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抗原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来源exosomes在肝细胞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08 13:24
【摘要】: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的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但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尽管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在临床上表现出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治疗效果极为有限;并且DC疫苗作为一种细胞疫苗,存在着货架期短和对病人来源细胞要求高等局限性。近年来,exosome作为细胞分泌的一种膜性生物纳米囊泡结构,受到肿瘤免疫领域的关注。特别是DC来源的exosomes(DEX)携带大量的源细胞功能蛋白,包括MHC-I/II类分子及CD80、CD86、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等免疫协同刺激因子,可以作为DC取代物,直接激活初始T细胞,诱导毒性T淋巴细胞产生,发挥抑癌效果;而且DEX在-80°C下可保存6个月,货架期较长。基于DEX独特的优势,已有报道发现,负载了肿瘤抗原短肽的DEX在体内可激活肿瘤抗原特异性CTL,发挥显著的抗肿瘤效果,但是DEX在肝细胞癌免疫治疗中治疗效果有待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利用不同的肝细胞癌体外和体内模型,通过系统测试负载肝癌特异性抗原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的DEX_(AFP)在不同肝细胞癌小鼠模型体内的抗肿瘤效果,以确定DEX_(AFP)在肝细胞癌免疫治疗中的治疗效果和潜力,并探讨DEX_(AFP)为基础的免疫治疗潜在的作用机制。首先,我们将表达AFP蛋白的慢病毒载体转染DC2.4细胞株(以下简称DC),以获得AFP稳定表达的树突状细胞系DC_(AFP),通过流式检测确定DC_(AFP)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MHC-II)和协同刺激因子CD80、CD86和ICAM等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DC;并在肝细胞癌皮下瘤模型上确认了DC_(AFP)的肝癌抑制效果。对DC_(AFP)分泌的exosomes(DEX_(AFP)),进行流式检测发现,与正常DC来源的DEX相比,DEX_(AFP)富集更多的MHC-I、MHC-II、CD80、CD86和ICAM分子,表明DEX_(AFP)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为了测试DEX_(AFP)在体内的抗原特异性,我们将DEX_(AFP)免疫小鼠来源的脾脏细胞分别用DEX和DEX_(AFP)在体外再刺激,并将刺激后的T细胞分别与不同的肿瘤细胞(肝癌细胞Hepa1-6,H22,肺癌LLC1,胰腺癌Panc02)共孵育。结果表明:只有经DEX_(AFP)免疫过的小鼠来源脾脏T细胞可以在体外被DEX_(AFP)进一步活化,并且这些被活化的T细胞只对AFP特异性表达的小鼠肝癌细胞系Hepa1-6具有杀伤效应,显示了DEX_(AFP)的抗原特异性杀伤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究DEX_(AFP)在体内的抗肿瘤效果,我们选择了小鼠皮下瘤模型对DEX_(AFP)的治疗策略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对皮下注射(s.c.)和尾静脉注射(i.v)两种注射方式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期比较,结果发现:尽管两者间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尾静脉注射组治疗效果稍优于皮下注射组,因此在后续试验中,我们选择尾静脉注射作为主要给药方式。进一步对不同治疗周期的优化试验中发现,多次免疫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次,特别是每周一次,连续免疫三次治疗效果较佳,因此在后续试验中选择三次治疗(1次/周)作为主要给药周期。