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G7调节肝细胞癌中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及其对肝癌转移潜能的影响
本文选题:血管生成拟态 + 迁移诱导基因 ; 参考:《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年03期
【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中迁移诱导基因7(MIG7)的表达与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相关性,以及MIG7的表达与不同肝癌细胞株VM形成能力及转移潜能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配对的40例HCC原发灶及其转移灶标本中MIG7蛋白的表达和VM形成情况;应用三维培养技术培养不同转移潜能的人肝癌细胞株(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MHCC-97H、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MHCC-97L和非转移肝癌细胞Huh-7)及人正常肝细胞L-02,分别检测VM形成情况;应用RT-PCR技术检测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中MIG7mRNA的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中MIG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40例配对的HCC原发灶和相应转移灶中,MIG7蛋白的表达与VM形成呈正相关(rs=0.595,P0.01)。对照组中正常肝脏组织MIG7蛋白无表达,且未见VM形成。(2)体外三维培养提示,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MHCC-97H的MIG7mRNA和蛋白表达及VM的形成能力均大于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MHCC-97L及非转移肝癌细胞株Huh-7。人正常肝细胞L-02未见VM形成。结论 MIG7高表达的肝癌组织中VM形成能力强,MIG7通过调节VM的形成影响HCC的侵袭转移,MIG7是抑制HCC侵袭转移的潜在靶点。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migration inducible gene 7 (MIG7) and angiogenesis mimicry (VM)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G7 expression and VM formation and metastasis potential of different HCC cell lines.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xpression of MIG7 protein and the formation of VM in 40 matched specimens of HCC.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s with different metastatic potential (MHCC-97H, MHCC-97L and Huh-7) and normal hepatocytes (L-02) with different metastatic potential were cultured by three-dimensional culture technique. The expression of MIG7 mRNA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with different metastatic potentials was detected by RT-PCR, and the expression of MIG7 protei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s with different metastatic potentials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Results (1)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MIG7 protein and VM formation in 40 matched HCC primary and corresponding metastatic lesions (r sr 0.595U P0.01). There was no expression of miG7 protein and no VM formation in normal liver tissue in control group. (2) Three-dimensional culture in vitro suggested that MIG7 protein was not expressed in normal liver tissue. The expression of MIG7 mRNA and protein and the ability of VM formation in MHCC-97H cell lin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MHCC-97L cell line and Huh-7 cell line. No VM was found in normal hepatocytes L-02. Conclusion the ability of VM formation in HCC tissues with high MIG7 expression is strong. MIG7 may be a potential target for inhibiting th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HCC by regulating the formation of VM.
【作者单位】: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外科锦州医科大学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培养基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救援医学研究所;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1272547)资助
【分类号】:R73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诗武,高欣;血管生成拟态和血管生成及其意义[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3年03期
2 孙保存,张诗武,倪春生,刘志勇,戚红,张丹芳;377例双向分化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5年02期
3 苏敏;尧良清;丰有吉;金惠铭;;肿瘤微循环的新形式——血管生成拟态[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6年01期
4 张元松;赵晖;;胃癌肉瘤组织中的血管生成拟态观察[J];中外医疗;2010年30期
5 姬海宁;辛彦;肖玉平;;血管生成拟态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年21期
6 李聪;陈银生;陈忠平;;血管生成拟态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11年04期
7 张凡;孙保存;赵秀兰;常永霞;;小鼠黑色素瘤移植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的时空变化[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孙保存;张诗武;赵秀兰;郝希山;;双向分化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分子机制初步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5年09期
9 黄海波;韩振国;辛华;;血管生成拟态研究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1期
10 李宏伟,王奕飞,马勇;恶性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及形态学观察[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孟立祥;荚卫东;许戈良;李建生;黄河;高群;马金良;;肝癌细胞血管生成拟态体外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陈忠平;;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分子靶点探讨[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岳伟英;陈忠平;;星形胶质细胞肿瘤中有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现象吗?[A];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4年
4 陈忠平;;胶质瘤中的血管生成拟态现象和意义[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张诗武;孙保存;张丹芳;郭华;赵秀兰;;黑色素瘤细胞线形程序性坏死与血管生成拟态之间关系的形态学观察研究[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陈银生;陈忠平;;胶质瘤干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分子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孙保存;张诗武;赵秀兰;倪春生;刘岩雪;邱志强;郝希山;;双向分化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分子机制初步研究[A];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4年
8 李熳;谷彦军;张丹芳;赵秀兰;孙保存;;胃腺癌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相关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9 孙保存;;肿瘤血管生成拟态:进展与挑战[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教育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书刚;microRNA-584-3p和microRNA-let-7f调控胶质瘤细胞低氧诱导血管生成拟态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王勇;microRNA-26b-5p在肝癌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中的作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3 王世勇;恶性神经上皮肿瘤的血管生成拟态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4 王巍;血管生成拟态在喉癌中的临床意义分子机制的初步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5 杜静;缺氧在卵巢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中的作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6 刘文斌;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及分子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7 朱芳;PI3K作为抗肺癌血管新生和血管生成拟态共同靶点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凌耿强;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沉默抑制U251MG细胞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9 黄敏;mTOR经HIF-1α调控脑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的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10 秦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前列腺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及前列腺癌骨转移相关机制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立芬;卵巢癌SKOV3中Holoclone细胞的特性及其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能力[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陈琳;低剂量节拍化疗对卵巢癌细胞SKOV3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晓;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与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相关性[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4 汤晓颖;XAV939对人肝癌HepG2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水仙;小分子化合物DMBT对乳腺癌血管生成拟态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6 唐姣;cRGD通过下调uPA蛋白及逆转EMT抑制卵巢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7 李静;环氧合酶2在胃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8 曹阳;Epha2的表达沉默对PC3细胞生物学行为及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6年
9 胡汉祥;阻断环氧化酶2对PC-3细胞血管生成拟态影响机制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10 刘荣娜;低剂量节拍化疗对荷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及可能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629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062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