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86-5p在肾透明细胞癌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中作用的研究
本文选题:肾透明细胞癌 + 侵袭转移 ; 参考:《浙江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肾透明细胞癌起病较隐匿,大多无典型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率不高,其中大约30%患者在诊断时已发生转移,失去手术机会。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方式与早期肾透明细胞癌不同,预后非常差。与泌尿系统其他肿瘤不同的是肾透明细胞癌对放化疗均不敏感,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目前主要依赖靶向治疗,但其平均有效时间仅6-15个月。因此,深入研究肾透明细胞癌转移的机制,寻求更好的治疗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肾透明细胞癌侵袭转移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发现miRNA的表达存在差异。随着对miRNA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对miRNA的基本特性和生物学功能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其与肿瘤的相关研究亦有了一定的基础。然而,miRNA在肾透明细胞癌侵袭转移中的研究尚较少。肾透明细胞癌芯片数据中具有差异表达的miRNA仅仅一小部分被研究,仍有大量的miRNA需要进一步的体内外试验来验证其功能,并进一步探索具体机制,为将来可能存在的诊断和治疗干预方法建立理论基础。在本研究中,我们对miR-186-5p与肾透明细胞癌侵袭转移和血管形成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研究其具体机制。研究方法和结果:1.生物信息学研究miR-186-5p与肾透明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平台GEO DataSets中的芯片数据分析发现miR-186-5p在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中低表达,并且通过TCGA数据库比对芯片数据和临床数据发现miR-186-5p表达较高的患者总生存率和术后无复发生存率都较miR-186-5p表达较低的患者高,提示miR-186-5p可能起到抑制肾透明细胞癌侵袭转移的作用。2.细胞水平研究miR-186-5p与肾透明细胞癌侵袭能力的关系我们在细胞层面调控miR-186-5p的表达,通过侵袭实验发现miR-186-5p可以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我们通过生物信息预测软件预测CDC42是其下游通路的靶分子,并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然后,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CDC42是miR-186-5p的直接靶点。最后,通过挽救实验证实CDC42介导了miR-186-5p对肾透明细胞癌的抑制作用。3.细胞水平研究miR-186-5p与肾透明细胞癌血管生成能力的关系我们仍然通过调控miR-186-5p的表达,运用肾癌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共培养的方法测试HUVEC细胞的血管形成能力,发现miR-186-5p可抑制HUVEC细胞的血管形成能力。同样通过生物信息预测软件预测VEGFA是其下游通路的靶分子,并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然后,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VEGFA是miR-186-5p的直接靶点。最后,通过挽救实验证实VEGFA介导了miR-186-5p对肾透明细胞癌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研究结论:从组织标本芯片数据库中发现miR-186-5p在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中低表达,并通过分析临床数据库发现miR-186-5p表达水平和肾透明细胞癌总生存率和术后无复发生存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细胞层面发现miR-186-5p可以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的侵袭转移,也可以抑制肾透明细胞癌的血管生成能力,并证明CDC42和VEGFA是其直接下游靶分子。本论文首次证明了miR-186-5p介导的肾透明细胞癌转移的分子机制,丰富了肾癌转移机制的研究。
[Abstract]:In this study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R - 186 - 5p and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 was studied .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仁亮;老年双肾透明细胞癌1例报告[J];实用老年医学;2005年03期
2 杨华,王华庆;肾透明细胞癌的全身治疗现状及进展[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5年06期
3 李云辉,林华欢;肾透明细胞癌术后远处转移3例[J];广东医学;2005年01期
4 胡蜀雯;刘华丽;;超声诊断以囊性病变为主的肾透明细胞癌1例[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5 石泓哲;李长岭;;红色胶状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附2例报告[J];癌症进展;2007年06期
6 欧阳可雄;陈伟良;黄志权;李劲松;张树标;;肾透明细胞癌伴下颌骨转移1例报告[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8年01期
7 祖强;洪宝发;;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于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的靶向治疗作用[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8年02期
8 蓝建发;陈一戎;潘华;史葆光;段国兰;;小窝蛋白-1与血小板反应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9年03期
9 赵彦博;李丽;;肾透明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年11期
10 闵钢;王小进;;肾透明细胞癌多层螺旋CT表现及诊断[J];中国临床研究;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婧;;肾透明细胞癌伴全身转移在全身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像规律[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耿江;方祖军;吴忠;姜昊文;郑捷;丁强;;肾透明细胞癌术后远处转移(附15例报告)[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桂定文;张青汉;;肾透明细胞癌头皮转移一例报告[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第二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凌月蓉;叶军;;肾透明细胞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分析[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吴俊;梅长林;赵海丹;戴兵;刘亚伟;;多囊蛋白-1在肾透明细胞癌及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患者体液中含量的比较研究[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柏瑞;欧陕兴;林伟光;;双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一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7 尹森琴;郑勇明;江时忠;朱斌;陈立忠;章明图;;肾透明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A];2007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毕伟;徐丽伟;徐春媚;董晓秋;;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模式及定量指标分析[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9 徐丽伟;徐春媚;毕伟;董晓秋;;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模式与其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郑宇朋;;肾透明细胞癌三次转移至鼻腔[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中桥;Survivi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起重要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王茜;隐瞒病情可能更会吓坏患者,好心态是良药[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作辉;肾透明细胞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王晖;肾透明细胞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I对AKT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葛南;MGMT基因表达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赵建军;肾透明细胞癌中miR-630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5 王功成;~(131)I核素标记B7-H3单抗靶向治疗肾透明细胞癌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夏秋媛;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物亚基BRM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缺失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7 李春景;PGAM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功能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8 高宇;KLF6基因表达下调在肾透明细胞癌远处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9 许力为;MiR-186-5p在肾透明细胞癌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中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10 王明超;睾丸孤核受体4(TR4)在肾透明细胞癌侵袭转移中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杰;肾透明细胞癌3、7、8、9、17号染色体的杂合性缺失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2 丁家宝;E2F1及EGR-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郭岩松;ERCC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朱鑫;HDAC1及E2F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王涛;Hsa-miR-143对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赵旭辉;分次团注双期增强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可行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7 李少君;MicroRNA-126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对细胞株786-O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6年
8 王超;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与病理分级相关性及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诊断[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9 陆伟;LncRNA TUG1 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10 高丹;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在肾透明细胞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09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009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