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杂交捕获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本文选题:HPV + 宫颈癌 ; 参考:《现代妇产科进展》2017年05期
【摘要】:目的:了解新一代杂交捕获技术(DH2)在宫颈癌筛查与传统筛查方式的优势比较,探讨HPV16/18分型检测对DH2初筛阳性患者分流管理的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对浙江省慈溪市79847例、81702例、61072例妇女采用巴氏涂片的方法进行宫颈癌筛查,在2015年、2016年分别对浙江省慈溪市35657例、59634例妇女使用DH2检测14种高危型HPV的方法进行宫颈癌筛查。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高危型HPV检测与巴氏涂片在LSIL以上病变的检出率情况。同时对DH2阳性患者进行HPV16/18检测,对照和比较HPV16/18分流策略的检出情况。结果:2013年、2014年、2015年采用巴氏涂片的方法对LSIL以上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0.048%、0.105%、0.134%;2015年、2016年使用DH2检测14种高危型HPV的方法对LSIL以上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0.415%、0.550%。2015年采用DH2检测14种高危型HPV初筛模式,LSIL以上病变在DH2阳性及在HPV16/18阳性中的占比分别为4.644%、15.370%;2016年采用DH2检测14种高危型HPV初筛及初筛阳性患者HPV16/18分流的模式,LSIL以上病变在DH2阳性及在HPV16/18阳性中的占比分别为6.365%、22.430%。结论:使用DH2检测14种高危型HPV的方法比传统巴氏涂片对LSIL以上病变的检出率更高,DH2可作为宫颈癌初筛的可行方法;DH2初筛及初筛阳性患者HPV16/18分流管理模式对宫颈癌高危人群进行风险分层管理,重点关注HPV16/18阳性人群,可以进一步提高宫颈癌筛查中的LSIL以上病变检出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dvantages of new generation hybrid capture technique (DH2) in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and traditional screening, and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PV16/18 typing in shunt management of DH2 positive patients. Methods: in 2013, 2014, 2015, 79847 women (81702 women) in Cixi City, Zhejiang Province, were screened for cervical cancer by pasteurized smears. In 2015 and 2016, 35657 women (59 634 women) in Cixi City, Zhejiang Province, were screened for cervical cancer by using DH2 to detect 14 high-risk types of HPV. Using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s gold standard, the detection rate of high risk HPV and pasteurized smears above LSIL was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HPV16/18 was detected in DH2 positive patients, and the detection of HPV16/18 shunt strategy was compared and compared. Results: in 2013, 2014, 2015, the detection rate of more than LSIL by using pasteurized smears was 0.048 and 0.1050.134 respectively. In 2015, 2016, the detection rate of 14 high-risk types of HPV with DH2 was 0.415 and 0.550.2015 respectively. The detection rate of 14 kinds of LSIL by DH2 in 2015 was 0.415 and 0.550.2015 respectively. The proportion of LSIL-positive lesions in DH2 positive and HPV16/18 positive was 4.64444 and 15.370 in high-risk HPV primary screening model respectively. In 2016, DH2 was used to detect 14 high risk HPV primary sieve patients and HPV16/18 shunt patients with primary sieve and primary sieve positive in DH2 and HPV16/18 positive, respectively, and the proportion of LSIL positive in HPV16/18 was 4.64444 and 15.370.The HPV16/18 shunt pattern of 14 high risk HPV primary screening and primary sieve positive patients was used in 2016. The proportion of sex was 6.365 and 22.43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asteurization smear, the detection rate of 14 high-risk types of HPV by DH2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pasteurized smears. DH2 can be used as a feasible method for screening cervical cancer and the HPV16/18 shunt management mode i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primary screening and positive screening. Risk stratification management is carried out in high risk groups. Focusing on HPV16/18 positive population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 of LSIL above in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作者单位】: 慈溪市妇幼保健院;
【分类号】:R737.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Goldie S.J.;Gaffikin L.;Goldhaber-Fiebert J.D. ;高雪莲;;5个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筛查的成本效益研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2006年03期
2 Kesic V;Markovic M;Matejic B;Topic L.;柳蕴;;塞尔维亚妇女对宫颈癌筛查的认知情况[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2006年05期
