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消融联合瘤周注射免疫佐剂诱导小鼠抗肝癌主动免疫效应系列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4 16:17
【摘要】:第一部分:不同温度热消融小鼠皮下移植性肝癌的实验研究目的:通过对小鼠皮下移植性肝癌进行不同温度的热生理盐水消融,观察小鼠生存时间、肝癌体积大小、消融灶内免疫细胞及热休克蛋白的变化,探讨诱导有效免疫反应的合适消融温度。方法:共120只C57BL/6J小鼠皮下种瘤成功后,随机分为50℃、60℃、70℃、100℃及对照组共5组,每组24只;7-12天后,肿瘤长径、短径约6~8mm时进行实验,在各组小鼠的皮下瘤内按各组温度注射不同温度热生理盐水0.15m1进行消融,每组各取6只观察小鼠生存时间,6只于第15日观察肿瘤大小变化及取下肿瘤标本做HE染色,同时计算肝癌残留率,6只于消融后第72小时取肿瘤标本做免疫组化CD4+细胞、CD8+细胞数两项指标检测,6只于消融后第24小时取肿瘤标本做免疫组化HSP70单项指标检测。结果:①小鼠生存时间:各组小鼠生存时间不全相等(P0.05),50℃组生存时间较长,对照组最短。②肿瘤体积大小变化:各消融组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与消融前肿瘤体积比较,50℃组是唯一一组较消融前肿瘤明显缩小的组别(P0.05)。③HE染色结果:经HE染色证实,对照组标本中无肿瘤细胞坏死,肝癌残留率为100%;50℃组中1个标本可见肿瘤细胞残留,肝癌残留率为16.7%;剩余三组中每组2个标本可见肿瘤细胞残留,肝癌残留率为33.3%。④免疫组化结果:50℃组CD4+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CD8+细胞50℃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高于其它热消融组(P0.05);50℃C组CD4+/CD8+比值升高最为明显;HSP70标记指数热消融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标记指数在各组中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即50℃组最高,对照组最低。结论:在热生理盐水消融皮下移植性肝癌的动物实验中,50℃左右的消融温度可能更有利于诱导产生更为强烈的主动免疫效应。第二部分:热消融联合消融灶周边注射CpG ODN对小鼠肝癌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目的探讨热消融联合消融灶周边注射CpG ODN治疗对小鼠肝癌的影响以及继发免疫效应的抗肿瘤效果。方法建立Hepal-6小鼠皮下肝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100℃热消融治疗组,100℃热消融联合CpG ODN治疗组、CpG ODN治疗组和对照组,8只于接种肿瘤细胞后第7天、第14天给予治疗,测量小鼠肿瘤体积,观察荷瘤小鼠存活情况及消融灶内淋巴细胞和HSP70变化,另8只第7天给予治疗,30d后对侧接种等量肿瘤细胞,1月后处死,观察小鼠生存状况及对侧种瘤生长情况结果①各实验组小鼠观察期内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对侧均无肿瘤生长,对照组再接种肿瘤生长率为100%(3/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肿瘤体积显著缩小(P0.05),联合治疗组肿瘤缩小更显著;③各实验组较对照组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P0.05),联合治疗组数量最多;④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更多HSP70表达(P0.05),联合治疗组HSP70表达最多,与其余实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G ODN对荷瘤小鼠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CpG ODN联合热消融能有效的治疗小鼠肝癌,且能有效的减少复发第三部分:瘤内注射MIP-3 α对小鼠肝癌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a (MIP-3a)能否在小鼠皮下肝癌灶内趋化、募集外周的树突状细胞(DCs),使之在原位有效地摄取并提呈肿瘤抗原,诱导针对肝癌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以达到控制肿瘤进展的目的。方法成功建立小鼠皮下肝癌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第10天起分别向MIP-3α治疗组、PBS对照组小鼠皮下肿瘤内注射MIP-3α溶液(含MIP-3α0.2μm)及PBS 100μl,空白对照组小鼠不予任何处理。20天后取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内DCs、CD4+、CD8+细胞浸润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内DCs浸润数量及其表型。另取部分小鼠建立模型,分组、治疗方法同前,治疗实验结束后持续观察,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观察生存时间。结果① MIP-3α治疗组小鼠肿瘤内浸润的CD4+、CD8+细胞及DCs数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② MIP-3α治疗组小鼠肿瘤内浸润性DCs的CD80、CD86表达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③ MIP-3α治疗组小鼠肿瘤生长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①瘤内注射MIP-3α可在小鼠肝癌病灶内趋化、募集外周的树突状细胞,使其摄取并提呈肿瘤抗原,有效诱导针对肝癌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应答。②MIP-3α在小鼠皮下肝癌模型的局部微环境下可能具有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的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官泳松,周翔平;肝癌的血液供应与介入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年12期

