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在胃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本文选题: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 + 胃癌 ; 参考:《兰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探究进展期胃癌患者术中腹腔喷洒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患者术后免疫力的影响,并评估其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科诊断明确且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61例,可评定为T3、T4期。分为实验组(PA-MSHA)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1例,行胃癌D2根治术,关腹前腹腔喷洒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10ml;对照组:30例,行胃癌D2根治术,术中不使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两组其余治疗相同。收集术后第7天两组免疫学指标,血象及肝肾功能,两组对比并分别与术前对比;两组术后一月的肿瘤标记物检测,两组对比并分别与术前对比;汇总术后7日内的总腹腔引流量;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开始排气的时间。汇总患者从术后第1天至第7日内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术后第7日的免疫学指标检测,其CD3、CD4细胞计数较术前相比是升高的,而CD8细胞计数较术前相比是下降的,具有统计学意义(P㩳0.05);与对照组相比,CD3、CD4及NK细胞计数均升高,CD8细胞计数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㩳0.05),其中CD4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㩳0.01)。两组术后第7日的血象及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月肿瘤标记物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7日内的总腹腔引流量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㩳0.05)。两组术后肛门开始排气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7日内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术中腹腔喷洒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可以解除或缓解患者免疫受抑制状态,提高自身免疫力,促进术后病情恢复,同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
[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raoperative injectio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on postoperative immunity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and evaluate its adverse reactions and safety.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61 cases of gastric cancer with definite diagnosi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were selected in the second Hospit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The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xperimental group (PA-MSHA) and control group.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31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D2 radical gastrectomy, 10 ml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jection was sprayed intraperitoneally before abdominal closure, and 3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D2 radical gastrectomy withou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jection. The other treatm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the same. On the 7th day after operation, the immunological indexes, blood picture and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llect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operation, the tumor markers were detected in the first month after operation in both groups,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operation. Total abdominal drainage was collected within 7 days after operation. Summariz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patients from the first day to the seventh day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on the 7th day after operation, the CD4 cell count of CD3 was higher and the CD8 cell count was low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at before opera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D4 and NK cell counts of CD _ 3O _ 4 increased and CD _ 8 cell count decreased, and the CD4 cell cou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the count of CD _ 4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lood picture and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 the 7th day after operation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umor marker lev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1 month after operation (P 0.05). The total abdominal drainage volum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in 7 days after opera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onset time of anal exhaust (P 0.05). There was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 within 7 days after oper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safety was good. Conclusion: spraying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jection intraperitoneall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can relieve or relieve the immunosuppressive state of the patients, improve their own immunit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disease after operation, and have less adverse reactions and better safety.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忠强;46例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分析[J];广西预防医学;2000年02期
2 林晓 ,陈美云 ,林其昌 ,陈公平;222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J];现代医药卫生;2002年10期
3 王炳华;王炳云;;106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4年06期
4 黄志强;李丽君;卢娟;;肺结核病合并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年09期
5 封尊玉;;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策略[J];海南医学;2010年21期
6 刘萍;张志伦;倪丹妮;吴杰红;;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23期
7 吴丽娟,熊尔阳,邓光贵;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6年06期
8 周铁丽,曹建明;一种鉴定铜绿假单胞菌的新方法[J];陕西医学检验;1997年04期
9 朱小平;78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的初步探讨[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1999年05期
10 孙东华,边瑞岩,孙跃军,王庆敏;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矿泉水调查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莉;许媛;黄义山;蔡燕;唐中;杨明辉;廖涛;;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的检测[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周明明;周铁丽;李超;吴庆;陈栎江;吴莲凤;彭定辉;;主动外排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中的作用研究[A];2009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陈邦;王琰;苟晓峰;陈林;;嘧霉胺对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的调节[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朱丹;李欣;;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药敏分析[A];2005年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洪波;贡联兵;;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药敏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徐海茹;田彬;岳娜;胡志东;;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结果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赵书平;姜梅杰;;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8 张杜超;方向群;;微重力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影响及与肺部感染关系[A];2011年空间生命与生命起源暨航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春梅;钟晓祝;;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监测分析[A];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熊娟;梁丽红;;尿液中分离出产红脓素的铜绿假单胞菌[A];2012全国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俞云松;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全国流行[N];健康报;2008年
2 李曙平;铜绿假单胞菌 老年病房的主要致病菌[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王振岭;铜绿假单胞菌耐药问题严重[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检验科 胡志东;关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N];健康报;2009年
5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6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沈琳;多学科联手 促进胃癌治疗规范化[N];健康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吴若琪;胃癌治疗有诸多问题待解[N];中国医药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连漪;胃癌治疗进入靶向时代[N];健康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贾岩;胃癌治疗进入靶向时代[N];医药经济报;2012年
10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秦新裕;胃癌治疗 下一步迈向何方[N];健康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琴;氟喹诺酮类药物诱导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分子机制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曹振辉;铜绿假单胞菌裂解性噬菌体的筛选、鉴定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苏甜甜;铜绿假单胞菌鞭毛及生物膜调控蛋白FleQ和糖苷水解酶PslG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蔡双启;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耐药变迁及差异蛋白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5 倪磊;铜绿假单胞菌蹭行运动和表面感知机制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张秋勤;生鲜鸡肉中腐败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7 宋思捷;轻型链球菌促进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8 戴晓天;pH值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9 张荣荣;铜绿假单胞菌表面粘附及运动机制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10 刘伟明;整合素αvβ6在铜绿假单胞菌LPS诱导BEAS-2B细胞EMT中的作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缪乐乐;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在胃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2 吴苏敏;光动力疗法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3 贾子中;黄连素对烧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干预试验及自制中药临床应用观察[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王颖;新型抗耐药革兰氏阴性菌药物的筛选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5 马超;无机镓化合物抗菌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李九龙;PA0861在铜绿假单胞菌PAO1中作用的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7 梁红梅;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8 胡凡;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9 王国旗;负压创面疗法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创面的相关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10 饶慧华;clpP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毒力中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99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999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