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多功能脂质体在肺癌磁共振可视化诊疗中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3 18:46
【摘要】:在肿瘤治疗中,早期精确诊断与实时、安全、有效的肿瘤检测是提高其治愈率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而其主要目标则是发展准确有效的诊断技术,影像学尤其是分子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在肿瘤的早期诊断、活性药物筛选、以及实时评价治疗效果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检测方式,常常需要分子影像探针的作用来增强核磁成像信号并对特定肿瘤组织靶向成像。在本论文研究中,我们以脂质体为载体发展了一类多功能MRI成像分子探针体系。该体系可成功包裹核磁T1造影剂,同时装载治疗肺癌的药物,并通过修饰靶向基团使其实现主动的造影剂和药物的运输。靶向运输药物和造影剂至目标组织可增强其作用效果,减少使用剂量,同时减少药物和造影剂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铂类药物和紫杉醇经常被联合起来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同时包裹这两种不同性质药物的多功能脂质体可最大程度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其副作用,并同时实现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监测。我们用薄膜水化法制备了紫杉醇脂质体,改善了紫杉醇的水溶性,可避免由于使用聚氧乙烯蓖麻油作为溶剂而引起的副作用。脂质体包裹的造影剂Gd-DOTA可实现MRI信号的增强。通过修饰c(RGDyK)可使该脂质体具有靶向肿瘤细胞的作用,从而提高药物及造影剂的使用效率。体外研究表明该靶向脂质体可增强药物对肿瘤细胞A549的毒性作用,同时A549的T1弛豫率比空白对照组提高了16倍。使用靶向脂质体后,通过T1加权成像可清楚的看到裸鼠肿瘤组织的亮信号。体外细胞及离体组织的荧光实验结果也说明了该脂质体可有效的靶向肿瘤细胞A549,对正常细胞作用较小。说明该载药体系可减少药物及造影剂的毒副作用。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的肿瘤治疗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基于前面的研究,我们进一步发展了一种双载药多功能脂质体。它结合了荧光和核磁的检测功能,两种成像技术联合使用可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双载药还可使其具有更强的靶向治疗效果。靶向紫杉醇和卡铂脂质体显示了协同的细胞毒性作用,对肿瘤细胞A549和H1299作用较为显著,对正常细胞WI-38影响较少。肺癌肿瘤的T1加权成像显示了较强的信号增强作用,且在同等条件下远强于商用造影剂欧乃影(?)。给肿瘤裸鼠多次使用该脂质体,不同时间的肿瘤组织的MRI图像显示了该脂质体良好的肿瘤抑制效果。即使较小的肿瘤(约1 mm3)也可通过T1加权成像进行检测,也说明了该脂质体的高效性。另外,纳米载体和靶向基团c(RGDyK)可大大减少药物和造影剂的毒副作用,使该脂质体可安全的用于动物研究。两种药物的同时使用也可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及细胞耐药性的产生。这些研究结果显示了该载药体系作为诊疗试剂的可能性和优越性。体内外的研究结果说明该类脂质体载药体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成功的包裹水溶性和脂溶性物质,并通过修饰实现多种方法的检测。MRI无创、实时的监测也可使个性化治疗成为可能。该脂质体载药体系也适于其它固体肿瘤的治疗及药物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和使用价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4.2;O65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飞镝,崔英德,邓旭忠,邱清华,宋晓锐,方岩雄;5-氨基-2,4,6-三碘异酞酸的合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2年03期

2 罗世能,沈永嘉,谢敏浩,刘娅灵,邹霈,何拥军;非离子型X线造影剂粘度的研究[J];化学世界;2002年08期

3 蔡德山;;造影剂药物进展与市场透视[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8年09期

4 王玲昀;陈秋云;魏斌;;肿瘤诊断的MRI造影剂[J];化学进展;2010年01期

5 ;MRI造影剂材料研究获进展[J];功能材料信息;2013年02期

6 张南光;姜佑钧;;造影剂硫酸钡的质量与生产工艺控制[J];医药工业;1978年12期

7 史玉亭;孙嘉麟;;造影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医药工业;1983年09期

8 俞开潮,王国平,丁尚武,叶朝辉;用于磁共振成像对比增强的造影剂研发进展[J];波谱学杂志;2004年04期

9 俞开潮,万福贤,杨献,张焱;靶向性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究进展[J];化学试剂;2004年06期