2 胡宏楷,吴孟超,张秀忠,屠振兴,舒鸿逵;大鼠肝内移植型肝癌模型的建立[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6年01期

3 成美英;张洪泉;;肝癌疫苗研究进展[J];国际肿瘤学杂志;2006年02期

4 徐燕立;孟志强;刘鲁明;;中药抗肝癌复发和转移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10期

5 姜飚;李挺;韦长元;;肝癌细胞多药耐药和耐药性逆转[J];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2001年02期

6 郑小华;肝癌的血液供应[J];放射学实践;2002年06期

7 蒋时红,周宜强;中医药防治肝癌机理及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8 丁田贵,尹立杰,彭兆祥;肝癌荷瘤大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实验研究[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3年02期

9 汪芸;段小娴;;肝癌的化学预防研究进展[J];四川肿瘤防治;2005年04期

10 蒋小良;牟培源;李永忠;;~(90)Y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J];放射学实践;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卫卫;刘秀筠;张秀敏;何琪杨;;白藜芦醇增强吉西他滨抗肝癌活性的机制[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邬雄飞;任进;戚新明;;短期大鼠致肝癌模型肝脏线粒体损伤的研究[A];2007年全国药物毒理学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徐绍斌;全显跃;孙希杰;;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动态磁共振张量成像的量化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4 董凤林;查月琴;刘哲婴;董彦;朱利霞;王阿军;李智;肖荣;;超声引导下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实验研究[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贾洪顺;全显跃;孙涛;;兔VX2肝癌MRI征象与病理对照研究[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6 陈晟;邓钢;牛焕章;何仕诚;方文;郭金和;朱光宇;余辉;李国昭;滕皋军;;兔VX2肝癌模型的经股动脉插管技术探讨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7 黄智铭;陈旭艳;王剑虹;陈周峰;吴金明;吴建胜;陈向荣;蔡勇;;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肝癌免疫中的研究[A];首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黄智铭;陈旭艳;;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肝癌免疫中的研究[A];2008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罗仕华;郑传胜;冯敢生;;重组人P53腺病毒基因经介入方法治疗肝癌的的动物实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10 张玄;郑翔;何凡;陈知水;;移植肝肝癌中IL-17A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A];2012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戴丽昕;肝癌的克星[N];上海科技报;2007年

2 记者 钱海红 郑莉丽;我国肝癌肝炎研究国际领先[N];健康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建华;三维肝癌类组织体模型建立及肺侵袭关联蛋白筛查[D];复旦大学;2010年

2 赵荫农;消融联合瘤周注射免疫佐剂诱导小鼠抗肝癌主动免疫效应系列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3 王宁;肝癌介入治疗与肝癌多药耐药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谢萌;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控释靶向给药系统的构建及对肝癌的药效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孙希杰;兔VX2肝癌模型动态量化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与病理的对照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6 阎雄;抑癌基因maspin在肝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7 全显跃;兔VX2肝癌模型动态量化磁共振灌注成像与病理的对照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8 庄鹏远;干扰素α对肝癌生长和肺转移影响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姜慧杰;肝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10 廖成功;Basigin选择性剪接体的鉴定及其在肝癌增殖和侵袭中的功能[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英新;活体观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癌微循环的作用及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2 程宝兴;碘-125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王为;基于磁共振图像的肝癌识别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张志培;肝癌细胞在不同免疫力小鼠中生长特点与免疫细胞间的关系[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5 廖维荣;二氧化碳对肝癌细胞体外侵袭作用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李广欣;肝癌放疗靶区的动物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7 朱求实;RCAS1mRNA在肝癌表达的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单士岗;GP73蛋白在肝病中的表达特点及与肝癌预后相关性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9 游蓁;高强度超声治疗对兔VX2肝癌血道播散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陈国硕;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治疗兔VXⅡ肝癌模型的实验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54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354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7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