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柔比星对乳腺癌细胞核内丝切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影响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本文选题:多柔比星 + 乳腺癌 ; 参考:《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7年06期
【摘要】:目的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检测多柔比星对乳腺癌细胞核内丝切蛋白(cofilin)相互作用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多柔比星对细胞核内cofilin表达的影响;免疫共沉淀后,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检测对照组与多柔比星处理组细胞核内cofilin相互作用蛋白的差异;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多柔比星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多柔比星处理MDA-MB-231细胞后,细胞核内cofilin表达增加,呈明显量效和时效关系;与对照组比较,多柔比星处理组核内与cofilin相互作用的蛋白结合蛋白、结构分子激活蛋白、细胞骨架蛋白、核酸结合蛋白、核糖体蛋白的种类明显减少(109、60、45、76、34 vs 79、32、20、56、16);多柔比星处理细胞后,可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在S/G2期,并呈明显量效关系,G1期细胞由(45.92±4.57)%降至(10.50±0.83)%(P0.01)。结论多柔比星处理细胞后可增加cofilin核聚集,减少细胞核内与cofilin相互作用蛋白的种类,最终使细胞周期阻滞在S/G2期。
[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ct the effect of doxorubicin on the interacted protein of silkcut protein cofilin in the nucleus of breast cancer by a comparative proteomics method. Methods the effect of doxorubicin on the expression of cofilin in nucleus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and the difference of cofilin interaction protein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doxorubicin treated group was detected by comparative proteomics after co-immunoprecipitation. The effect of doxorubicin on cell cycle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after treated with doxorubicin, the expression of cofilin in the nucleus of MDA-MB-231 cell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dose-effect 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protein binding protein and structural molecular activator protein interacting with cofilin in the nucleus of doxorubicin treat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types of cytoskeleton protein, nucleic acid binding protein and ribosomal protei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1) after treated with doxorubicin from 45.92 卤4.57% to 10.50 卤0.83P0.01. after treated with doxorubicin, the cell cycle was blocked in S/G2 phase. Conclusion doxorubicin can increase the nuclear aggregation of cofilin, decrease the type of interacting protein with cofilin in the nucleus, and finally block the cell cycle in S/G2 phase after treated with doxorubicin.
【作者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药学系生药学与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571425)~~
【分类号】:R737.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志娟;丁红;罗斌华;;肺靶向多柔比星微球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特性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2年05期
2 张婷;李雷;王忠辉;严建燕;潘琦;刘向云;孙祖越;;多柔比星对体外培养小鼠腔前卵泡发育的影响[J];癌变.畸变.突变;2013年05期
3 林根来;陈立鹰;詹福根;王小林;;多柔比星磁性白蛋白纳米微粒的研制[J];中国新药杂志;2006年21期
4 贾中服;;国内防护多柔比星心脏毒性的中药研究现状[J];中国民康医学;2010年24期
5 韩月臣,孔维佳,胡钰娟,王莹,刘俊,王琼;多柔比星耳毒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年03期
6 许东航;高建青;梁文权;赵永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核内多柔比星浓度[J];中国药学杂志;2008年16期
7 陈萍;向梅;何红燕;宁四清;胡华琼;陶红;莫慧琴;;静脉注射多柔比星对血管内膜损伤的病理学研究[J];护理研究;2009年31期
8 孙习鹏;万丽丽;徐志儒;李丹;韩永龙;孟祥乐;郭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及组织中多柔比星含量[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0年04期
9 杨志军;甘昭春;;多柔比星致心电图异常352例临床报告[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2年02期
10 于静;杨继章;苏素文;张玉;;多柔比星心脏毒性及其中药防治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利军;史慧勤;苑晓燕;袁海涛;赵君;彭双清;;多柔比星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毒性表现[A];2013年(第三届)中国药物毒理学年会暨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坛论文摘要[C];2013年
2 张利军;史慧勤;苑晓燕;袁海涛;赵君;彭双清;;多柔比星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毒性表现[A];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年6月第27卷第3期)[C];2013年
3 叶威良;宦梦蕾;肖飒;崔晗;杨文娟;刘道州;程颖;万宁;腾增辉;张邦乐;周四元;;具有酸敏特性的叶酸-多柔比星连接物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4 方罗;林能明;;多柔比星药动学研究进展[A];2007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郭茜;郭家彬;袁海涛;赵君;彭双清;;线粒体功能调节在环维黄杨星D抗多柔比星心脏毒性中的作用[A];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C];2013年
6 陈立娟;彭双清;王国强;阳海鹰;闫长会;;多柔比星致大鼠心脏毒性的蛋白质组学研究[A];2006年全国药物毒理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张赢予;张国辉;孟晨;高艳红;芮涛;张朝;;麦冬皂苷D缓解多柔比星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3环境污染及职业暴露与人类癌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8 蒋慧芳;娄引军;麦文渊;金洁;;多柔比星脂质体在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应用[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研讨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首次学术年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雷光宇 吴惠芳;“楷莱”召回 国产多柔比星脂质商机凸显[N];医药经济报;2012年
2 马长国;Caelyx与多柔比星相比的优点[N];医药导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邹岩;壳聚糖被覆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搭载多柔比星介导MCF-7乳腺癌细胞调亡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徐aF;ARK5在肝细胞肝癌对多柔比星耐药性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郑伟;hSIR2/SIRT1降低蒽环类抗肿瘤药多柔比星的心脏毒性[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4 吴少玲;氧化石墨烯装载多柔比星的性能及抗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效应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青青;西达本胺和多柔比星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协同抗肿瘤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2 宋霞;小檗碱联合多柔比星抗肿瘤作用的机制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洪亚琼;低剂量辐射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对抗多柔比星所致BALB/c鼠心脏毒性[D];吉林大学;2015年
4 沈雯雯;足细胞在多柔比星肾病大鼠病变过程中作用及雷帕霉素、雷洛昔芬对其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5 张琦;YAP在肝癌细胞中表达与多柔比星耐药的相关性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6 张懿;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多柔比星处理HepG2细胞株效果的影响[D];贵阳医学院;2014年
7 李东东;人肝癌细胞MHCC97-H中Cat S基因沉默对多柔比星敏感性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8 张敏;α-actinin-4与多柔比星肾病大鼠氧化应激状态的关系[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9 赵祺;HA纳米载体转hGM-CSF HepG2疫苗联合多柔比星抗肝癌实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4年
10 瞿小兰;叶酸—白蛋白—多柔比星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性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42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842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