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携载G250 McAb的纳米微泡靶向于肾癌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1 12:15

  本文选题:肾癌 切入点:G250单克隆抗体 出处:《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的诊断和治疗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难题。超声微泡作为超声造影剂,不仅可使组织增强显影,还可作为靶向给药的载体,在超声辐照下能定向释放药物,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功效,为解决RCC诊治面临的困难提供了可能。我们前期已制备了能穿过肿瘤血管进入组织间隙的纳米微泡(nanobubble,NB),证实其可增强组织显影,并可携载药物和治疗基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拟制备靶向于RCC的纳米级超声微泡,通过在微泡上连接针对RCC相关抗原G250的单克隆抗体(McAb)实现微泡的靶向性,验证超声辐照下肿瘤组织特异性增强显影效果,为RCC的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新方法。本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空白纳米微泡和靶向纳米微泡的制备目的制备稳定的空白纳米微泡及靶向纳米微泡,为体内外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机械振荡法制备空白脂质纳米微泡,生物素-亲和素连接技术将G250单克隆抗体连接于空白纳米微泡表面从而制备成靶向纳米微泡,采用免疫荧光技术验证靶向纳米微泡是否构建成功;采用血球计数仪和马尔文激光粒径仪测量两种微泡制备后的1、3、5、10天的浓度及粒径大小变化情况。结果成功制备空白纳米微泡,在此基础上制备了靶向纳米微泡,免疫荧光技术证实G250 McAb与纳米微泡连接紧密。制备的纳米微泡在5天之内可以保持性状的稳定。第二部分验证靶向纳米微泡对RCC细胞寻靶能力的体外实验目的验证携载G250单克隆抗体的靶向纳米微泡是否具有特异性的寻靶能力。方法细胞免疫荧光技术鉴定786-O和ACHN两种RCC细胞G250抗原表达情况;靶向细胞结合实验验证两种纳米微泡对两种细胞的特异性结合能力。结果携载G250单克隆抗体的靶向纳米微泡能够特异性地和G250抗原表达阳性的786-O细胞结合,不能与G250抗原表达阴性的ACHN细胞结合;空白纳米微泡与两种RCC细胞均未结合。第三部分靶向纳米微泡增强RCC裸鼠移植瘤超声显影的体内实验目的超声辐照两种RCC裸鼠移植瘤,观察靶向纳米微泡增强RCC移植瘤超声显影的能力。方法8只BLBA/c裸鼠分为两组,每组四只,一组裸鼠皮下种植786-O细胞,另外一组裸鼠种植ACHN细胞。待裸鼠成瘤大小约为1cm时,行超声造影实验。用iu22超声诊断仪和50mm超宽频线阵探头IL12-5在B型模式下寻找最大肿瘤切面并且固定探头,将1.0x107的空白纳米微泡从尾静脉注射入体内,采集图像信息;然后用超纯水冲洗血管残留微泡,将1.0x107靶向纳米微泡注入裸鼠尾静脉,再次采集图像信息。图像信息数据由QLab 8.1软件处理分析。结果体内超声显像从平均值和最大值分析,靶向纳米微泡和空白微泡在786-O裸鼠模型的显影效果存在显著差异[超声均值:(11.74±0.52)vs(16.34±0.40),P=0.001;超声最大值:(13.07±0.94)vs(18.09±0.82),P=0.003];在ACHN裸鼠模型中,靶向纳米微泡和空白纳米微泡的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超声均值9.01±0.99 vs 9.82±0.67(P=0.204);超声最大值13.04±0.42 vs 13.05±0.30(P=0.866)]。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携载G250单克隆抗体的靶向纳米微泡,证实其在体外能够特异性地结合G250表达阳性的RCC细胞,在动物体内能够显著增强RCC移植瘤的超声显像效果。
[Abstract]:A nanobubble capable of targeting to RCC was prepared by means of immunofluorometric technique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argeted nanovesicles carrying the G250 monoclonal antibody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in vitro ,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argeted nanovesicles carrying the G250 monoclonal antibody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in vitro .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游向东,周颖,单江,刘伊丽;蛋白微泡声学造影剂在缺血再灌注心肌中排空现象及其机制的探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3年06期

2 李彬,万明习,王素品;纳米包膜造影微泡在脉冲超声场中的瞬态非线性特性研究[J];声学学报;2004年06期

3 张群霞,王志刚,冉海涛,李晓东,郑元义,景香香;不同超声强度及微泡对基因和组织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年04期

4 张虎,王宏宇;微泡和超声 从诊断到治疗[J];中国民康医学;2005年08期

5 魏倕;谢志行;;带球壳微泡和空化气泡的超声特性研究[J];声学技术;2007年03期

6 杨莉;刘政;左松;谭开彬;高云华;付赤学;李秋颖;;脂膜微泡结合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制备[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年05期

7 刘学兵;王志刚;许川山;夏新蜀;张勇;李攀;冉海涛;谭勇;;一种新型载光敏剂的微泡制备及其基本物理特性研究[J];激光杂志;2008年05期

8 朱蔚;周翔;罗燕;彭玉兰;田野;王冬梅;柳晓军;李珂;庄华;解慧琪;;“流动的肺泡?”——超声谐振微泡定向增加组织局部供氧的理论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年10期

9 李彬,万明习;纳米包膜造影微泡的小波检测技术研究[J];声学学报;2005年05期

10 徐亚丽;高云华;刘政;谭开彬;付赤学;;微泡超声爆破助溶血栓机制的离体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建华;萧淑宜;何景光;区文财;邱春花;冯桂英;;微泡联合低强度治疗超声对犬睾丸组织及细胞影响的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九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张群霞;王志刚;冉海涛;李晓东;郑元义;景香香;;不同超声强度及微泡对基因和组织作用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姜学平;程茜;钱梦,

本文编号:16955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6955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6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