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亡通路基因的MicroRNA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关联研究和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对局部晚期非
本文选题:小细胞肺癌 + 局限期 ; 参考:《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第一部分凋亡通路基因的MicroRNA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关联研究背景和目的:凋亡通路在包括小细胞肺癌在内的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而microRNA可调控基因的表达。本实验通过凋亡通路基因microRNA靶序列3’-UTR位点的基因分型,探索与根治性放化疗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D-SCLC)预后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材料与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4年6月146例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外周抗凝血2ml,提取全血DNA。采用Sequenom MassARRAY分子量阵列技术对凋亡通路中7个microRNA靶基因的12个标签SNPs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终点为基因型与生存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筛选与预后相关的SNPs,建立基于凋亡通路的预后相关递归分割分析(RPA)分级。研究结果:所选凋亡通路基因中共有3个SNPs,分别为CASP8:rs1045494(CT)、 PIK3RI:rs3756668(AG)、 GaSP7:rs4353229(TC),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的长期生存相关,其校正后风险比(HR)分别为0.480(95%CI:0.258-0.894)、 0.405(95%CI 0.173-0.947)、0.446(95%CI:0.247-0.802)。经多重比较检验仍与预后显著相关。亚组分析显示这3个SNPs也是Ⅲ期患者的预后因素。基于CASP8:rs1045494和CASP7:rs4353229上下游的联合作用得到RPA分级,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3个预后组,与低危组比较,中、高危组校正后HR分别为2.150(1.081-4.275)、3.760(1.680-8.415)。结论:凋亡通路基因的microRNA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成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生存的预后因素。第二部分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损伤影响的临床研究研究目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在胸部放疗中具有独特的剂量分布特点,其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所致肺损伤的影响尚不确定。本研究将通过大样本的分析对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产生放射性肺损伤的情况进行比较。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11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48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包括180例3DCRT治疗和300例IMRT治疗的患者。采用CTCAE4.0标准评价症状性放射性肺炎(SRILT),及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使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IMRT和3DCRT两种技术间SRILT的发生情况,并分析SRILT相关预测因素。比较两组间剂量学差异,并评估其与肺损伤的关系。研究结果:全组患者SRILT的发生率为21.7%(104例)。双肺MLD≥17.5Gy、V5≥62.5%、V20≥29.2%的SRILT发生率明显高于双肺MLD17.5Gy、V562.5%、V2029.2%(分别为42.1% vs.17.5%、28.5% vs.19.0%、36.9% vs.18.4%)。其他参数(包括患、健肺MLD、双肺及患肺V5-V60、健肺V5-V15)的SRILT发生率也显示相同趋势。与3DCRT相比,IMRT可显著降低SRILT的风险(27.8%vs.18.0%,P=0.026),配对及校正后仍具有统计学意义。剂量学比较显示,IMRT增加了双肺V5-V10、患肺V5-V15、健肺V5而降低健肺V15-V60。在双肺MLD≥17.5Gy组,IMRT降低SRILT风险的优势更为显著,IMRT和3DCRT两组SRILT的发生率分别为29.5%和53.7%,P=0.024。其他剂量学参数同样体现出IMRT的该特点。在PTV较大(≥506.4m1)的患者中,IMRT组SRILT发生率为18.5%,显著低于3DCRT组36.1%。结论:与3DCRT相比,IMRT可独立降低局部晚期NSCLC患者SRILT的发生风险,并且能通过改善肺部剂量分布更好的保护正常肺组织。第三部分不可手术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大分割放射治疗研究目的:探讨不可手术的Ⅰ期或复发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行大分割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毒性。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2013年收治的接受单次4-66y根治性大分割放疗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技术采用IMRT或VMAT,通过锥形束CT进行疗前验证,保证放疗精确性,处方剂量为50-78Gy,最常用的为6Gy×12次的方案。中位随访24个月。采用Kaplan-Meirer法分析生存情况。研究结果:共有65例患者纳入分析,包括43例原发非小细胞肺癌和22例复发或第二原发的非小细胞肺癌,72%的患者有病理学诊断。在疗后6个月客观缓解率(包括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达84.6%。全组患者3年无局部失败率、无进展生存、总生存和肿瘤专项生存分别为90.3%、64.3%、68.9%、88.8%。有病理诊断的46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3年总生存为66.7%。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无进展生存明显差于原发性患者(P=0.047)。共35.4%(23例)的患者出现疗后进展,其中局部复发占10.8%(7例),区域失败占12.3%(8例),远处转移为16.9%(11例)。BED≥100 Gy局部控制率似高于BED100 Gy组,但未达统计学差异(P=0.240)。症状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6.9%,无4-5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结论:大分割放射治疗不可手术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和预后,且毒性可耐受。6Gy×12次的方案可能是有效可行的方案,有待正在进行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Abstract]:Objective :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 SNPs )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nosis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 ( NSCLC ) including small cell lung cancer ( NSCLC ) . In this study , the effects of three -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on radiation - induced lung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non - small cell lung cancer were compared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SRILT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 - small cell lung cancer was 21 . 7 % ( 1 . 81 - 4 . 275 ) and 3 . 760 ( 1 . 680 - 8.415 ) . Conclusion : Compared with 3DCRT , IMR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isk of SRILT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MRT increased the incidence of SRILT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 and the toxicity can be tolerated . The 6 Gy x 12 dose regimen may be an effective and feasible protocol to be further confirmed by prospective studies being carried out .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炳文,赵兰,周彩存,李德仁,徐建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在小细胞肺癌预后中的价值[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年12期
