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接整合因子1通过AKT-mTOR通路诱导非小细胞肺癌H1975细胞周期阻滞
本文选题:非小细胞肺癌 + 桥接整合因子 ; 参考:《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7年02期
【摘要】:目的:研究桥接整合因子1(bridging intergrator 1,Bin1)基因过表达后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1975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携带Bin1基因的CMV-MCS-GFP-SV40-Neomycin-Bin1质粒,并转染H1975细胞(Bin1~+组),另设置空白质粒转染组(Bin1~-组)及空白对照组(Ctrl组),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3组细胞中Bin1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处理组H1975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oltting分别检测各组中AKT、mTOR磷酸化水平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周期蛋白D1、CDK4、Rb)的表达情况。结果:与Bin1~-组、Ctrl组比较,Bin1~+组H1975细胞中Bin1在mRNA、蛋白水平表达明显上调(均P0.05);H1975细胞阻滞在G1期[(60.53±1.89)%vs(46.14±1.56)%、(47.33±2.07)%,均P0.05];Bin1~+组H1975细胞内p-AKT、p-mTOR表达下调(均P0.05),AKT、mTOR表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周期蛋白D1、CDK4的表达量均明显下调(P0.05),Rb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Bin1基因在H1975细胞株过表达后明显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AKT-mTOR通路及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实现的。
[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over-expression of 1(bridging intergrator _ 1 / Bin1 gene on cell cycle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cell line H1975 and its mechanism. Methods: the CMV-MCS-GFP-SV40-Neomycin-Bin1 plasmid carrying Bin1 gene was constructed and transfected into H1975 cell line Bin1- group, and the blank plasmid was added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Bin1 in mRNA and protein was detected by RT-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respectively. The changes of H1975 cell cycle in different treatment groups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phosphorylation level of AKTnmTOR and the expression of cyclin D1- CDK4- Rb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oltting. Results: compared with BIN1M-Ctr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Bin1 in H1975 cells in Bin1 ~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P0.05 + H1975 cells were blocked in G1 phase [60.53 卤1.89)%vs(46.14 卤1.560.33 卤2.07,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of p-AKTmTOR in H1975 cells (P 0.05). The expression of CDK4 in D1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RB in P0. 05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nclusion the cell cycle arrest induced by the overexpression of the cell line is probably due to the inhibition of the AKT-mTOR pathway and its cell cycle associated proteins.
【作者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物治疗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201607) 河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No.H2014206320) 河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资助(No.A201401040)~~
【分类号】:R73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运龙,郭昭扬,张云兴,许贤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临床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0年05期
2 王继营,高珊,崔黎,黄丽春,宋立友;“双异”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7例[J];中国肺癌杂志;2000年02期
3 田静,李蓓兰;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一种新趋势[J];中国肺癌杂志;2000年05期
4 张世雯,周清华;不同的分割方案与化疗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J];中国肺癌杂志;2000年05期
5 胡发明,华波;血清白介素-10水平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一项预后因素[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年11期
6 于亮,王梅,张灿灼;微血管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张利伟,刘树秋,陈海英,万锦华;立体定向适形放疗配合常规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年05期
8 王肇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解救化疗[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1年01期
9 朱尧武,杨宇飞;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辅助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01年12期
10 施敏骅,胡筠珠,胡华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水平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新民;唐蜜;李代强;;磷酸化酪氨酸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胡旭东;杨国仁;霍宗伟;方永存;陈鸣陆;;~(99m)Tc-MIBI SPECT显像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的研究[A];首届全国肿瘤核医学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秦庆亮;熊海健;王爱;边海蓉;卢振国;杨培英;朱斌耀;王芸;;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放疗后复发非小细胞肺癌[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冯耘;万欢英;高蓓莉;项轶;刘嘉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二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及一线治疗[A];天津市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蒋峰;许林;史美祺;;15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多因素预后分析[A];第13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7 张华;;术前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A];第13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8 王子平;;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思考[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9 张沂平;;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化疗[A];2009年浙江省肿瘤学术年会暨肿瘤诊治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刘嘉湘;施志明;李和根;徐振晔;朱晏伟;赵丽红;高虹;刘苓霜;朱惠蓉;张晖;;益肺抗瘤饮治疗271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下)[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颖;特罗凯对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佳[N];科技日报;2007年
2 晓白;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获重大进展[N];人民日报;2008年
3 辛勇 张先稳;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上海长海医院呼吸科 夏阳 整理 邱志涛;非小细胞肺癌放虎归山还是乘胜追击[N];健康报;2013年
5 记者 王丹;新研究揭示炎症促非小细胞肺癌发生机制[N];健康报;2014年
6 记者 李颖;凯美纳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优选方案[N];科技日报;2014年
7 白京丽;非小细胞肺癌最佳治疗方案[N];中国医药报;2000年
8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N];医药经济报;2005年
9 郑颖t,
本文编号:19859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985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