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CD47靶向治疗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本文选题:CD + 单克隆抗体 ; 参考:《中国肿瘤临床》2017年07期
【摘要】: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逃逸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免疫逃逸机制对于研发新的抗肿瘤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免疫治疗旨在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是肿瘤治疗相关研究的前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CD47是一种广泛表达的细胞表面分子,肿瘤细胞可能借此"别吃我"信号,逃避了肿瘤免疫;肿瘤干细胞中CD47的表达水平甚至比肿瘤细胞更高。通过使用抗CD47抗体阻断CD47-SIRPα通路,从而介导细胞吞噬作用,能够靶向性杀伤肿瘤细胞。现在多项关于CD47靶向治疗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包括两种单克隆抗体和一种融合蛋白。然而由于使用动物模型不一,可能高估了这些药物的临床疗效预测。现将CD47抗肿瘤治疗相关研究的背景及潜在问题加以综述,并对该治疗的未来应用前景予以展望。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umorigenesis and development, tumor cells escape from the monitoring of the immune system, and the mechanism of immune escap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ti-tumor treatment schemes. Immunotherapy aims to activate the patient's own immune system, and is the frontier of tumor therapeutic-related research. CD47 is a widely expressed cell surface molecule, which may be used by tumor cells to signal "Don't eat me." It evades tumor immunity; CD47 expression in tumor stem cells is even higher than in tumor cells. By blocking the CD47-SIRP 伪 pathway by using anti CD47 antibodies, phagocytosis can be mediated and targeted to kill tumor cells. A number of clinical trials are underway on CD47 targeting therapy, including two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a fusion protein. However, the use of animal models may overestim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se drugs. In this paper, the background and potential problems of CD47 antitumor therapy are reviewed, and the prospect of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uture is prospected.
【作者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超声诊疗科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哥伦比亚特区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502247)资助~~
【分类号】:R730.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鞠宝辉;田菁;黄宇婷;陈春燕;冯慧;郝权;;卵巢癌干细胞基因表达谱共有特征分析[J];山东医药;2013年24期
2 鞠宝辉;黄宇婷;田菁;冯慧;胡林萍;袁卫平;郝权;;抗CD47单克隆抗体对卵巢癌细胞靶向治疗的体外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3年08期
3 黄宇婷;胡林萍;鞠宝辉;袁卫平;程涛;郝权;;定量多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卵巢癌研究中的初步探索[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年02期
4 黄宇婷;胡林萍;田菁;鞠宝辉;葛菁;李惠智;袁卫平;程涛;郝权;;上皮性卵巢癌中c-myc基因扩增和Rb1基因缺失及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2012年20期
5 黄宇婷;郝权;;CD47——卵巢癌治疗的新靶点?[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6 徐丛剑;程明军;黄宇婷;张雯碧;;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年09期
7 黄宇婷;张雯碧;程明军;徐丛剑;;干细胞与子宫内膜异位症[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09年04期
8 黄宇婷;程明军;徐丛剑;;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的干细胞学说[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银鹏;于虎;王珂;高鹏;;抗CD47靶向治疗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中国肿瘤临床;2017年07期
2 王慧敏;谭明子;张嵩;李潇;高健;张丹晔;郝莹莹;高嵩;刘娟娟;林蓓;;CD44、CD47和c-met在卵巢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3 梁怡Zs;张清学;;自噬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J];生殖医学杂志;2016年11期
4 张琪;游存厚;;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新进展[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年10期
5 李莉;蒋睿;马彩玲;;CT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年08期
6 郑玮琳;黄梓燕;曹立幸;马媛媛;梁雪芳;;从治病求本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思路与方法[J];中医杂志;2016年09期
7 冯燕;张婕;;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患者孕育功能疗效因素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年03期
8 孙志;陈公琰;;RB1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6年01期
9 潘虹;刁静;汤蕴琦;潘颖琳;李佳蕊;张萍;;子宫内膜异位组织中VEGF、c-fos表达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6年08期
10 朱小凤;梁志锋;;对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卵泡液白蛋白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年3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胡林萍;葛菁;张丽艳;许静;袁卫平;程涛;张磊;;用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骨髓细胞制片方法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2年02期
2 刘双虎;王守志;张慧;李辉;;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1(RB1)研究进展[J];遗传;2010年11期
3 胡琢瑛;林晓;;Wnt-1、beta-catenin及C-myc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09年05期