10 邹霈;刘娅灵;谢敏浩;何拥军;吴军;王洪勇;罗世能;;离子型X线造影剂碘羟拉酸的合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安华;杨利霞;米日古丽·沙依提;;造影剂流速流量的掌握减少渗漏提高脑肿瘤诊断的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郭各朴;马青玉;;造影剂差频超声激发特性研究[A];泛在信息社会中的声学——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陈九生;朱哲民;;气泡尺寸分布对造影剂散射特性的影响[A];2004年全国物理声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付赤学;刘政;高云华;谭开彬;;脂质造影剂的荧光标记[A];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侯庆峰;高力;刘实;;造影剂血管外渗的识别和治疗[A];庆祝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学术论文专刊[C];2005年

6 刘国玉;周玉娥;;CT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及预防[A];2005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西部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7 段绍斌;邹琴;陈aa;周晓蓉;刘伏友;彭佑铭;;Caspase-3在X线造影剂肾毒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钟增友;肖志辉;;CT和MRI造影剂的临床应用[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郝健;梁万成;游承勇;;低场强磁共振机手推造影剂的临床应用120例[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10 王剑;刘宏宇;吕航;;应用小分子细胞内造影剂首次灌注和延迟增强核磁共振影像鉴别慢性梗死性瘢痕心肌[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立峰;国产造影剂市场 未动的奶酪[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2 时文;进口造影剂酿成危症[N];健康报;2005年

3 王骏;如何选择造影剂[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张旭;影像造影剂市场悄然增大[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本报特约撰稿人 王淑坤;造影剂市场内争外夺[N];医药经济报;2005年

6 盛文;含钆类造影剂安全性受关注[N];中国医药报;2007年

7 李红民;韩国发明新型MRI造影剂[N];中国医药报;2007年

8 王通;警惕造影剂致急性肾损害[N];中国医药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陈铮;重视造影剂导致的循环系统不良反应[N];中国医药报;2010年

1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区药事办 杜广清;造影剂使用应注意的问题[N];中国医药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倩;不同渗透压造影剂对行非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年

2 梁国海;新型MRI造影剂的研制及基于磁性弛豫开关技术的分子诊断新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3 刘欣杰;多功能CT造影剂靶向显影及治疗卵巢癌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4 信瑞;纳米CT造影剂的制备与影像学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5 杨玉萍;基于多肽的肿瘤双重靶向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李茂萍;叶酸靶向相变载金高分子超声及光声造影剂的基础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7 项飞翔;超声辐照结合造影剂对肝细胞产生的生物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周建收;多排螺旋CT上腹部增强扫描造影剂应用及扫描方案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9 魏晓慧;水性肠道CT阴性造影剂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喻晓娜;自制经静脉声学造影剂超声显像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志勇;新型两亲性肿瘤靶向性MRI造影剂中间体的合成和结构表征[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朱润章;造影剂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及水化治疗对其防护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3 黄程;不同类型对比剂对75岁以上老年人行冠脉介入术后肾功能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4 李留义;树枝状大分子造影剂的合成和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胡秀凤;基于双亲性赖氨酸壳聚糖MRI阴性造影剂的初探[D];天津大学;2010年

6 陈翠京;自制声学造影剂评价兔正常肝脏和肝脏、肌肉VX_2肿瘤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7 万福贤;用作肝靶向MRI造影剂的二倍体钆(Ⅲ)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姜文兵;造影剂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肾功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5年

9 张来国;四碘对苯二甲酰胺类非离子型X线造影剂的合成[D];江南大学;2006年

10 郑书展;新型二乙三胺五乙酸衍生物类造影剂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90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290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8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