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前内侧接力穿支皮瓣修复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的临床应用
本文选题:股前内侧穿支皮瓣 切入点:接力皮瓣 出处:《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7年01期
【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内侧接力穿支皮瓣修复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23例口腔癌患者。其中男21例,女2例;年龄29~74岁,平均52.6岁。舌鳞状细胞癌16例,口颊癌7例。肿瘤TNM分期:T4N0M03例,T4N1M0 5例,T3N1M0 7例,T3N2M0 5例,T3N0M0 3例。病程6~18个月,平均8.8个月。行颈淋巴清扫和原发病灶根治性切除术后,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行口腔缺损修复,供区采用股前内侧接力穿支皮瓣移位修复。结果所有患者均确认有恒定的股前内侧穿支存在,未发现穿支缺如。术后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未发生血管危象、伤口裂开和明显肿胀等情况。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9.4个月。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颜色及外观轮廓自然。结论股前内侧接力穿支皮瓣是修复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的理想选择。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nteromedial femoral cutaneous flap in the repair of free anterolateral perforator flap . Methods Twenty - three patients with oral cancer were treated from Febr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5 .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 20 months , average 9.4 months .
【作者单位】: 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
【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3JJ5012)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SK3002)~~
【分类号】:R739.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刚;Peter C Neligan;;穿支皮瓣[J];江苏医药;2006年11期
2 刘晓燕;陶凯;黄威;李万同;王樝;时杰;邱涛;宋起滨;;游离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年03期
3 唐茂林;章伟文;张世民;徐达传;;穿支皮瓣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1年06期
4 张世民;王欣;唐茂林;章伟文;梅劲;杨大平;章一新;王春梅;陈宏;黎晓华;徐永清;张春;刘小林;汪华侨;徐达传;侯春林;;穿支皮瓣的当前争论与共识[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年06期
5 张彬;;穿支皮瓣修复的新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年09期
6 陈铿;柴益民;;穿支皮瓣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8年06期
7 石俊;张海明;;穿支皮瓣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05期
8 苏瑞鉴;;下肢穿支皮瓣的临床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年04期
9 张世民;唐茂林;穆广态;徐达传;徐永清;柴益民;章一新;唐举玉;郑和平;侯春林;;穿支皮瓣及相关术语的专家共识[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0年05期
10 陈彦名;唐举玉;;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达传;;穿支皮瓣的解剖与进展[A];2009年浙江省显微外科、手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朱跃良;;穿支皮瓣:皮瓣外科发展的新方向[A];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暨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3年
3 张振伟;庄加川;余少校;;超薄穿支皮瓣的制作及临床应用初探[A];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暨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3年
4 唐茂林;;穿支皮瓣研究进展[A];2012年浙江省手外科学暨显微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朱跃良;;穿支皮瓣:皮瓣外科发展的新方向[A];中国解剖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3年
6 刘晓燕;;组合穿支皮瓣在创伤畸形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孙家明;郭能强;熊凌云;杨杰;;几种穿支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刘晓燕;;组合穿支皮瓣在创伤畸形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刘晓燕;陶凯;黄威;李万同;王樝;时杰;邱涛;宋起滨;;游离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A];第4届中国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张功林;章鸣;;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临床应用进展[A];浙江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谢明霞;小腿皮肤套脱 穿支皮瓣再造[N];健康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白晋;会阴穿支皮瓣的三维显微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初步报告[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2 刘育凤;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3 崔怀瑞;腹前外侧壁跨区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3D可视化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4 王一村;320排螺旋CT血管造影和三维重建在阴股沟穿支皮瓣临床设计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5 方柏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血管构造及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丽;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带蒂穿支皮瓣中的应用[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2 刘继全;穿支皮瓣移植模型中血管端端吻合与端盘吻合法的对比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3 吴留印;股前外侧血流桥接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4 宋剑刚;小型猪超薄穿支皮瓣与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比较研究[D];南华大学;2013年
5 董栋;腹前外侧壁跨区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D];宁波大学;2013年
6 周玉名;小型猪超薄穿支皮瓣和穿支皮瓣的数字技术研究[D];南华大学;2013年
7 张华胜;臂内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及临床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陈彦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与临床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9 刘超;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0 欧阳海洋;足内侧穿支皮瓣设计的解剖学基础与临床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96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696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