2 王云杰,赵正源,刘锟;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回顾与展望[J];陕西肿瘤医学;2001年03期
3 李勇 ,黄瑞文;小儿小细胞肺癌1例[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2年01期
4 周涛 ,刘素勤 ,刘基巍;小细胞肺癌脊髓及马尾转移1例[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2年01期
5 徐长明 ,刘长军 ,袁继彬;12例小细胞肺癌早期X线表现[J];现代医药卫生;2002年03期
6 宋元龙,李高峰,巫正伟;76例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分析[J];云南医药;2002年04期
7 罗文军,殷富春,郭伟;小细胞肺癌误诊1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年12期
8 欧阳瑶 ,邓飞 ,刘华庆;小细胞肺癌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J];贵州医药;2003年01期
9 张毅,顾艳斐,邓立宏,杨声,李世业;小细胞肺癌508例不同治疗方式的综合评价[J];中华医学杂志;2004年11期
10 毛娟华;小细胞肺癌40例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洁;;小细胞肺癌规范化治疗及其最新进展[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2 王华庆;李兰芳;;小细胞肺癌的内科治疗及进展[A];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4年
3 尹秋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4 傅小龙;;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共识和争议[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吴殷;曲亚伟;陈宗越;;小细胞肺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近期疗效分析(摘要)[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6 万会平;;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丁小青;蒋留留;张志坚;王梅;许文荣;朱伟;钱晖;;转移性人小细胞肺癌裸鼠模型的建立[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8 程颖;柳菁菁;;小细胞肺癌内科治疗的探索[A];第13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9 张军;李厚文;;化疗、放疗,加颅脑预防性放射,治愈晚期小细胞肺癌[A];第13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苟兰英;安社娟;严红虹;吴一龙;;基于509例系列患者分析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A];第13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鲍云华;小细胞肺癌有了新标志物[N];健康报;2003年
2 朱立明;“套餐式”疗法使小细胞肺癌患者获益[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刘霞;新药物可抑制小细胞肺癌细胞[N];科技日报;2009年
4 实习生 程凤;小细胞肺癌扩散与基因缺失相关[N];科技日报;2011年
5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肺癌学组组长 支修益;小细胞肺癌 不容忽视的20%[N];健康报;2013年
6 陈青;敢对小细胞肺癌动刀[N];文汇报;2003年
7 贺用和 董海涛 林红生;小细胞肺癌132例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总结[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8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肺癌学组组长 支修益;ProGRP检测助力小细胞肺癌管理[N];中国医药报;2013年
9 常怡勇;吸烟者突然厌烟当心肺癌[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10 唐夏;吸烟低龄化导致肺癌低龄化[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放射治疗方案的优化[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2 姜威;凋亡通路基因的MicroRNA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关联研究和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损伤影响的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3 王希明;人附睾蛋白4(HE4)作为新型肿瘤标志物在小细胞肺癌应用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4 陈骏;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5 王淳;胎盘生长因子在小细胞肺癌细胞穿过血脑屏障中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6 朱慧;放射治疗对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7 苏景伟;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疗效分析及相关肿瘤标记物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8 赵汉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用于小细胞肺癌的基础及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张文珏;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及预后因素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10 李昆霖;人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与初步鉴定[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波;小细胞肺癌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D];山东大学;2009年
2 杨光;小细胞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梁珍;多西紫杉醇靶向纳米药物对小细胞肺癌治疗作用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4 赵传多;Ⅱ-ⅢA期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5 邵铭心;难治性小细胞肺癌的预测模型[D];吉林大学;2016年
6 石欣雨;NLR和PLR对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6年
7 李卫涛;AnnexinⅡ、NFκB在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D];新乡医学院;2015年
8 李洪敏;遗传变异与小细胞肺癌铂类药物化疗疗效及生存的关联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9 赵云龙;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肺癌诊治的临床意义及病例报告[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10 赵佳佳;小细胞肺癌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D];承德医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912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912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