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RAGE与RECK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复发及恶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8-10-21 15:10
【摘要】:目的:检测RAGE、RECK在涎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初发、复发和恶变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正常13例,PA初发36例、复发8例,恶变10例涎腺组织RAGE及RECK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的差异性,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RAGE在正常、初发、复发及恶变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40%、41.70%、62.50%、90.00%,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并且在阳性率和表达强度比较发现,正常、初发组均明显低于复发及恶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ECK在正常、初发、复发及恶变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0%、55.60%、37.50%、20.00%,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并且在阳性率和表达强度比较发现,正常、初发组均明显高于复发及恶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GE和RECK在各组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512,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可能进一步阐述多形性腺瘤复发及恶变的发病机制,为辅助预测患者预后及为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参考。
[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RAGE,RECK in salivary pleomorphic adenoma (pleomorphic adenoma,PA)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RAGE and RECK in salivary gland of 13 normal cases, 36 cases of PA, 8 cases of recurrence and 10 cases of malignant change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Resu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RAGE in normal, primary, recurrent and malignant specimens were 15.40 and 41.70, 62.50 and 90.000.The positive rate and expression intensity of RAG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recurrent and malignant chang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RECK in normal, primary, recurrent and malignant specimens were 76.901 / 55.60 and 37.50 / 20.00, respectively, and the positive rate and expression intens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normal, primary and malignant groups than in the recurrent and malignant group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expression of). RAGE and RECK in each group show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r-0.512 P 0.05).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may further elucidate the pathogenesis of recurrence and malignancy of pleomorphic adenoma,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ognosis prediction a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pleomorphic adenoma.
【作者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颌面肿瘤外科;
【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6D01C313)
【分类号】:R739.8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辉,刘禄明,李炎;酷似恶性肿瘤的颌下腺多形性腺瘤[J];实用医技杂志;2002年11期

2 罗惊鸿 ,毛向华 ,胡孔旺;耳部多形性腺瘤一例[J];右江医学;2003年01期

3 王晓燕;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多次术后复发1例[J];中原医刊;2004年17期

4 董沛生;;多形性腺瘤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鉴别[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06期

5 吴静;郭蓉华;;彩超对诊断诞腺多形性腺瘤的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年18期

6 米光熙;张瑞迪;;咽部多形性腺瘤1例[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刘宇光;赵辉;华新民;江丽娟;曹殿波;童丹;;气管多形性腺瘤的外科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22期

8 张洪武,刘炜,陈远光;罕见巨大颌下腺多形性腺瘤1例报告[J];口腔医学;1995年01期

9 白忠,刘新华,黎冠群;鼻腔多形性腺瘤1例[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年05期

10 叶青,陈菊祥,范静平;悬雍垂多形性腺瘤1例[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宁;;多形性腺瘤34例及文献复习[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王天生;顾东胜;项俊;陈禹武;王芳;吴春平;曾冬前;;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再次手术的体会[A];2006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刘辉;李永平;;泪腺多形性腺瘤迁移型上皮样中间细胞获得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的实验研究[A];2011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郑敏;朱芳芳;;超声诊断右颌下腺多形性腺瘤1例[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郑敏;朱芳芳;;超声诊断右颌下腺多形性腺瘤1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张建华;唐世雄;朱华麟;;鼻中隔多形性腺瘤2例[A];2006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宫亮;;主支气管多形性腺瘤临床报道及文献分析[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王淑珍;安文生;杨荔琳;胡永升;;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免疫组化和组织化学的对比研究[A];中华口腔医学会成立大会暨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9 宫亮;杨和平;沈渝菊;何健;刘丁媛;周向东;;右主支气管多形性腺瘤1例报道并文献分析[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黄赛瑜;高金建;;鼻咽部多形性腺瘤一例[A];2012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振岭;涎腺多形性腺瘤基因研究有新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慧娟;人唾液腺多形性腺瘤XT-Ⅱ基因沉默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王旭;涎腺多形性腺瘤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俊臣;超声造影在分析涎腺多形性腺瘤生物学行为中的价值[D];遵义医学院;2016年

2 俞诚波;多形性腺瘤的恶变原因分析与文献回顾[D];浙江大学;2009年

3 王洪萍;CD44v6在腮腺复发多形性腺瘤及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符箐;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对比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5 陈玮;TNF-α联合IL-2诱导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调亡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6 陈国昆;P53和自噬相关基因在唾液腺多形性腺瘤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14年

7 向国林;COX-2、cyclinD_1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秀琴;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9 王红霞;Survivin和p53在泪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10 张旭;涎腺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中MMP-2、bFGF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D];郑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85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285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2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