,陆一帆;运动对制动大鼠骨骼肌中雄激素受体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4 张子彦;雄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2002年02期
5 江军,金锡御,靳风烁,王洛夫;雄激素对大鼠前列腺不同分叶雄激素受体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3期
6 陈蕾蕾,姚兵;睾丸外组织雄激素受体的分布及检测[J];中华男科学;2003年01期
7 梁军;雄激素对淋巴细胞的调节[J];现代免疫学;2004年03期
8 王洛夫,江军;雄激素受体在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中的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24期
9 杨洁,张秋养,葛玲,邱曙东;青春期大鼠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对附睾雄激素受体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1期
10 朱院山;蔡力群;;雄激素对男性性别、行为和认知的影响(英文)[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骏逸;陈力;;雄激素及其相关因素对痤疮影响的研究进展[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游冬青;肖锦松;赵芳;;人雄激素受体激素结合区的克隆表达与活性研究[A];第三届全国现代生物物理技术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3 邱云霞;曲燕;李相如;于建荣;;雄激素受体抵抗1例[A];第5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暨男科提高班讲义[C];2007年
4 田军;陶天遵;王凯夫;高峰;单雨;李磊;;雄性大鼠成骨细胞内雄激素受体表达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骨质疏松诊断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4年
5 李霖;李红;尹雪瑶;潘倩倩;吴芳;;雄激素受体在波动性高糖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温俊平;陈刚;薛莹;;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的临诊应对[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刘娜;贾影;戚基萍;;雄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8 郭东星;张华屏;刘立民;艾晓杰;乔中东;;核因子--κB在雄激素处理的巨噬细胞中的表达[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曼娜;孙首悦;张惠杰;顾卫琼;洪洁;刘建民;王卫庆;宁光;李小英;;4例雄激素受体不敏感型综合征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二届糖尿病及性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桂耀庭;;雄激素受体在精子发生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A];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人类精子库管理学组第三届年会全国男性生殖医学和精子库管理新进展第四次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超群 李幼玲 范晓莉;山西医大第一医院研究发现:雄激素受体与再障贫血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白毅;新型雄激素受体调节剂有望治疗前列腺癌[N];中国医药报;2008年
3 陈茂j 余宁宁;ASC-J9为肌肉萎缩症治疗带来曙光[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美国纽约罗切斯特大学教授 张传祥;雄激素 膀胱癌研究新目标[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文娟;前列腺癌雄激素转录调控网络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赵静雯;雄激素受体调控的eRNA在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enzalutamide抵抗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卢益甄;前列腺癌遗传多态性风险位点功能及机制分析[D];浙江大学;2016年
4 潘家骅;雄激素/AR-Twist2轴的调控及其促进前列腺癌恶性侵袭的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蒋璐频;雄激素/雄激素受体轴调控Nanog基因对肿瘤细胞干性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6 浦洋;免疫治疗联合去势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的效果和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田申;母亲高雄激素对子代糖代谢的影响及其表观遗传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马金萍;雄激素受体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关系的临床和基础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9 田晶;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癌干细胞中的作用及表观遗传学调节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10 王振中;雄激素受体介导的青蒿酯对前列腺癌生长的抑制效应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聪哲;LSD1介导的组蛋白H3K4去甲基化对雄激素受体调控靶基因转录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3年
2 杨木易;雌激素通过诱导雄激素抑制性基因SOX4的表达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恶性进展[D];山东大学;2015年
3 王琰;二甲双胍通过雄激素受体途径抑制雄激素依赖性和非依赖性前列腺癌[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戴明莉;金钱鱼雄激素受体的克隆及其表达模式的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5 徐鹏;醋酸阿比特龙治疗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早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D];吉林大学;2016年
6 郭广柱;3- (4-氟苯基)-1H-吡唑类雄激素受体拮抗剂的合成及其活性评价[D];山东大学;2016年
7 陈立黎;雌、雄激素对罗非鱼性别分化和性腺基因表达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6年
8 吴万明;雄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暨南大学;2016年
9 马一鸣;雄激素受体在周期性机械牵拉调控骨骼肌C2C12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机制[D];上海体育学院;2016年
10 李光磊;前列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中雄激素受体促进前列腺癌生长及侵袭转移能力的研究[D];滨州医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581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581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