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垂体瘤卒中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9 10:13
【摘要】:目的:垂体瘤卒中(pituitary apoplexy, PA)是指因垂体瘤出血或梗塞而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垂体瘤卒中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复杂多样且不典型,曾被认为是临床少见急症之一,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垂体瘤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垂体瘤卒中的及时诊断、治疗提供帮助。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经影像或手术、病理证实存在瘤体卒中的病例资料。 结果:本组共纳入144例卒中患者,占同期垂体瘤患者的19.10%,年龄17~70岁,40-59岁年龄段占全部卒中患者的52.78%;其中临床型34例(4.51%,男女比2.09:1),亚临床型110例(14.59%,男女比1.16:1),临床型组与亚临床型组≥50岁和50岁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30.05)。垂体瘤卒中的诱发因素多样,本组病例中以高血压、服用溴隐亭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12.50%和5.56%;约71.53%的患者发病前无明显诱发因素。 本组患者出现视力减退101例(70.14%),头痛93例(64.58%)。其中临床型组头痛34例(100%),伴恶心、呕吐25例(73.53%),视力障碍21例(61.76%),眼肌麻痹、意识障碍、发热及脑膜刺激征均比亚临床型常见;亚临床型组视力障碍80例(72.73%),视野缺损36例(32.73%),头痛59例(53.64%),原有功能性垂体腺瘤临床表现较临床型组多见,停经泌乳21例,肢端肥大14例。 影像表现:本研究中94例患者行头颅CT检查,肿瘤内高密度影24例(25.53%),手术及病理证实均有瘤体出血;余CT表现为瘤内低密度影或未见异常密度影,无法区分坏死或出血。本组共124例完善头颅MRI,表现为瘤内异常信号115例(92.74%)。出血型根据出血时间可表现为周围高信号、中心为低信号或T1、T2均表现为高信号;坏死型则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混合型表现为T1、T2高低混杂信号影。 本组病人临床型垂体瘤卒中者均给予激素替代治疗,评估病人病情及手术适应症,其中5例保守治疗,23例行开颅手术,116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术后疗效:术后视力改善临床型组15/21例,亚临床型组65/80例,各有1例术后视力变差。临床型组肿瘤全切除16例,大部分切除10例,术后并发尿崩19例,电解质紊乱11例;亚临床型组全切除38例,大部分切除54例,术后发生尿崩48例,电解质紊乱19例。 结论:本组垂体瘤卒中的发生率为19.1%,以40-59岁多见,男性较女性多发。 垂体瘤体积大小与卒中的发生有关,垂体瘤是否具有侵袭性也是影响垂体瘤卒中发生的因素之一。 视力障碍、头痛是垂体瘤卒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本组临床型垂体瘤卒中均有头痛,恶心、呕吐及突发视力改变也较常见;亚临床型以视力损害为主,但症状多较轻,易被漏诊。在临床上亚临床型垂体腺瘤卒中较临床型更为多见。 头颅CT对垂体瘤出血性卒中早期可有高密度表现,颅脑MRI对垂体瘤瘤内的出血和梗死灶显示较灵敏,但头颅CT、MRI无异常改变者仍不能排除卒中可能,早期垂体激素水平的测定可协助诊断。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和及时的手术是垂体瘤卒中的主要治疗措施,对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者,应早期手术和足量使用预防血管痉挛药物。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3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沈晓黎,雷霆,陈劲草,薛德麟;垂体卒中诱发因素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师杂志;2005年01期

2 侯刚,郭亮;垂体卒中的不同影像学表现[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1期

3 贾旺;刘晓;鲁润春;贾桂军;倪明;孙静;徐志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水平下调增加垂体腺瘤卒中风险[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本文编号:2341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341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2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