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负性共刺激分子在胃肠道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与免疫细胞的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18-11-07 20:28
【摘要】:在抗肿瘤免疫中,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反应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T细胞的活化要在两种信号刺激的刺激下产生,即T细胞抗原受体与肿瘤抗原结合后,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由抗原提呈细胞(APCs)上的某些分子如细胞间粘附分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血管细胞粘附分子等与T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可向T细胞提供活化的第二信号,即协同刺激信号。协同刺激信号是1970年由Bretscher和Cohn在T细胞活化双信号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协同刺激信号是抗原提呈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与淋巴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受体结合、相互作用后产生的。其中最重要的协同刺激信号为APC表面的B7分子和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T细胞表面CD40L和B细胞表面CD40分子结合产生的活化信号。如果缺少协同刺激分子提供的第二信号,将会导致T细胞的无反应性或特异性免疫耐受甚至诱导细胞进入凋亡。B7-H1、B7-H3和B7-H4是相继发现的3个B7家族新成员,这三种分子可以分别与表达在活化的受体相互发生作用,它们的受体表达在T细胞上,从而介导、调节T细胞表面的负性信号的增殖与活化。免疫共刺激分子B7-H1(B7 homolog 1)也叫做PD-L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它被证明是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的配体。B7-H1可以在多种免疫细胞表面表达,例如说B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也可以在肿瘤组织中广泛的、异常的表达。抗原提呈细胞(APC)表面的B7-H1分子可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分子结合而发挥作用。B7-H3是B7-CD28家族中的重要一员,最开始是从人DC(树突状细胞)的cDNA库中克隆得到的,隶属于免疫球蛋白家族中的I型跨膜蛋白[33]。B7-H3在人类的肿瘤组织中有大量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的检测可以发现,B7-H3蛋白在众多肿瘤组织中广泛表达,能协同刺激各种T细胞如CD4+、CD8+的增殖,使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活性提高,同时增加IFN-γ的表达与分泌,B7-H3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和患者的预后呈显著负相关。B7-H4分子是最新发现的负性共刺激分子B7家族的新成员。B7-H4mRNA在人类的正常组织中广泛表达,而B7-H4蛋白在人类的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b7-h4能够诱导活化ctl凋亡,并抑制cd3+t细胞浸润,削弱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此外,b7-h4分子还能帮助为肿瘤免疫逃逸提供必要条件,协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众多结论显示,负性共刺激分子b7-h4在人类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呈高度相关性,往往表达b7-h4分子高的患者预后较差,累积生存率也较低。负性共刺激分子在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上的表达都受到肿瘤微环境中的各种细胞因子调节和介导,与不同阶段如病理分期、肿瘤转移等情况下肿瘤微环境的改变相关,也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网络,更有可能因为各自的具体调控机制不相同[25]。本篇论文分析了负性共刺激分子b7-h1、b7-h3或b7-h4在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应阶段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细胞及表达规律和表达部位各种因素下的作用,继而对微环境中负性共刺激分子可能存在的调节机制作一个初步的探究。本研究对阐明b7-h1、b7-h3或b7-h4在胃肠道肿瘤微环境中不同阶段的表达对肿瘤免疫的作用机制具有极高的意义,为胃肠道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生物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各种干预措施,拓宽了新的思路。第一部分:胃肠道肿瘤患者中负性共刺激分子在外周血术前术后的表达差异目的:研究负性共刺激分子b7家族中的成员b7-h1、b7-h3和b7-h4分子在胃肠道肿瘤中术前术后的表达差异和它们的临床意义。方法:手术前、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静脉采血,抽取2ml左右,放置4度保存,在24h内进行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16对胃癌及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中b7-h1、b7-h3和b7-h4及cd3、cd4、cd8和cd14等的表达差异。结果:通过分析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术前术后cd3cd4b7h1(p=3.36×10-6),cd3cd4b7h3p=0.015;cd3cd8b7h1的p=0.001,cd3cd8b7h3p=0.011等四项指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这些分子可能在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结论:目前相关文献报道较少,这些负性共刺激分子增加的意义还不能确定,猜测这些指标可能与维持自身稳定有关联,因细胞本身在受到外界刺激后会引起活化,活化后可能会获得一些功能,如分泌细胞因子,杀伤其他细胞。需追踪患者预后情况从而进行进一步实验。第二部分:结直肠癌患者中负性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与临床意义的探究目的:通过检测负性共刺激分子B7-H1、B7-H3分子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及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探讨B7-H1、B7-H3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结直肠癌微环境中浸润CD8+、CD68+细胞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方法对于收集结直肠癌组织195例进行分析比较,分析B7-H1、B7-H3分子在结直肠癌患者间质组织中各自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无病生存时间累积生存时间,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这两种分子的临床意义;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方法分析结直肠癌患者195例肿瘤患者的间质组织中浸润CD8+、CD68+、B7-H1及B7-H3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负性共刺激分子B7-H1和B7-H3在结直肠肿瘤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与此同时还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因素有某些相关性。B7-H1分子与肿瘤的分期呈正相关,而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B7-H3与患者的Duke’s分期和死亡情况呈正相关性。并且还显示了浸润性CD8+T淋巴细胞的多少与患者的存活时间呈正相关性。结论:共刺激分子B7-H1与B7-H3在结直肠癌间质组织中产生异常表达,并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和生存密切相关。免疫逃逸阶段结直肠癌肿瘤CD8+T淋巴细胞浸润数量与患者生存呈正相关,是抑制肿瘤的细胞免疫应答的重要机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影;张文真;;共刺激分子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年06期

