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常见乳腺癌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5 14:07
【摘要】: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主要的癌症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我国每年新发病例达25万,死亡病例约6万。大量的研究认为淋巴结转移数目、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以及TNM分期是临床上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并且以淋巴结转移数目多,肿瘤直径较大,组织学分级高、TNM分期晚的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差。而针对常见的乳腺癌危险因素对患者的生存预后的影响研究较少,国外一些生存队列研究认为吸烟、超重或肥胖、怀孕次数多、初产年龄晚的患者生存预后差,而运动时间长的患者生存预后好,而国内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常见乳腺癌危险因素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从而为揭示危险因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乳腺癌手术并经病理切片确诊为乳腺癌的病例。由专业人员采用面对面的方式收集术后乳腺癌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危险因素情况,通过查阅患者的住院病历获取临床资料、病理信息和治疗的信息。由专业人员通过电话或查阅病历随访2003年至2010年期间手术的患者的生存状态、死亡时间、复发转移时间、转移部位,复发转移后的治疗方式等信息以计算总生存期(OS,overall survival)和无病生存期(DFS,disease free survival)。通过Microsoft Access录入数据进行校对无误后转入SPSS 17.0。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个临床因素与常见危险因素评分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常见危险因素与临床因素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Cox回归分析临床因素和常见危险因素以及常见危险因素评分对乳腺癌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的影响。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总共纳入乳腺癌患者11358例,随访5157例,死亡343例,复发和/或转移421例。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TNM分期晚、肿瘤直径2.5cm、ER阴性、PR阴性的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均较差。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常见危险因素中只有怀孕次数对乳腺癌总生存期有影响,其他因素对总生存期无影响,怀孕次数≤2次的患者与2次的患者相比总死亡风险降低(HR=0.69,P=0.04),总生存期较好;另外,多因素的结果显示BMI≥25的患者与BMI25的患者相比无病生存期差(HR=1.32,P=0.04),并且分层结果发现两组的差异只在ER阴性和PR阴性的患者中有统计学差异(HR=1.57,P=0.02;HR=1.47,P=0.05)。对11个公认的乳腺癌危险因素进行评分的结果显示,最低评分0分,最高评分10分,平均分4.78±1.63分。单因素和多因素的Cox回归分析均显示与低危险组的患者相比,中危险组和高危险组的患者总死亡风险降低,总生存期较好,并且随着危险因素评分的增高,患者的总生存期越好,分层分析发现三组的差异只在ER阳性和PR阳性的患者中有统计学意义,而在ER阴性和PR阴性组中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结果显示与低危险组、中危险组和高危险组患者之间的无病生存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在ER阴性患者和PR阴性患者中,中危险组和高危险组的无病生存期与低风险组的相比较差,而在ER阳性和PR阳性的患者中,中危险组和高危险组的无病生存期与低风险组的相比较好。结论一方面,怀孕次数多于2次的乳腺癌患者相比怀孕2次或以下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较差,而超重的乳腺癌患者尤其是ER阴性和PR阴性的患者发生复发和/或转移的风险较大。另一方面,具有乳腺癌危险因素较多的ER阳性和PR阳性的患者总生存期较好,而ER阴性和PR阴性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较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7.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磊;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意义[J];齐鲁护理杂志;2001年05期

2 刘煜,韩承新,朱晓丹,张纪华,潘惠娟,王沁德;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J];武警医学;2001年04期

3 余淑坤,董明新,赵彤,刘金,刘淑芹,冯燕;乳腺癌治疗策略与实施[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4 任书伟,张锋,杨富斌;乳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综合治疗[J];陕西肿瘤医学;2002年01期

5 陈海湖;参芪延生汤配合西医治疗乳腺癌100例疗效分析[J];广东医学;2004年09期

6 郭兰青,谭利娜;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4期

7 蔡利锋,李蔚青,李来英;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年07期

8 薛淑英,王志彦,张彦楼;影响乳腺癌手术患者睡眠形态紊乱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河北医药;2005年07期

9 ;乳腺癌手术可能触发远处肿瘤生长[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20期

10 武志恒;冯冬花;;乳腺癌的外科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锐;;乳腺癌患者的生育问题[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任国胜;;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场-癌症流行趋势和防控策略研究研讨会论文集(补充)[C];2011年

3 张东云;;乳腺癌的饮食指导及康复锻炼[A];肿瘤研究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李泉水;;乳腺癌超声研究的现状与展望[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二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盛立军;;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A];山东省第四届“CSCO——山东”首届肿瘤化疗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6 朱雅群;田野;季永领;李先明;刘景杰;余德;;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可手术乳腺癌治疗模式:1999年和2006年的抽样调查研究[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李泉水;;乳腺癌超声研究的现状与展望[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赵祥生;唐金海;蒋谦;徐晓明;龚建平;;从我院乳腺癌收治情况谈乳腺癌“三早”的重要性[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孙燕;;乳腺癌内科治疗进展[A];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2001)——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CSCO)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肖胜洛;程静霞;;综合治疗46例乳腺癌的体会[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崔立新;心理问题 乳腺癌患者不能承受之重[N];中国人口报;2003年

2 赵宝椿;乳腺癌手术后的康复锻炼[N];家庭医生报;2003年

3 黄馨;乳腺癌术后手臂常举抬[N];保健时报;2007年

4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 曹阳;乳腺癌不同时期饮食有别[N];保健时报;2007年

5 姚敏;乳腺癌治疗发布最新研究成果[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6 李洪涛;乳腺癌患者注意调整饮食结构[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7 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何裕民;乳腺癌是可以控制的[N];温州日报;2008年

8 李清晨;治乳腺癌一定要毁形吗?[N];科技日报;2009年

9 洪宋贞 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副主任医师罗秀丽 湖北省中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李明琪 郑州市第二中医院乳腺科主任林毅 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主任医师张岂凡 哈医大第四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乳腺癌不是女人专利[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陈英云 乔蕤琳;女性要高度警惕乳腺癌[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唯杰;乳腺癌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的建构与实施:一项行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陈健;中药活性成分姜黄素对乳腺癌细胞自噬和内质网应激通路的影响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郝爽;三阴性乳腺癌预后因子的验证及探索[D];复旦大学;2014年

4 章倩;放射治疗联合系统治疗在乳腺癌辅助治疗和脑转移综合治疗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3年

5 辛s,

本文编号:2356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356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3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