为确定治疗的最佳剂量,我们分别在肝细胞癌皮下瘤模型上,测试三种不同剂量,通过对不同的DEX_(AFP)治疗剂量比较后,确定单次剂量40μg/鼠为DEX_(AFP)在皮下瘤模型上的最低有效剂量。尽管肝细胞癌皮下瘤模型作为给药方式、周期和剂量优化的有效模型,但不能完全反映肝细胞癌的免疫和肿瘤微环境,而原位肝细胞癌模型则能更好地反映临床肝癌病人的免疫和肿瘤微环境。为了测试DEX_(AFP)对于原位肝细胞癌的治疗潜力和效果,我们在移植型原位肝癌模型上对DEX_(AFP)治疗效果进行了系统的测试研究。首先,我们对荷瘤7天的原位移植瘤小鼠分别进行了每周1次,连续3周和每5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4次的给药周期比较。对其治疗效果的分析,发现两种给药方式均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但相较而言,连续用药3周后,DEX_(AFP)略优于连续用药4次,每5天用药1次的治疗效果。因此在后续试验中,我们选择每周1次,连续3周的给药方式,并在这一给药模式下,探讨了DEX_(AFP)的抑制肿瘤效果与免疫微环境改善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时间点,DEX_(AFP)对原位肝癌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及相对应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表明:DEX_(AFP)对小鼠原位瘤表现为持续性抑制生长作用;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DEX_(AFP)对免疫微环境的改善也表现为逐渐增强,特别是在2次和第3次治疗之间,治疗小鼠的免疫微环境改善最为显著,说明DEX_(AFP)对原位肝癌的治疗效果具有累计效应。为了更好地模拟临床肝癌病人病理上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及抑制性免疫微环境,同时更为全面地评价DEX_(AFP)的临床适用性。我们利用化学药物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A)诱导法成功地建立了原发性小鼠肝癌模型。通过对原发性小鼠肝癌模型病理和免疫微环境的检测,确立了该模型的病理复杂性和异质性以及抑制性免疫微环境。在DENA诱导后7个月,在小鼠肝脏可见清晰肿瘤病灶,并检测到抑制性免疫微环境,证明原发性肝癌小鼠模型的成功建立。因此,DEX_(AFP)治疗试验从第8个月开始,进行每周一次,为期3周的治疗周期。在最后一次治疗后10周收样。通过对治疗小鼠肝脏肿瘤结节数量、重量和大小及体积的测量,结果发现:与PBS和DEX组相比,DEX_(AFP)能够明显减少小鼠肿瘤结节数量、体积以及肝脏的代偿性增生,表现出显著的地抑瘤效果。为了阐明DEX_(AFP)对原发性HCC免疫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我们分别检测小鼠免疫微环境和肿瘤微环境相应指标,结果发现:DEX_(AFP)治疗组外周血中功能CD8~+T细胞的比例和促进肿瘤免疫因子分泌水平显著升高,而抑制性Treg细胞的比例以及抑制性肿瘤免疫因子分泌水平显著下降,说明DEX_(AFP)显著改善治疗小鼠免疫微环境。对相应肿瘤组织中T细胞数量和免疫因子水平的检测,发现DEX_(AFP)治疗组肿瘤组织中,CD8~+T细胞以及CD3~+T细胞浸润比例显著增加,而抑制性Treg细胞的聚集和抑制性免疫因子分泌显著下调。这些结果说明:DEX_(AFP)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具有显著抑瘤作用,并且能够改善原发性肝癌免疫和肿瘤微环境。为了阐明DEX_(AFP)抗肿瘤作用机制,我们利用胸腺缺陷的免疫缺陷型小鼠,通过检测DEX_(AFP)对T细胞缺失的免疫缺陷型裸鼠的肿瘤生长抑制效果和生存期作用,确认T细胞在DEX_(AFP)介导的抗肿瘤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NK细胞的检测,表明NK细胞可能在DEX_(AFP)介导的抗肿瘤过程中也起到一定作用。结论:表达肝癌特异性抗原的exosome对肝细胞癌表现为高效的抑瘤作用,并改善肝细胞癌免疫和肿瘤微环境,可以作为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的非细胞疫苗。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卫东,张春平,王桂荣;肝细胞癌的变化模式[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年10期

