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转移性前列腺癌ADT治疗后影响PSA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05 17:49

  本文选题:转移性前列腺癌 + 雄激素剥夺治疗 ; 参考:《大连医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背景: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在全世界范围内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中80% 9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伴有远处转移,行根治性治疗相对有禁忌,主要治疗方式为系统的全身综合治疗,其中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是对于激素敏感前列腺癌(hormone 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HSPC)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而在转移性前列腺癌经ADT治疗后PSA的变化被认为是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目的:通过分析转移性前列腺癌ADT治疗期间的相关临床资料,探讨影响PSA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指导临床诊疗策略,对于高危患者尽早联合其他治疗,减少肿瘤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肿瘤无进展生存期。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08年06月至2016年0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确诊为转移性前列腺腺癌并行规律ADT治疗、且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的112例患者资料。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别比较前列腺癌患者发病年龄、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水平(Hb)、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ALP)、前列腺体积(Prostate volume,PV)、初始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 PSA)、肿瘤临床T分期、Gleason评分、远处转移(NM)情况等临床数据,根据ADT治疗后PSA最低值能否低于阈值0.2 ng/ml,将患者分为PSA达标组和PSA未达标组,对于连续计量资料均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来评估转移性前列腺癌在ADT治疗后PSA不能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ROC曲线分析两种有统计学意义的连续计量资料因素对ADT治疗后PSA能否达标的鉴别效能,并分别计算曲线下面积,以及在合适的阈值时预测PSA达标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水平(Hb)(P=0.009)、碱性磷酸酶(ALP)(P=0.002)、初始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0.001)、肿瘤临床T分期(P0.001)、Gleason评分(P=0.008)、远处转移(P=0.002)等因素对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ADT治疗后PSA能否达标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肿瘤发病年龄(P=0.216)、BMI(P=0.162)、前列腺体积(PV)(P=0.481)等因素对ADT治疗之后PSA能否达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初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OR=2.30)、肿瘤临床T分期(OR=6.23)、骨转移合并内脏或远处淋巴结转移(OR=8.69)是影响ADT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后PSA能否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组间非参数检验提示:PSA≥50 ng/ml、肿瘤临床T分期≥T3、骨转移伴内脏或远处淋巴结转移时,患者PSA最低值未达到0.2 ng/ml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转移性前列腺患者中接受ADT治疗后,血清PSA动态变化受多种临床因素影响,其中初始PSA、临床T分期、骨转移同时伴或不伴内脏或远处淋巴结转移是患者PSA最低值能否达到0.2 ng/ml的主要独立影响因素。2、当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ADT初始t PSA≥50ng/ml、临床T分期≥T3、骨转移同时伴内脏或远处淋巴结转移时,与对照组相比,其PSA达到0.2 ng/ml比率较低,此类患者应常规定期密切随访,病情进展时尽早联合其他治疗。
[Abstract]:鑳屾櫙:鍓嶅垪鑵虹檶(prostate cancer,PCa)鍦ㄥ叏涓栫晫鑼冨洿鍐呮槸鑰佸勾鐢锋,

本文编号:1848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848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c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