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Myc相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靶向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7-23 15:34
【摘要】:Myc作为一个核心的转录因子,可以调控细胞增殖、周期进程、凋亡、分化和代谢等众多功能。而且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Myc异常被认为是一个独立预后因素。Myc相关性DLBCL极具侵袭性,对标准化疗方案相对不敏感,预后较其他类型的DLBCL差。通常认为Myc本身无成药性,目前直接抑制Myc的大量药理学研究尚未取得实质性成果。然而,随着对Myc生物学功能的深入了解,人们开发出了一系列靶向Myc转录和蛋白质调节的小分子抑制剂。目前,针对Myc的拮抗策略主要包括干扰其稳定性、减少其表达以及作用其下游靶基因等。本文主要讨论Myc相关性DLBCL靶向治疗的分子机制和研究进展,以期为改善这类患者的预后提供思路。
[Abstract]:As a core transcription factor, Myc can regulate cell proliferation, cell cycle progression, apoptosis, differentiation and metabolism. Moreover, i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i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the abnormality of Myc is considered to be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Myc-associated DLBCL is extremely invasive, and is relatively insensitive to standard chemotherapy regimen, and its prognosis is worse than that of other types of DLBCL.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Myc itself is not medicated, and a large number of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on direct inhibition of Myc have not yet achieved substantial results. However, with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Myc, a series of small molecular inhibitors targeting Myc transcription and protein regulation have been developed. At present, the antagonistic strategies against Myc mainly include interfering with its stability, reducing its expression and acting on its downstream target gene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Myc-related DLBCL targeting therapy in order to provide ideas for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these patients.
【作者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R73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学勇,刘涛,李世雪;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存活6年继发淋巴瘤1例[J];新医学;2000年03期

2 雷鸣,张英豪,蔺涛;原发性脾型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附3例报告)[J];肝胆外科杂志;2001年02期

3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2年01期

4 陆志成,周道银;小儿胸水查见恶性淋巴瘤细胞二例[J];江西医学检验;2004年02期

5 林竞韧;肖扬;;以三系减少表现为主的淋巴瘤1例[J];广东医学;2006年08期

6 李亚琴;张俊;司晓枫;庞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淋巴瘤的相关性研究[J];甘肃医药;2008年04期

7 郭智;谭晓华;陈丰;石宇杰;张明;张育葵;胡碧川;纪妍;瞿嵘;;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年10期

8 Kawamoto K;Nakamura S;Iwashita A;刘勇;;原发性胃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年01期

9 孙静;姚烨;陈琳军;邓晓辉;郝思国;;淋巴瘤细胞胞外体生物学特性及其抗淋巴瘤效应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年14期

10 夏乐敏;陈秋生;张莉;;小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J];现代肿瘤医学;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萍;;疑难危重淋巴瘤诊治的思考[A];2009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沈志祥;周励;;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治疗进展[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朱平;;淋巴瘤的分子诊断学方法评价[A];第七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暨2008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周晓曦;;跨膜型TNF-α在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抗体的靶向治疗[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5 王华庆;钱正子;张会来;;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诊治新策略[A];第十一届中国抗癌协会全国淋巴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9年

6 陈兵;欧阳建;邵晓雁;周敏;;肝脾T细胞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1例[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颜次慧;杨铭;李双静;熊冬生;;抗CD20 ScFv-TRAIL融合蛋白的构建表达及其对BJAB淋巴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8 唐建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合并黑热病形态学特点观察[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环境·免疫与肿瘤防治综合交叉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周郁鸿;;惰性淋巴瘤的治疗进展[A];2006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张巧花;侯淑玲;;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A];第一届全国难治性淋巴瘤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多发性骨髓瘤学术研讨会(国家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继续教育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安阳地区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李新刚;从罗京去世谈淋巴瘤的防治[N];安阳日报;2009年

2 王彦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医生;以科学态度面对淋巴瘤[N];文汇报;2013年

3 杨霞 宁习源;我国利用分子靶向技术治疗难治性淋巴瘤获突破[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4 顾蓓红;淋巴瘤遇到劲敌[N];光明日报;2000年

5 时仲省;高思敏;运用PCR技术“搜索”恶性淋巴瘤细胞[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杨淑娟;美研究出对肿瘤细胞具高亲和性肽[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刘向;德国先灵公司研制出治疗B细胞淋巴瘤新药[N];经济参考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华飞;抗CD20纳米抗体梳的构建及其抗淋巴瘤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2 宋国齐;microRNA-224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张杨;EB病毒诱发淋巴瘤基因表达谱及miRNA表达谱的分析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4 周香香;Klotho调控IGF-1R信号通路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5 王孜;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转录因子GATA3的预后分析和体外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6 王昊天;雷利度胺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作用及其对淋巴瘤生长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7 唐友红;高效靶向调控突变型Bik基因促淋巴瘤细胞凋亡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冯晓莉;中国人群外周T和NK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特点[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9 俞泽阳;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放射治疗对人淋巴瘤疗效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姜志超;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与淋巴瘤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志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殷少宁;MicroRNA-21与NK/T细胞淋巴瘤生长调控及临床特征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王太昊;HBV感染与淋巴瘤p53、Bcl-2表达、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乔立娇;179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5 宋秋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miR-29b的表达及功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6 苏红;MicroRNA-320d通过调控靶基因CDK6抑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7 李娟;胞膜表面CD20蛋白表达下降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D];复旦大学;2014年

8 张以若;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CD10,,Bcl-6和VEGF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9 徐玉莲;IRF8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生长调控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10 唐文静;~(18)F-FDG PET/CT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分期及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39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139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f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