2 ;早期发现肝细胞癌可增加治疗机会[J];河南医学研究;2000年02期

3 Schafer DF,潘朝法,李苏云;肝细胞癌[J];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中沼安二,林淑兰,姚桢;有关小肝细胞癌病理学的最新认识[J];日本医学介绍;2000年05期

5 静雨;;美国肝细胞癌发病率增高[J];国外医学情报;2000年01期

6 张玉勋;;肝细胞癌的非手术治疗[J];国外医学情报;2000年05期

7 徐宏勇,李开宗,付由池,窦科峰,李景梦,何扬举;bcl-x,bax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4期

8 蔡端;多中心源肝细胞癌的特征:与肝内转移的比较[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2年02期

9 张春平;与白介素-18水平升高有关的肝细胞癌自发性消退[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3年03期

10 薛海鸥,岳莉;儿童肝细胞癌1例报告[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卞读军;;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前后磁共振波谱研究[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贾建伟;赵洁;;肝细胞癌领域研究现状与进展[A];中医药防治感染病之研究(九)——第九次全国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孝平;;肝细胞癌外科治疗进展[A];湖北省第21届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张杰;刘军建;韩云;张宁;芮静安;金城;周柔丽;;用荧光差异显示法筛选肝细胞癌相关新基因[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冯仕庭;李子平;谭国胜;孙灿辉;彭振鹏;;中晚期肝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表现及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6 张法标;方哲平;王义;董辉;丛文铭;;上皮钙粘素和β-连接素在儿童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A];2007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陈钟杰;;螺旋CT诊断原发型肝细胞癌28例[A];2008年浙江省放射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贾克东;;肝细胞癌的诊断进展及治疗现状[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9 李秋萍;龙顺钦;杨小兵;邓宏;蔡姣芝;潘宗奇;河文峰;周宇姝;欧阳育树;廖桂雅;吴万垠;;癌服灵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A];2012·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第三次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朱明华;祝峙;刘晓红;林静;曲建慧;陈颖;曹晓哲;王力;倪灿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发生关系的分子病理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秦叔逵;治疗肝细胞癌 别只盯着靶向药[N];健康报;2013年

2 记者 王丹 管九苹;肝细胞癌标志物研究获新进展[N];健康报;2013年

3 吴一福;四军医大唐都医院发现硒蛋白P与肝细胞癌发生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黎彬;肝癌研究重要进展——预测肝癌转移成为可能[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钱文彩;α2δ1阳性细胞为新的肝细胞癌干细胞[N];中国医药报;2013年

6 新美;基础研究进展推动肝脏病学进步[N];中国医药报;2008年

7 周金莲;MIB-1和bcl-2表达预测肝癌发生[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张金山;要灵活运用影像学提供的方法和手段[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9 李杰;不能手术切除肝细胞癌的治疗[N];科技日报;2006年

10 ;修复肝细胞 改善肝功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振;抗原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来源exosomes在肝细胞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2 白兰;乙肝病毒捕获细胞因子和信号级联以逃避宿主免疫并维持持续感染[D];武汉大学;2014年

3 何洪卫;肝细胞癌内γδT细胞浸润减少及功能缺陷的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蔡晓燕;淋巴细胞在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向导;细胞周期因子FoxM1促进肝脏再殖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6 康富标;共刺激分子B7-H3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相关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7 杨纯;Gankyrin正反馈调控Nrf2在肝细胞癌中发挥抗氧化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8 高霞;PNPLA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基因表达与乙肝病毒感染易感性及乙肝相关肝细胞癌的关联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9 彭晨星;microRNA结合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肝细胞癌预后影响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10 田伟;γδT细胞免疫治疗肝细胞癌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飞;CDH17调控肝细胞癌的生物学机制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陈中博;咖啡摄入与肝细胞癌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华鹏;核受体辅激活蛋白5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15年

4 郭慧敏;血清sCD25测定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D];郑州大学;2015年

5 凌青霞;双氧化酶1(Duox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调控及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李会芬;血清Talin-1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作用[D];郑州大学;2015年

7 蒙锦莹;血管生长相关因子的血清浓度与肝细胞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8 战勇;肝细胞癌术前造影参数与生物学表现相关性及术后复发相关因素讨论[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9 姚乐;microRNA-3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10 吴华;MACC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56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256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6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