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E2介导的DNA损伤反应在HCV致癌过程中的作用
本文选题:HCV 切入点:HCC 出处:《河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背景新型免疫调控因子TIPE2(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induced protein 8-like 2)是一种在炎症反应及免疫自稳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负性调控因子。先前发现TIPE2在小鼠体内的下调通常会导致致命性炎症。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报道称TIPE2在人体内往往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主要表达于免疫组织和细胞中;在一些非免疫组织及细胞中也发现有表达,包括肝细胞,神经细胞,以及宫颈、胃肠道的上皮细胞等,提示在人体的非免疫器官及细胞中,TIPE2也可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目的阐明TIPE2在HCV感染后诱导肿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1.TIPE2与肝癌关系的确认1.1收集HCV阳性肝癌病人标本,包括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利用Western blot比较TIPE2的表达差异。1.2以肝癌细胞系Huh7及正常肝细胞系Changliver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TIPE2过表达及TIPE2沉默稳定株,继而进行生长曲线描绘、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等检测TIPE2对肝癌细胞、正常肝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及划痕愈合能力等的影响。1.3将上述建好的稳定株对裸鼠进行腋下注射,观察裸鼠成瘤情况。2.探讨HCV对TIPE2的调节作用2.1在293T细胞中将TIPE2分别与HCV编码蛋白(包括NS3/4A、NS5A、NS5B等)共转染,48h后Western blot检测哪个(些)编码蛋白对TIPE2的表达有影响。2.2在293T细胞中,将上述对TIPE2表达有影响的HCV编码蛋白与TIPE2共转染,利用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检测TIPE2与这些蛋白的相互作用情况。进一步在Huh7细胞中进行验证。3.检测TIPE2对DNA损伤通路的影响3.1将1中裸鼠的瘤组织进行组织切片,检测DNA损伤情况。3.2利用DNA损伤药物HU处理TIPE2过表达及TIPE2沉默稳定株,然后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沉默TIPE2对DNA损伤/修复通路中关键蛋白H2AX、Chk1、Chk2等的磷酸化水平是否有影响。结果1.HCV阳性肝癌病人肝组织中TIPE2表达下调。2.HCV编码蛋白NS5A可以促使TIPE2降解。3.HCV编码蛋白NS5A与TIPE2可以相互作用,且在胞浆共定位。4.过表达TIPE2后,DNA损伤/修复通路中的关键分子γ-H2AX、p Chk1与p Chk2表达明显下降;沉默TIPE2后,γ-H2AX、p Chk1与p Chk2表达明显上升。5.过表达TIPE2后,细胞增殖速度、克隆形成能力及划痕愈合能力显著减弱。沉默TIPE2后,细胞增殖速度、克隆形成能力及划痕愈合能力显著增强。6.裸鼠皮下注射TIPE2过表达及对照组稳定株细胞后,过表达组的成瘤能力明显不及对照组;注射TIPE2沉默及对照组稳定株细胞后,沉默组的成瘤能力高于对照组。7.检测上述瘤组织中的DNA损伤情况,发现TIPE2过表达组未出现阳性着色颗粒,几乎不存在DNA损伤,而其相应的对照组中则出现大量阳性颗粒,DNA损伤严重;相反,在TIPE2沉默组其阳性着色颗粒明显多于对照组,DNA损伤情况较对照组更为严重。结论依据上述结果可以得知:TIPE2可以通过调控DNA损伤/修复通路参与HCV感染后诱导肿瘤形成的过程,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HCV致癌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为寻找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力;持续性DNA损伤和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的细胞消失[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86年02期
2 张遵真,衡正昌;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铬和砷化物的DNA损伤作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7年06期
3 李志春,吴逸明,徐玉宝,陈琛;煤焦沥青烟提取物致大鼠肺泡巨噬细胞DNA损伤作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谢俊刚,徐永健,张珍祥,张宁,倪望,陈仕新;DNA损伤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J];中华内科杂志;2005年09期
5 贺锡雯;生物体姊妹染色单体互换:一种检测DNA损伤的灵敏方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79年06期
6 王民生,蒋芸,陈炎磐;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诱发DNA损伤的研究[J];卫生毒理学杂志;1990年03期
7 孟建峰,庄志雄,倪祖尧;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测定镍化物对人血细胞的DNA损伤[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7年06期
8 刘玉梅;张润玲;苏海翔;;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与DNA损伤的关系探讨[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年12期
9 所起凤;杜文婷;杨鸣鸣;范雪娇;刘戟;;过氧化氢诱导的人正常和早老细胞中DNA损伤及其修复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5期
