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放血疗法治疗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18-11-24 15:20
【摘要】:背景和目的奥沙利铂(L-OHP)名为左旋反式二氨环己烷草酸铂,是一个立体异构体,通过产生烷化结合物作用于DNA,形成链内和链间交联,从而阻断DNA的合成及复制。L-OHP也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的新型铂类抗癌药,在结、直肠癌,胃癌等治疗中显现出卓越的疗效。但是,很多患者在肿瘤病情好转的同时也出现了周围神经或自主神经的功能紊乱,这种化疗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用药疗程及生活质量。现有临床研究提示其机制可能主要与铂本身蓄积及其代谢产物草酸盐相关。临床上CIPN以麻木为主症,现代医学认为“麻木”的病理机制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相关,中医学认为“麻木”由卫气、荣气运行滞涩所致。中医学将CIPN归属于“血痹”、“络病”范畴,治疗上当益气活血,通痹止痛。而放血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具有活血祛瘀,通络除痹的作用,可缓解麻木和疼痛等症状。本研究旨在观察放血疗法对使用L-OHP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对比使用放血疗法和未使用此法患者中医证候的即时改善情况,探索有效的周围神经毒性治疗方式。方法1.治疗分组:56例确诊为结、直肠或胃癌且使用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并出现周围神经毒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使用甲钴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甲钴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放血疗法(化疗当日及第3日选取四肢末端的十宣穴、十二井穴或气端穴进行针刺放血),共2次,观察4个疗程。2.评估方法:以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通用毒性标准(NCI-CTC)v4.0分级标准,每周期对其进行神经毒性分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CIPN严重程度;采用中医证候评分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次放血完成后)1小时进行评分,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即时缓解情况;最后进行综合疗效评价。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性别、年龄、病种分布、肿瘤分期、入组时卡氏评分、化疗方案、L-OHP化疗周期数、L-OHP累积剂量、首次出现CIPN的级别上,两组患者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2.观察结束时对两组患者的CIPN级别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结束时与首次出现CIPN时的基线情况对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CIPN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Ⅲ级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是3.57%、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次治疗结束后放血组与未放血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7.85%,对照组为35.71%,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中医放血疗法对奥沙利铂化疗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有明显改善作用。2.中医放血疗法能缓解CIPN患者的中医证候相关症状。3.中医放血疗法可能是通过改善肢体末端微循环,清除相关有毒物质而起作用,疗效优于单纯甲钴胺治疗,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0.5


本文编号:2354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354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a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