2 董毅;夏瑞祥;;共刺激分子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05年23期

3 潘建玲;关秀茹;马学华;何昕;;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白介素18的作用[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7年03期

4 贺琼;常盈;黄鹤;孙宇;徐兰;张秀春;朱蕴兰;魏颖;王晓春;王月丹;;共刺激分子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细胞因子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07期

5 徐琳;李志梁;朱肖星;马骏;洪长江;何建新;向定成;潘春梅;邱健;;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的表达[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9年09期

6 陈良恩;詹皓;;共刺激分子4-1BB信号途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06期

7 张桦;可诱导共刺激分子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3年01期

8 刘敏;王运律;胡琦;孙思明;刘元霞;张晓峰;;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共刺激分子表达与外周血象相关性研究[J];北京医学;2008年06期

9 鲍轶;郭丽;;γδT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及协同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10 周建华,苏燎原,童建,薛莲;影响淋巴细胞共刺激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洪涛;张桂梅;张慧;冯作化;;小鼠荷瘤状态下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及其比例分析[A];湖北省暨武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和第十五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周迎会;马震宇;陈永井;马珍妮;王勤;王雪峰;马泓冰;谢芳;张学光;;人4IgB7-H3-Fc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对T细胞的共刺激作用[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3 杨晓勇;王玮;洪希莹;石益民;尹航;刘航;任亮;胡小鹏;张小东;;免疫抑制剂对树突细胞共刺激分子表达及功能影响的研究[A];2012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张学光;;共刺激分子与肿瘤免疫[A];第七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孙静;;共刺激分子B7-H3不同剪切体形式的进化研究[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蕾;吴敏;;Graves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7 克晓燕;;B7/CD28共刺激与T细胞免疫调节[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王小红;张桂梅;冯作化;;B7-1/B7-H1等共刺激分子在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中的表达效应研究[A];湖北省暨武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和第十五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徐庆庆;韩亚萍;蒋龙凤;刘艳;吴玉英;党旖旎;李军;;乙型肝炎e抗原、s抗原对Toll样受体及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全国新发和再发传染病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10 文正伟;;抗人共刺激分子B7-2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放射分析方法学的探讨及初步应用研究[A];浙江省第十届核医学与放射医学防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鹏;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通路在同种异体移植免疫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2 白洁菲;T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在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邱玉华;B7:CD28激发/拮抗型单抗的研制及其在共刺激信号传导中的调节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 陆长明;新型共刺激分子ICOS/GL50的研制和生物学特征及运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5 徐琳;ICOS-ICOSL共刺激途径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机制及他汀药物的干预作用[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6 王靖宇;基因重组BCG菌苗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明慧;负性共刺激分子在胃肠道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与免疫细胞的临床分析[D];苏州大学;2016年

2 于刚;共刺激阻断剂与雷帕霉素联合应用对移植胰腺存活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3 殷洪二;共刺激分子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苏州大学;2004年

4 徐晓萌;结核分枝杆菌对中性粒细胞功能和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及相关机制[D];南昌大学;2014年

5 赵琳;共刺激分子mRNA表达水平与衰老及肿瘤关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蒲仁芳;共刺激分子B7-H3与糖基化相关性的初步探讨[D];苏州大学;2006年

7 费凌霞;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刺激分子和FOXP3 mRNA的表达[D];暨南大学;2009年

8 黄钢;人LIGHT-Fc的构建、表达及其抗肿瘤与共刺激活性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9 柴少卿;共刺激分子CD137在儿童喘息性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孙顺涛;共刺激分子4-1BBL在口腔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D];汕头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17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317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1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