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miR-125在恶性血液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3-21 08:12

  本文选题:miR- 切入点:白血病 出处:《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0-23个核苷酸大小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RNA。研究表明,miRNA-125家族是较为保守的miRNA,包括miR-125a、miR-125b-1和miR-125b-2 3种同系物。miR-125参与人体内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并且与肿瘤的形成、发展具有密切关系,包括肿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与转移、新陈代谢及免疫反应。在恶性血液肿瘤发生发展中miR-125既可充当癌基因,也可充当抑癌基因的角色,甚至与多种恶性血液病的药物抵抗性密切相关,并且将有望成为血液恶性疾病的一个新的治疗靶点。近年来,关于miR-125与恶性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就miR-125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Abstract]:MicroRNAs microRNAs (miRNAs) are a class of endogenous non-coding single-stranded small RNAs with a length of 20-23 nucleotide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miRNA-125 family is more conserved miRNAs, including miR-125asimiR-125b-1 and miR-125b-2 congeners. MiR-125 is involved in many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human body and is associated with tumor formation. Develop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apoptosis,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metabolism and immune response. MiR-125 can act as both oncogene and tumor suppressor gen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lignant hematologic tumors. It is even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rug resistance of many malignant hematological diseases and is expected to become a new therapeutic target for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In recent years, miR-125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malignant hematological diseases such as leukemia and lymphoma.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ple myeloma.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R-125 and malignant hematopathy 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
【作者单位】: 赣南医学院;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南昌大学医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60047,81160073)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32BAB205053) 江西省卫生厅重大项目基金(20114011)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落地计划(KJLD14085)
【分类号】:R7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正东,邱怀明;单发骨髓瘤1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年01期

2 张永清;梁蓉;白庆咸;张涛;杨岚;王一苇;王文清;陈协群;;万珂治疗难治性骨髓瘤12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年S1期

3 孙海录;;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在骨髓瘤肾脏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32期

4 钱玉昆;薛彬;宋淑珍;于维贤;李维奇;王志锋;;IgD型骨髓瘤一例[J];天津医药肿瘤学附刊;1983年01期

5 薛彬,宗淑珍,钱玉昆;IgD型骨髓瘤免疫化学鉴定[J];北京医学院学报;1984年04期

6 柳祥庭,孙仲洋;骨髓瘤种种[J];现代医用影像学;1994年06期

7 许有生,张彩英,许存森,陈培友,余强,徐世杰;骨髓瘤的X线表现[J];中华骨科杂志;1998年03期

8 徐栋华;变化多端的骨髓瘤[J];家庭医学;1998年04期

9 徐栋华;;难以辨认的骨髓瘤[J];健康博览;1998年10期

10 李亚林;多发骨髓瘤38例临床影像学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由希雷;王永明;;多发骨髓瘤并发肾损害的血液净化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朱伟芳;方红;;骨髓瘤侵犯皮肤1例[A];华东六省一市第八次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谷景立;李娟;郑冬;周振海;彭爱华;罗绍凯;童秀珍;;化疗后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对骨髓瘤疗效的预测作用[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4 张卫平;童向民;姚航平;;SALL4/BMI-1基因在骨髓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刘勇;;大B细胞淋巴瘤的新类型、新亚型[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沈一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的若干问题[A];2009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7 陈定宝;沈丹华;;灰区淋巴瘤[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8 朱雄曾;;组合性淋巴瘤和灰区淋巴瘤[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朱雄增;;组合性淋巴瘤和灰区淋巴瘤[A];第十次全国淋巴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陈海飞;侯健;袁振刚;王东星;傅卫军;陈玉宝;;血清游离轻链的检测及其在不分泌型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伍新华;贫血、骨折迁延不愈当心骨髓瘤[N];家庭医生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贾岩;将骨髓瘤变成可控慢性疾病[N];医药经济报;2013年

3 哈医大一院 教授 王树叶 王言;腰背疼痛当心骨髓瘤[N];家庭医生报;2009年

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路瑾;骨髓瘤早诊靠多学科联合[N];健康报;2011年

5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齐军元邋邱录贵;淋巴瘤——免疫细胞之“疫”[N];健康报;2007年

6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洪小南;淋巴瘤并非只长在淋巴结[N];健康时报;2008年

7 沈悌 谢海燕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注意防范淋巴瘤的袭击[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李天舒;淋巴瘤:复杂的“单驼峰”发病曲线[N];健康报;2009年

9 主任医师 佟傟;预防淋巴瘤细节很重要[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王璐;重视淋巴瘤早期信号[N];保健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于燕霞;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2 黄梅;淋巴瘤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面标记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陈燕;中国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学亚型、遗传学异常和BCL2蛋白表达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魏红梅;热疗联合阿霉素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芸;FoxM1基因在人类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Raji中的功能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2 费菊萍;福达拉滨治疗惰性淋巴瘤临床病例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3 农庆伟;10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的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4 马瑞;肿瘤坏死因子-α与淋巴瘤关系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5 王军;蛋白质芯片技术在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分型及预后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6 李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q27染色体状态和不同亚型与预后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7 戴铁颖;T细胞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症20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8 田海燕;淋巴瘤浅表肿大淋巴结的超声临床研究[D];内蒙古医学院;2009年

9 李渊;B细胞淋巴瘤基因表达谱数据分析及网络构建[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曹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预后相关因素的初步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430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6430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7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