3 黄光梅;鞠玉霞;张雪丽;郑永红;任新华;马健;;宫颈癌筛查及治疗流程管理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7年29期
4 胡晓玲;;吉林省人口计生委开展早期宫颈癌筛查项目启动暨现场会[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年05期
5 田艳玲;闫学明;邵文杰;夏宏伟;;北京西城贫困妇女宫颈癌筛查[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9年02期
6 ;资源短缺地区的宫颈癌筛查手段[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2年03期
7 张燕;;宫颈癌筛查2026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年02期
8 张伟峰;马静;钟惠珍;;宁波市2家制衣企业女工宫颈癌筛查意愿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3年03期
9 王晓银;刘敬涛;梁开如;高丽丽;;妇科门诊就诊妇女宫颈癌筛查认知行为情况调查[J];医学综述;2013年11期
10 孙玉春;陈远秀;陈凯清;阙伟东;叶定村;陈双双;;沙井外来女工早期宫颈癌筛查普及方法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惠珍;张伟峰;马静;;宁波市制衣企业女工宫颈癌筛查意愿相关因素及障碍调查[A];2013年浙江省妇科肿瘤学术年会暨省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宫颈癌筛查及子宫颈疾病规范化诊治”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3年
2 敖梅红;李隆玉;;经济欠发达地区宫颈癌筛查方法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场-癌症流行病趋势和防控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苏荣;魏军;钟立;;宫颈癌筛查方法的发展[A];第九届西北五省(区)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任素琴;陶晨;杨敏;姜淑芳;;医院女性工作人员宫颈癌筛查结果对比分析[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伍军平;罗新;;8463例宫颈病变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6 卞美璐;马莉;李茜;程娇影;陈曦;;一种新型宫颈癌筛查方法的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盆底会场(女性盆底学组、妇科感染协作组)论文汇编[C];2012年
7 何裕;钱德英;;探讨宫颈癌筛查对年轻女性的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8 刘爱军;赵澄泉;杨敏;;《美国最新子宫颈癌筛查指南》解读及其对中国宫颈癌筛查的启示[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9 陈椿林;陈荣建;顾新军;黎炎;王柯萍;李天安;;上虞市2300例宫颈癌筛查诊断结果分析[A];2013年浙江省病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谢昕;洪滨;古少君;;澳门宫颈癌筛查现状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球华人妇产科学术大会暨第三次全国妇产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甘贝贝;宫颈癌筛查有了新方法[N];健康报;2013年
2 记者 冯立中;宫颈癌筛查应向老少两头延伸[N];健康报;2014年
3 金慰鄂;宫颈癌筛查不能省[N];大众卫生报;2007年
4 李琼燕;我省预防宫颈癌筛查公益活动启动[N];陕西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陈飞 连漪 实习记者 魏婉笛;宫颈癌筛查 技术要适宜 质量要提高[N];健康报;2012年
6 见习记者 裘炯华;分子诊断改写宫颈癌筛查历史[N];医药经济报;2013年
7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 吴瑞芳;更新更准的宫颈癌筛查模式[N];健康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胥富春;宫颈癌筛查惠及泾川妇女[N];平凉日报;2010年
9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 吴瑞芳;宫颈癌筛查的本土探索[N];健康报;2014年
10 记者 余海蓉邋通讯员 吴波;子宫颈癌筛查公益项目启动[N];深圳特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鲁梦寒;宫颈癌筛查新方法及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初探[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2 李明群;湖北省襄阳市宫颈癌筛查结果及筛查策略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3 张媛媛;新疆巴楚县宫颈癌筛查及筛查策略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4 周爱芬;武汉市农村户籍妇女宫颈癌筛查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逦滢;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TERC基因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2年
6 胡尚英;子宫颈癌病因及预防控制的相关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7 文彩虹;宜昌市土家族地区子宫颈癌筛查及其与微量元素的关系[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雪;上海市虹口区退休妇女参与宫颈癌筛查相关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孙小伟;农村地区采用不同宫颈癌筛查策略的效果评价[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3 巩姣梅;宫颈癌筛查新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4 达振强;宫颈癌筛查方法评价及疾病负担系列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梁欢欢;影响宫颈癌放疗疗效的临床病理多因素分析和广西宫颈癌筛查适宜技术探讨[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6 薛芸;金坛市1458例已婚妇女3年宫颈癌筛查情l练治鯷D];南京大学;2013年
7 李姗;宫颈癌筛查新方法临床应用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8 强荣;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水平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9 吕祥花;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应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临床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10 顾晓芬;子宫颈癌筛查及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48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848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