10 李新兰;DNA损伤将增加黑色素的生成[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9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宏翔;胡建安;武越;黄云;熊敏如;;人支气管上皮细胞5-脂氧合酶介导的4-氨基联苯活化及DNA损伤[A];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朱萍萍;廖惠珍;张金华;施文振;;不同食物对镉致小鼠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潘虹;陈凤秀;任思冲;王若菡;刘戟;;活性氧自由基导致的人类正常细胞和早老细胞中DNA损伤及其修复效率的比较(英文)[A];第九届西南三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志鸿;;彗法分析紫外线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DNA的损伤及抗氯化剂对DNA损伤的拮抗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张志超;王媛媛;吴桂叶;钱旭红;;染色质构像变化引起转录阻滞触发p53介导的细胞凋亡:利用一对DNA拓扑结构探针研究DNA损伤信号转导[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罗琼;黄荷凤;钱羽力;朱小明;孟庆霞;;环境电磁辐射对小鼠种植前胚胎DNA损伤及其机制的研究[A];首届沪浙妇产科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曹毅;陈瑞;王仲文;邢晓红;王小莉;;辐射和化学物质诱导的DNA损伤研究[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国中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梁建成;汪春红;;维生素C抗DNA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A];湖北省、武汉市营养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何蕊;江其生;;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及其在核辐射等因素诱导的DNA损伤评估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李雪竹;严海东;王俊;刘娜;;糖基化终产物对肾间质成纤维细胞DNA损伤影响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黑龙江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刘晓波 李晶 朴海锦 程玉芝 李岩 薛长玲 李桂玉;核酸对铅中毒大鼠DNA损伤的影响[N];保健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硫丹对生物DNA损伤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刘婷婷;亚硝基脲导致DNA损伤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3 刘金凤;PML NBs新组分分子鉴定及其在DNA损伤反应中的功能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4 吴涵;透明质酸对滴眼液常用促渗剂诱导角膜上皮细胞DNA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潘欣;SOX4参与了DNA损伤反应中p53的激活[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6 王浩彤;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药物引发DNA损伤敏感性筛查及临床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7 武冬梅;二氧化硫对小鼠不同组织器官的氧化应激、DNA损伤及细胞因子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4年
8 茹晋丽;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对大鼠毒副作用和细胞周期、DNA损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9 张广林;顺铂诱导DNA损伤的核蛋白组学研究和microRNA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邢德印;DNA损伤和DNA修复基因多态与食管癌风险[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越;FOXO3a信号在纳米二氧化钛气管暴露致大鼠DNA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章艳燕;五味子乙素预防BaP致HTR-8/SV neo细胞氧化损伤及DNA损伤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董建云;DEB通过氧化应激诱导雄性生殖细胞DNA损伤和周阻滞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4 陈文涛;泛素连接酶Ring2在苯并(a)芘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及细胞周期变化中的作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艳强;甲基叔丁基醚单一及与镉复合对蚯蚓生理指标和DNA损伤影响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6 许时丽;依达拉奉对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DNA损伤和NF-κB水平影响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7 骆慧惠;4E-BP1在电离辐射诱发DNA损伤应激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8 李静;TIPE2介导的DNA损伤反应在HCV致癌过程中的作用[D];河南大学;2015年
9 邱岩岩;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评价双酚A、丙烯酰胺对DNA损伤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10 廖天录;DNA多层膜的自组装构建及在DNA损伤中的初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56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656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