4 王姝;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一种干细胞疾病?[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8年10期
5 程明军;徐丛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理论及学说[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年07期
6 张向宁;李晓翠;孔北华;杨钟莉;曲显俊;韩秋裕;;卵巢上皮性癌中p53基因缺失与HER-2基因扩增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年02期
7 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的新里程[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年01期
8 李建峰,苏应宽,徐苗厚,顾艳红,高继发;卵巢癌组织中C-erbB-2和C-myc原癌基因扩增的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9 金锡尊,黄尚志,卞美璐,管桂珍,白秀英,王文臣,王维人,吕学冼;人卵巢癌p53基因突变与缺失的研究[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景平,卢圣栋;癌症的靶向性基因治疗[J];世界科学;2000年01期
2 侯亮,姜月华,詹臻;恶性肿瘤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现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4年03期
3 ;英国研究出癌症靶向疗法[J];大众科技;2008年02期
4 郭飞;;药物的靶向治疗(83)[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1年03期
5 伍立德;;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08期
6 ;显微技术或为改善靶向治疗的关键[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3年01期
7 傅诚强;癌肿的靶向治疗(编译)[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4年04期
8 黄每裕;;“三级靶向”理论破解“上火”之谜[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年17期
9 胡兰萍;彭汉玲;;英夫利西单抗靶向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9年07期
10 马军;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靶向”治疗[J];中国肿瘤;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舜;;肺癌分子靶向—中国十年[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孙丽霞;于秀卿;黄薇;;靶向电超导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孙丽霞;于秀卿;;靶向电超导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4 王潍博;;肺癌的靶向治疗[A];第四届全国肺癌诊断及综合治疗进展学习班暨山东抗癌协会肺癌分会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段建春;;肺癌靶向治疗现状与进展[A];靶向给药系统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李娜;乔光明;高源;唐波;;靶向纳米生物复合物在癌细胞成像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景香香;王志刚;李晓东;彭晓琼;杨春江;张群霞;郑元义;;自制“表活显”对白细胞的靶向性机制研究[A];第九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冉海涛;朱叶锋;张群霞;王志刚;张辉;;靶向纳米脂质超声造影剂制备及其体外寻靶能力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王训松;赵霞;;肺癌的靶向治疗[A];结核与肺部疾病论文集[C];2005年
10 于金明;;肺癌的靶向放疗[A];第三届全国肺癌诊断及综合治疗进展学习班暨山东省抗癌协会肺癌分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房树芬 记者 王春;我“靶向激活光扳机”开辟光精确控制治癌新路[N];科技日报;2012年
2 记者 周芳;重视循证医学 关注靶向治疗[N];吉林日报;2010年
3 本报特约撰稿 廖联明;同伴诊断和靶向疗法审评新考[N];医药经济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蒋秀娟 通讯员 苏文慧 罗国金 王佳斌;先进技术提高靶向放疗精准度[N];科技日报;2012年
5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陆志城;靶向抗癌药 个个皆“重磅”?[N];医药经济报;2004年
6 原文载11月11日出版的Forbes,聂翠蓉 编译;抗癌新药:广谱还是靶向?[N];科技日报;2002年
7 本报特约撰稿人 蔡德山;抗肿瘤药未来“靶向”[N];医药经济报;2009年
8 韩宝惠;无限期待在“靶向”[N];健康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李颖;靶向治疗为晚期癌患者带来福音[N];科技日报;2009年
10 记者 白京丽;靶向治疗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N];中国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纪长威;前列腺癌细胞特异性核酸适体的提取鉴定及其靶向纳米载药体系的合成[D];南京大学;2012年
2 宋卫香;载紫杉醇靶向磁性纳米探针双模态显像及治疗乳腺癌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3 谢芳;靶向脂质纳泡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分子显像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4 曾月东;腰椎间盘突出靶点瞄准仪研发及靶向穿刺方法学创新与临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5 沈运丽;外加磁场引导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靶向修复缺血心肌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6 胡斌;肝脏靶向治疗载体系统的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丁文成;靶向HPV E6E7基因的TALEN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嘉莉;TAT-OSBP-1-MKK6(E)重组融合蛋白靶向治疗卵巢癌的体内外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紫欣;纳米粒子(Fe_3O_4-Cy5.5-NGR)在裸鼠卵巢癌模型的双模态靶向效能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3 操守鹏;含可激活NIR探针的糖囊泡的合成及其在药物控释实时示踪和靶向递送中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刘莹;载STEAP-1抗体前列腺癌靶向超声微泡的制备及寻靶实验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6年
5 韩娟娟;卵巢癌靶向多肽的筛选与鉴定[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熊星宇;靶向于前列腺癌的载阿霉素纳米泡的构建及其体外治疗效能评估[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7 戴玲玲;基于MUC5AC靶向胰腺癌的实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8 高雨倩;不同形貌双靶向聚醚—聚酯磁性胶束对肿瘤治疗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9 陆科东;利用电荷翻转靶向输送去甲斑蝥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王倩;PD-1-VEGF多靶向Fc融合蛋白PVP的表达、纯化及初步功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11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911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